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柳永 栏目:柳永诗集 2022-03-28 10:05:43

八声甘州①(对潇潇)

【原词】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②。渐霜风凄紧③,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④,苒苒物华休⑤。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⑥,归思难收⑦。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⑧。想佳人、妆楼颙望⑨,误几回、天际识归舟⑩。争知我⑪,倚阑干处,正恁凝愁⑫!

【注释】

①《八声甘州》:词牌名,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因属边地乐曲,故以甘州为名。《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词。因全词前后共八韵,故名八声。又名《潇潇雨》《宴瑶沁池》等。

②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写词人眼前所看到的景象。傍晚下过一场雨之后,江天澄澈,如同洗了一遍,呈现出一派清秋景象。潇潇,下雨声。一说雨势急骤的样子。一作“萧萧”,义同。清秋,清冷的秋景。

③霜风:指秋风。凄紧:一作“凄惨”,凄凉紧迫,寒气逼人。

④是处:到处。红衰翠减:指花叶凋零。红,代指花。翠,代指绿叶。这里采用的是借代的手法。

⑤苒苒(rǎn):同“荏苒”,形容时间慢慢消逝。物华:美好的景物。休:这里是衰残的意思。

⑥渺邈:远远的样子。一作“渺渺”,义同。

⑦归思(旧读:sì,作心绪愁思讲):渴望回家的心思。

⑧淹留:长期停留。

⑨佳人:美女。古诗文中常用以代指自己所怀念的对象。颙(yóng)望:抬头凝望。颙,一作“长”。

⑩误几回:多少次错将远处驶来的船只当作心上人的归舟。语意出温庭钧的《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天际:指目光所及之处。

⑪争(zěn):怎。处:这里表示时间。“倚栏干处”即“倚栏杆时”。

⑫恁(nèn):如此。凝愁:愁苦不已,愁恨深重。凝,表示一往情深,专注不已。

【译文】

我看见潇潇暮雨从江边洒落,一下子就洗去了夏日的炎热,显得格外清凉。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落萧条,落日的余辉洒在高楼上。处处都是红叶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光景慢慢消逝。只有那长江流水依旧,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向远处遥看,望着那飘渺又遥远的故乡,想要回家的念头难以遏制。感叹这么多年来为了追名逐利,一直漂泊难驻,质问自己如此这般地长期在异乡漂泊是否值得?想起自己的心上人,也许此时正站在华丽的楼阁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将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里会知道我与她一样,倚着栏杆,正如此悲怆。

【赏析】

这首词写登高望远思乡怀人,乃柳永的名篇之一。

词的上片写作者登高所见之秋景。开篇总写秋季之景,雨后江天澄澈,如同被洗过一般,笔触大气洗练。头两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用“对”字作领字,勾勒出一幅暮秋傍晚的秋江雨景。“洗”字颇具灵魂,生动真切,透着一股子灵性,像是把秋雨写活了。“潇”和“洒”字,用来形容暮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听到了雨声,看到了雨落下的样子。接着写高处景象,连用三个排句:“渐霜风凄紧,关何冷落,残照妆楼。”进一步渲染了凄凉、萧索的氛围,连一向鄙视柳词的苏轼也赞叹“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赵令畴《侯鲭录》)。所谓“不减唐人高处”,主要是指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悲壮阔大;凄冷的寒风与潇潇暮雨相继出现,关山江河都冷落了,残阳照在词人所站在的高楼上,描绘的每一处景色里,都掺杂着词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这三句由“渐”字领起。雨后傍晚的江边,寒风渐冷渐急,自己身上的感觉如此,眼前所见之景也透着这样的凄凉。山河是冷落的,词人所处的地方也被残阳所笼罩,一样透着一股冷清之意,景色苍凉辽阔,境界高远雄浑,将深秋雨后的悲凉勾勒了出来,同时也掺杂了身为游子的诗人无限的忧郁愁绪。“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这两句写了低处所见之景,处处花残叶落,万物凋零,透着无法消散的凄凉。这不仅是在描写景物,更从侧面表达的了词人悲凉的心境。词人虽然没有明确点明自己的感触,只用“长江无语东流”来暗示出来。词人认为“无语”便是无情。“惟有”二字暗示“红衰翠减”的花木并非无语无情的,登高临远的旅人当然更非无语无情,只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对长江水的指责无理而有情。在无语东流的长江水中,寄托了韶华易逝的感慨。

上片以写景为主,不过景中有情,从高到低,由远及近,层层铺叙,将大自然的景物变化与自己的心境联系在一起,淋漓酣畅而又意境深远。

词的下片由写景转入抒情。表达了词人惦念家乡亲人的感情。起始处即景抒情,反映了词人由于过度惦念家乡,反而不忍登高,担心自己的思念之情会随着远望而不受控制的矛盾心理。从上片写到的景色看,词人原本是登高望远,而下片则用“不忍登高临远”一句,“不忍”二字领起,在文章方面是转折翻腾,在感情方面是委婉伸屈。登高望远是希望可以看到家乡,但家乡在千里之外,望而不见,看到的则更是引起相思的凄凉景物,自然让人产生不忍的感情。“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是本词的内核。“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这两句看似是在逼问自己,但也流露出不得已而停留他乡的凄苦之情,回想自己在外漂泊的经历,不禁扪心自问,到底是为了什么。问中带恨,抒发了词人被人曲意有家难归的深切的悲哀之情。有问无答,因为答案自在词人心中,却不愿说出。一个“叹”字抒发了多少无奈,准确而传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又从对方写来,与自己倚楼凝望对照,进一步写出两地相思之苦,并与上片所描绘的凄凉孤寂的景象相呼应。虽说是自己思乡,此处却另辟蹊径,设想是亲人正在期盼自己归来。佳人怀念自己,是词人自己的想象,本来是虚写,但词人却用“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的细节来表达怀念之情。仿佛是确有其事,虚实相生,让情感表达得更加真切动人。结尾再由对方回到自己,说佳人在多少次希望和失望之后,肯定会埋怨自己不想家,却不知道“倚阑”远望之时的愁苦。“倚阑”“凝愁”本是实情,但却从对方设想用“争知我”领起,化实为虚,显得十分空灵,感情如此丰富,文笔富于变化,实在难得。结尾与开头相呼应,理所当然地让人认为一切景象都是“倚阑”所见,一切归思都由“凝愁”引出,生动地表现了思乡之苦和怀人之情。

全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铺张扬厉的手段,曲折委婉地表现了登楼凭栏,望乡思亲的羁旅之情。通篇结构严密,迭宕开阖,呼应灵活,首尾照应,充分体现了柳永词的特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