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是唐代边塞曲,因以边塞地甘州为名。《八声甘州》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而成。因全词前后片共八韵,故名八声。属慢词。与作为曲破的《甘州遍》、作为令词的《甘州子》不同。一般以柳永词为正体。九十七字,前片四十六字,后片五十一宇,前后片各九句四平韵。亦有在起句增一韵者。
柳永《八声甘州·对萧萧暮雨洒江天》
对萧萧暮雨洒江天①,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②,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③。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④,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⑤?想佳人妆楼颙望⑥,误几回天际识归舟⑦。争知我⑧,倚阑干处,正恁凝愁⑨。
注释
①萧萧:风雨之声。
②关河:关山与河川。
③“是处”二句:是处,处处。苒苒物华休,景物逐渐凋残零落。苒苒,渐渐。
④渺邈:遥远之貌。
⑤淹留:久留他乡。
⑥颙(yóng)望:抬头远望。
⑦“误几回”句:谢緿《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有“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温庭筠《望江南》词有“过尽千帆皆不是”,这里为化用。
⑧争知:怎知。
⑨恁:这样。凝愁:愁思郁结。
赏析
作为文人士大夫的柳永,不仅仅有依红偎翠的一面,他还不得不为自己的前途生计而奔波在人生路上,羁旅行役词表现的就是旅途的孤寂、分离的苦痛、人生的悲感等种种复杂心绪。而这类词之所以打动人心,不仅在于它抒写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而且写出了具有普遍性的文人的内心世界,因为柳永的际遇代表了很多文人士大夫的际遇。苏轼虽然是沿着其师欧阳修的路子写雅词,对柳永颇多贬斥,但也称赞这首《八声甘州》是“不减唐人高处”的作品,这正说明这首词体现的是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写作者登高望远所见的景象。暮雨、江天、清秋,点出登临的时节、天气,营造出一片素秋如水的境界,同时也营造出秋雨潇潇的凄凉氛围。以下几句进一步描写这种凄凉的秋意:“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渐”字意蕴丰富。它表明作者登高望远望了很久,有表明时间流逝的含义;第二层含义则是上接前两句,表明正是由于暮雨之后,秋气更浓,景物更萧瑟。“霜风凄紧”,写风霜逼人,一个“凄”字,写出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关河冷落”,写秋风扫荡过后的萧瑟景象。“残照当楼”,写夕阳照在登临的楼上。秋天雨后的夕阳,不仅不能带给人暖意,反而更添悲凉之感。这是“残照”的含义。作者为何要说“残照当楼”呢?太阳难道不是普照大地的吗?关于这一句,周汝昌先生有精彩解读:其实秋雨、霜风、江天、关河、落照,无不涵盖广大的景域,词人只用“残照当楼”这样轻轻的一笔,就转到了他所登临送目的高楼上来。如此一笔,不但“残照”集中于一个焦点,而且仿佛整个江天、关河、冷雨、霜风,统统集中于“当楼”一点,换言之,此刻词人觉得遍及宇宙的悲哉之秋气,似乎一起袭来,要他一人禁当。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作者用“红衰翠减”来进一步表现关河冷落之状,“物华休”是说繁华过尽、万物衰歇。“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变的只有长江之水,仍然默默地向东流去。“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一江奔腾的春水,而无语东流的长江水,在形态上说因秋天是落潮的季节,所以江水流得细而慢,作者用“无语”二字,就把无生命的江水表现得似乎有了情感,似乎它的流得细而慢是受一种主观情绪的控制。这是上片的写景,下片转为抒怀。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点出这首词原来是游子的羁旅行役之词、思念故乡之词。作者明明已经登高临远,却又说“不忍”,就写出了他的复杂的心情意绪。知道登高便会思乡,但是又忍不住要登高远眺、遥望故乡,而登高远眺了却也只是徒添愁绪、思乡之意更浓,所以作者正说反说,都在于表现他的思乡之情。“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叹息自己一年到头东奔西走,到底为什么淹留在外不回乡呢。作者叹息的无非是人生的艰难。“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从对面着笔,想象佳人与他一样,也在登楼望远、思念爱人。而他这样想象的另一层含义是,你误识天际归舟,可能因此对我心生愁怨,却又怎知我也在登临望远、思念着你,你是否能够理解我淹留在外、无法回乡的苦衷呢?作者由自己想佳人,而设想佳人也在想自己,这种笔法在杜甫《月夜》诗中已出现:“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明明是自己思念妻儿,却从妻子的视角,想象她在月下思念自己。柳永借鉴了这种笔法,经常运用在其羁旅行役词中。这种笔法有人用温庭筠的一句词来概括,颇为形象贴切:“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词中“对”、“渐”、“叹”、“想”、“争知”等皆为领字。在晏殊、欧阳修等的小令中很少用到领字,大量运用领字正是柳永慢词的特点。领字的作用,其一在于领起其下几句,成为一个整体,将读者领入到某种意境或情境当中。其二在于承上启下。作者往往是在转折地方安排一些领字,用来承上转下,这样就把整个作品连贯起来,形成一种摇曳生姿的感觉。其三,领字的使用还跟音律有关,与唱曲时的换气有关。这些转折的地方,往往也是唱曲时换气的地方,柳永深谙音律,这些领字多为去声字,便有振起声调的作用。
柳永对于领字的运用,借鉴了六朝以来的骈赋。如唐人王蓕的《江南春赋》:“烟幂历以堪悲六朝故地;景葱茏而正媚二月晴晖。谁谓建业气偏,句吴地僻。年来而和煦先遍,寒少而萌芽易坼。诚知青律吹南北以无殊,争奈洪流亘东西而是隔。当使兰泽先暖,萍洲早晴。薄雾轻茏于钟阜,和风微扇于台城。有地皆秀,无枝不荣。”“谁谓”、“诚知”、“争奈”、“当使”等虚字的运用,使文章改变了因为密集的对偶而可能造成的板滞,使文气流转,摇曳生姿。柳永词运用领字同样是为了达到这种效果。
这类词从某种程度上显现了柳永从市井才子复归到士大夫文人身份的倾向,从应歌的男女欢恋转到对自我情怀的抒写,与传统的士大夫文学较为接近,因此也最受正统文人的称道。但是它又和士大夫的创作不尽相同,柳永将传统的宦游题材演绎出自己的个性,他的羁旅情思往往是与风月恋情相交织的,从繁华都市、红楼翠馆走向旷野山川,失落、孤寂的心境更增添了他对佳人旧欢的想念,所以其词在高远悲凉的气象中揉入了旖旎的情思。而且柳永的人生遭际与不羁的个性,使他的心境异常复杂,有时蔑视功名利禄,狂放而傲岸;有时不甘寂寞,郁郁不得志,痛苦而无奈,只能以不屑于功名来聊以自慰,这矛盾的心态融入词中,使词有了一种沉重的苦闷感。柳永共有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可说是他一生中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境的倾诉流露。后来苏轼正是沿着这种抒情自我化的方向拓展、深化词的题材取向。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