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词】
梦觉清宵半②。悄然屈指听银箭③。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④。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⑤。从卧来、展转千馀遍⑥。恁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⑦。
堪恨还堪欢⑧。当初不合轻分散⑨。及至厌厌独自个⑩,却眼穿肠断⑪。似恁地、深情密意如何拚⑫。虽后约、的有于飞愿⑬。奈片时难过⑭,怎得如今便见。
【注释】
①《安公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乐章集》注“般涉调”“中吕调”,此词为“般涉调”。双调一百零五字,上下片各八句六仄韵。
②梦觉:从梦中醒来。干宝《搜神记》:“忽如梦觉,犹在枕旁。”清宵:清净的夜晚。萧统《钟山讲解》:“清宵出望园,诘晨届钟岭。”
③银箭:古时用来计时的漏箭。司马光《宫漏谣》:“铜壶银箭夜何长,杳杳亭亭未遽央。”
④啼红:指红蜡烛滴下来的烛泪。
⑤云愁雨恨:指夫妻之欢。
⑥展转:同“辗转”,翻来覆去。《楚辞·刘向》:“忧心展转,愁怫郁兮。”
⑦怎向:犹怎奈,奈何。黄庭坚《转调丑奴儿·得意许多时》:“而今目下,恓惶怎向,日永春迟。”
⑧堪:可以。
⑨不合:不该。许岷《木兰花·小庭日晚花零落》:“当初不合尽饶伊,赢得如今长恨别。”
⑩厌厌:精神不振的样子。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曹蜍李志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
⑪眼穿肠断:形容思念之切。眼穿,望眼欲穿。韩愈《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眼穿常讶双鱼断,耳热何辞数爵频。”肠断,形容悲伤到了极点。干宝《搜神记》卷二十:“临川东兴,有人入山,得猿子,便将归。猿母自后逐至家。此人缚猿子于庭中树上,以示之。其母便搏颊向人,欲乞哀状,直谓口不能言耳。此人既不能放,竟击杀之,猿母悲唤,自掷而死。此人破肠视之,寸寸断裂。”
⑫恁地:如此,这般。拚(pàn):同“拼”,舍弃。
⑬的(dí)有:的确有。于飞:原指比翼双飞,借喻夫妻和睦。
⑭片时:片刻。江总《闺怨篇》:“愿君关山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时妍。”
【译文】
清静的夜晚从梦中惊醒。我独自一人百无聊赖地屈指数着漏滴声。床前只有马上就要燃尽的红烛相伴。不自觉地就勾起了我无限的离别之情。独自躺在床上到现在,辗转难眠。怎奈独自而眠,就算自己盖了多层的鸳鸯被也依然无法感到温暖。
可悔又可叹的是,当初就不应该如此轻易地分开。事到如今自己只能独自去承受这份寂寞,正望眼欲穿愁断肠。如何才能像过去那般情深意浓呢?就算是真的可以在日后相聚,奈何此刻的这份难过,又如何可以抵得过现在就能见到呢?
【赏析】
这是一首深夜怀人之作。词人详细叙述了自己与恋人分手的故事,抒发了自己的悔恨之情。
上片以“梦觉清宵半”开头,点明自己半夜醒来,心绪难平,无法入睡的现状。借“银箭”“残沿烛”“鸳被”三种意象写事叙情,这三个意象与主人公的行动紧密相连,“银箭”在这里代指古代计时漏壶滴漏的声音,可以从侧面感受到时间流逝的缓慢。词人难以入睡,只能一直听着单调的滴答声度过漫漫长夜。蜡烛已将燃尽,烛泪将残,表示夜已深,只有烛泪“啼红”相伴,进一步表明了主人公的孤独。“鸳被”本象征男欢女爱,而今,主人公却是“孤眠”,过去的情爱已经不堪回首,所以一人“展转千馀遍”,任凭它是“数重”,仍觉“不暖”,再次写出词人内心的孤独凄凉。在上片中,三种意象又以直接写情写事的句子相串联。首句直接写明了主人公半夜梦醒,难以入眠,从而引起了听“银箭”的动作;难以入眠之后,就开始无聊地到处观察,于是又生出了第二个视觉意象“残泪烛”,视觉听觉的双重意象引出“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的情语,开始讲述过去的情感引发的今日的愁怨。想到过去,再回首现在,于是更加辗转难眠。
下片直抒其情,先以“堪恨还堪叹”一句总结了这段情缘带给自己的感受,然后分写了内心的层层情感波澜。后悔“当初不合轻分散”是为一层,此句化用许岷《木兰花·小庭日晚花零落》:“当初不合尽饶伊,赢得如今长恨别。”虽然用典,却也是在写实;“厌厌独自”一人,盼伊人盼得“眼穿肠断”是为二层,前一层自己悔不当初,这一层已经仿若得了相思病。由于“眼穿肠断”而想到昔日的“深情蜜意如何拚”是为转折后的一层;想及当日虽有重聚的“后约”,但毕竟而今“片时难过”,是为再转折后的一层;直至“怎得如今便见”是最后深悔当初又盼今后的最后一层。层层递进,将百转千回的心思精准地表露出来,让词显得更加情真意切。
本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感情细腻真挚,是柳永擅长的写词方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