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马说》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韩愈 栏目:韩愈诗集 2022-03-28 10:47:02

马说

【原文】

世有伯乐①,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于槽枥之间③,不以千里称也。

【注释】

①伯乐:相传是天上的掌马星,此指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善于相马。

②祗(zhī):同“只”,只是。辱:屈辱,埋没。

③骈(pián):两马并驾,这里指一起。槽枥(lì):原指喂养牲畜所用的食器,这里指养马的处所。

【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有了被发现的千里马。千里马是世代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常有。所以,虽然世上有很多名贵的好马,却只能忍辱负重,在马夫的手下而被埋没,最后跟普通的马一样老死在马厩之中,终生没有机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呼了。

【原文】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①。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③,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④,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⑤?其真不知马也⑥!

【注释】

①食:同“饲”,饲养,喂养之意。也:用于句末的语气助词。

②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出来。见:同“现”,表露。

③策:马鞭,此处用作动词“驾驭”。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使用对待它的办法。

④执策:拿着马鞭。策:马鞭。

⑤其:语气助词,加强反问语气。耶:语气助词,表示疑问。

⑥不知:不识。也: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

【译文】

能日行千里的马,大约一顿能吃尽一石粮米,可是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依据千里马的食量去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却由于吃不饱,导致力气不足,它们的特长和矫健的骨力就不能表现出来,现在想让它与普通马的能力相当都不可能,又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驾驭它却不能掌握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让它吃饱而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到它的嘶鸣却不懂得它所要表达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来到近前,对它说:“普天之下竟然没有千里马。”唉!难到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识千里马啊!

【赏析】

这是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于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是后人所加的标题。此处的“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文学当中的一种议论文体裁。

这篇文章逻辑严谨,观点明确,暗寓题旨,极具说服力。文中虽然以马为喻,所说的却是人才被发现与否的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知重用人才、无端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从开篇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开始,就暗示了千里马与伯乐之间至关重要的内在关系;然后写出了千里马被埋没在庸马之中而得不到重视的遭遇;最后,作者高声慨叹“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这无不是发自心底的悲呼,是对封建统治者发出了强烈愤怒的斥责以及强大的讽刺。

本文虽然短小,但阐释的道理却极为深刻。文中有反问、有慨叹,可谓抑扬反复,淋漓尽致,看似随性奔放,实则内涵丰富,不愧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