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韩愈 栏目:韩愈诗集 2022-03-28 10:35:17

新修滕王阁记

【原文】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①,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②,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③。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④,便道取疾以至海上⑤,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⑥,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⑦,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⑧,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⑨,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⑩,观察江南西道⑪;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⑫,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⑬。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注释】

①临观:登临、观赏。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

②三王所为序、赋、记:指王勃、王仲舒、王绪曾为滕王阁分别作序、赋、记。

③系官于朝:指在朝廷中为官。愿莫之遂:莫遂之愿,未能实现这个愿望。

④以言事斥守揭阳:元和十四(819年)年五月,唐宪宗自凤翔迎佛骨至京师,王公士庶奔走膜拜。韩愈上《论佛骨表》,竭力劝阻此事,由此触怒宪宗,将其贬为潮州刺史。揭阳:地名,属广东潮州。

⑤便道:通常指近便的小路;马路两边供人行走的道路。疾:快速,迅速。

⑥天子进大号:皇帝更封年号。加恩区内:指在王朝天下施行恩赐。区内:疆土境域之内。

⑦移刺袁州:迁官做袁州刺史。属邑:附属的州县。

⑧躬诣(yì)大府:亲自到大郡府去。大府:上级官府,此指南昌,为江南西道观察使治所。

⑨傥得:同“倘”,倘若,假使,如果。其处:指滕王阁。

⑩寄目:观看,注视。太原王公:王仲舒。曾经两次重修滕王阁。御史中丞:御史台副官,掌纠察百官。此为王仲舒兼官。

⑪观察江南西道:为江南西道观察使。

⑫驿(yì)闻:指在驿所听察。

⑬春生秋杀:指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阳开阴闭:阳气开,阴气闭。形容有利的兴旺,有害的堵塞。

【译文】

我小时候就听说江南的临观美景很多,唯独滕王阁排在第一位,那里有瑰丽、奇伟、绝妙、独特的称号;直到看了“三王”为滕王阁所作的序、赋、记等,立即感到其中文辞的壮美,更加想要去观赏并细细赏读这些文字,以便忘却自己的烦恼。我在朝中为官,仕途却没能遂我心愿。元和十四年,我因为上书阻止“迎佛骨”之事而被贬官到潮州,为了奉旨早日到达贬所,只好贪图走便道能以迅疾的速度赶到海上,所以乘船走了海路,因此又没能途经南昌去观赏之前所说的滕王阁。这年冬天,因为天子进大号,施恩于潮州区内,所以我奉命移职到袁州担任刺史。袁州对于南昌来说是隶属都邑,我暗自欣喜庆幸,自认为此次应该能够亲自进见大府,就算暂时受其下执事的约束,但是到了没有公事回去之后,倘若能够得到一次去滕王阁观赏的机会,只要能偷偷观看一眼,也就了却我的心愿了。到袁州后的七月,皇帝诏命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江南西道观察史;当时洪、江、饶、虔、吉、信、抚、袁八州都属于治理范围。八州的人,在这以前不便于做的,以及愿意去做却没有做成的事,自王公到达那天起,全都停止进行。大的事情通过驿所的使者告知,小的事情立刻作出改变。到处是春生秋杀,阳开阴闭的大好景象。就这样下令关门闭户过了一些时日,而您却悠然自得在千里之外。我虽然想提出意见,讨论其中的利与害,但我身在幕下听候命令,而我们州却没有一件事可以用来当作借口出行的,我又怎能舍弃自己要做的事而去劳顿馆人?这样一来,就又没有理由去滕王阁了。

【原文】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①,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②,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③,适及期月④,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⑤,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⑥,治之则已;无侈前人⑦,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⑧,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⑨,窃喜载名其上⑩,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注释】

①浃(jiā)和:和洽,融洽、和谐。

②监军使:朝廷派往各使所监察军事的官。一般由宦者担任。

③邦伯:州牧。古代指一方诸侯之长。

④期(jī)月:整年。

⑤楹(yíng):门框。桷(jué):屋椽。

⑥漫漶(huàn):模糊不可辨别。不鲜:不鲜明。

⑦侈:奢侈。

⑧工既讫功:工程大功告成之后。讫:完结,结束。

⑨愈:韩愈自指。造观:此指前去观赏。

⑩窃喜:暗自欣喜。窃:暗暗地,偷偷地。

【译文】

这一年九月,百姓、官吏之间关系和谐融洽,王公和监军使宴饮于滕王阁,当时文官、武将、宾客、士人都就座参加了。酒到半醉之时,众人都说:“这房屋再不进行修缮,就要彻底坏掉了。以前王公您在这里治理政事,正逢滕王阁损坏,是您将这滕王阁整修翻新,您所写的文章,都已刻写在石壁上;如今这三十年后,您又到这儿担任这里的父母官,恰逢到了整年整月,您又来到这里宴饮,您怎能会没有感想呢?”王公答应道:“是啊。”于是,主梁、柱子、屋梁、椽子、门板、门槛有腐朽、发黑、弯曲折断了的,盖瓦、级砖有破损缺失了的,红白浸染不鲜明的,都加以修整治理。不比前人奢侈,但也没有荒废后世作为观赏的价值。

工程大功告成之后,王公和大家一起饮酒相庆,并写信嘱吒我说:“你一定替我记下这件事!”我虽然因没能到现场观赏而遗憾感叹,但心里还是很高兴能因这件事而载入史册留名其中,文章排列在“三王”之后,那是一种荣耀啊!于是我并没有推辞,而是接受了王公的重托。遥想那江山的美景,登高望远的快乐,即使我老了,如果有幸能够和王公一起游览,我还能为王公的事迹作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赏析】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当时王仲舒担任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在一次酒宴之上,众人提议请他重修滕王阁,就在滕王阁竣工之际,王仲舒请韩愈为此写下一篇文记,于是便有了这篇流传甚广的记文。

本文与一般写景文字迥然不同,因为欧阳修写此文时,并没有到过滕王阁,所以文章避开对滕王阁的景致描写,而是一开头就用烘托和层层递进的手法,渲染了作者对滕王阁的向往之情。开篇“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以此展开了对滕王阁的赞美,可谓大有先声夺人之势,令人马上遐想滕王阁到底有多美,竟然先后赢得了“三王所为序、赋、记”的盛誉。尤其当看到“三王”其中文辞的壮美,更加激发了他想要去观赏的欲望,希望能够陶醉其中,以此来忘却自己的忧愁。

接下来,作者便开始叙述自己几次想去滕王阁而没能去成的经历始末:韩愈在元和十四年(819年),曾因“上书言事”被贬斥潮州,前往任所时,原本可以途经此地观赏一番,可无奈君命难违,必须火速赶往贬所,所以只好改道而行,错过了观赏的机会;而这年冬,韩愈被移职于袁州,袁州为南昌的属邑,因此他“私喜幸自语”,窃自期望能“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然而不久后御史中丞王公前来查看江南西道时,属邑八州之人,凡“公至之日,皆罢行之”。此时作者却又因“无一事可假而行者”,错失时机。至此,只能将遗憾深埋心底。直到后来,王公再次莅临滕王阁,在众人提议下重修滕王阁,而在修建大功告成之后,接到王公的书信告知韩愈:“子其为我记之!”韩愈自当是不敢推辞,反而所幸“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也就是说,既然没有机会亲自登临观赏并为其留下壮美的文,暂且为王公写下叙事,也算是聊以慰藉吧。

末尾“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这里则在叙事之外,寄寓了作者满腔的不尽之意,暗自流出一种发自心底的愿望,令人不禁为作者的命运感慨出一种无以言表的怜惜之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