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送王含秀才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韩愈 栏目:韩愈诗集 2022-03-28 10:42:16

送王含秀才序

【原文】

吾少时读《醉乡记》①,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世,而犹有是言,岂诚旨于味耶?及读阮籍、陶潜诗②,乃知彼虽偃蹇③,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若颜子操瓢与箪④,曾参歌声若出金石⑤,彼得圣人而师之,汲汲每若不可及⑥,其于外也固不暇,尚何曲之托⑦,而昏冥之逃耶?

吾又以为悲醉乡之徒不遇也。建中初,天子嗣位,有意贞观、开元之丕绩⑧,在廷之臣争言事。当此时,醉乡之后世又以直废。吾既悲醉乡之文辞,而又嘉良臣之烈,思识其子孙。今子之来见我也,无所挟⑨,吾犹将张之;况文与行不失其世守⑩,浑然端且厚。惜乎吾力不能振之,而其言不见信于世也。于其行,姑与之饮酒。

【注释】

①《醉乡记》:作者王篑,字无功,隋唐时代的隐逸诗人,仕途不顺,归隐山林,嗜酒成癖,能饮五斗,著《五斗先生传》及《醉乡记》。

②阮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八十二首》《大人先生传》等。陶潜: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③偃蹇(yǎn jiǎn):困顿,窘迫;高耸。

④颜子:颜渊。箪:盛饭的圆形竹器。

⑤曾参(shēn):曾子,鲁国南武城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⑥汲汲:形容急切的样子,努力进取急于得到。

⑦曲:把麦子或白米蒸过,使它发酵后再晒干,称为曲,可用来酿酒。此处指酒。

⑧丕(pī)绩:大功业。

⑨无所挟:就算是没有什么才华。

⑩文与行:文章与品行。

【译文】

我在年轻的时候,读王篑著的《醉乡记》,心里很奇怪那隐居的人,既然世上没有什么让他牵挂的,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言论,难道真的是因为贪吃那美酒滋味吗?到后来读了阮籍、陶潜的诗,才知道他们虽然窘迫,但不失高耸的气节,不愿与世人接触,然而他们的心,终究还是不能平静,偶然碰见那事物的是非曲直,他们就会对之感触起来,于是就把酒作为遁世的托辞罢了。比如颜子住在一条陋巷里,只操守一箪饭,一瓢汤过日子。曾参唱起歌来,声音好像是从金石里发出来的一样悦耳动听,他们都是寻到了圣人做老师,每天都急切地想要学习,还是觉得赶不上圣人,对于那外面的事情,一定是没有闲暇时间去计较了,哪里还有时间借着醉酒的托辞,昏然无知逃遁世外呢?

我还是认为那醉乡的人很可悲,是没有逢着好时候。建中初年,天子即位以后,也很想按照贞观、开元年间的盛况去创建一番大功业,当朝的官员纷纷争着上疏讨论时事政治。可正在这时,那醉乡的后嗣,又因为所说的话太直而被废除官职。我既悲悯《醉乡记》里的文辞,却又很敬重那良臣的刚烈性情,总想认识他的子孙后代。现在你到这里来拜见我了,就算是没有什么才华,我也要协助你,况且你的文才与你的品行,没有失去你祖上流传下来的家风操守,浑浑然端正又敦厚。只可惜我的力量很薄弱,不能够提拔你,而我的话,在这当世又没有什么人相信。没有其他的办法可行,只好趁你辞别远行的时候,姑且与你一起饮上一杯水酒吧。

【赏析】

这是韩愈写给秀才王含的一篇赠序,是在王含前来拜访辞别之际,与他谈古论今、推心置腹之言,也是对于这位著写《醉乡记》的隐士后人的慰勉。

首先写作者自己年轻时候对于阅读隐逸诗人王篑著的《醉乡记》,心里觉得怪怪的,对于文人高士为什么要到山野林间去做隐士,很不理解。隐士诗文中总是提到隐居田园生活的美好,可以游山乐水,可以沽酒买醉,一副惬意舒适的样子,好不陶醉。难道他们真的是因为贪吃那山野美酒滋味吗?直到后来读了阮籍、陶潜的诗,才知道他们虽然因为遭到贬谪,生活窘迫,但不失清高骄傲的骨气,不愿与世人接触,是世人有太多的追逐名利,钩心斗角,没有这世外桃源的乡野淳朴之情更易于让人接受,也令人容易陶醉其中。然而虽然遁世,置身世外,但他们“犹未能平其心”,只不过是“有托而逃焉者也”,其实所谓的隐居,不过是把酒作为遁世的托辞罢了。或者应该像颜子、曾参那样,有幸寻到了圣人做老师,每天可以专心忙于跟圣人学习而没有时间被凡俗世事烦扰。

接下来将分析的笔锋一转,“吾又以为悲醉乡之徒不遇也”,原来所谓隐居山林,并不是贪恋美味,而是怀才不遇,没有逢到好时候,以醉乡后世之人为例,只因为一次直言进谏,就被废黜官职,实为可悲。其实这何尝不是自己以及大多文人士子坎坷仕途的共同悲剧呢?所以站在同病相连的角度,面对自己很敬重的良臣后代前来拜访,第一直觉就是“吾犹将张之”,很愿意帮他进仕,却奈何“惜乎吾力不能振之”,至此婉转告知“是我真的无能为力啊!”只能辞别之时,以一杯水酒相送了。

全文以《醉乡记》为触点,暗寓了社会的一种昏暗,揭示了仕途的坎坷,流露出自己对隐居田园的向往,同时抒发了淡淡的忧怨与无奈之情。行文情真意切,语重心长,看似平淡,寄情尤深。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