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46年的弭兵之会中,楚国人至少在表面上是讨到便宜了。
弭兵之会确定了两霸四强的原则,两霸就是晋国与楚国;四强就是晋、楚、齐和秦。除了这四个强国之外,其他参加会议的诸侯国必须要同时向晋国与楚国朝贡。楚国的喽啰国少,晋国的喽啰国多,所以这一决议对楚国有利。
第二年(公元前545年),根据弭兵大会的决议,一些中原国家就开始向楚国朝贡了。首先是郑国,郑国派了子太叔前往楚国。可是楚国政府却将他拒之门外,认为他的级别不够,必须得郑简公亲自前来才行。
子太叔据理力争,认为根据弭兵大会的决定郑国要朝楚,但并没有明文规定要国君亲自前来。楚康王不理他,子太叔没有办法。只好回国,由首相子产陪同郑简公亲自出访楚国。
楚康王从一开始,就想以强硬的手段来树其权威。
在郑简公之后,鲁襄公、宋平公、陈哀公和许悼公等,也相继前往楚国,准备朝见楚康王。可这位一心想立威称霸的楚王,却在这个时候一命呜呼了。
宋国使团听到楚康王去世的消息后,向戌马上掉转马头开溜,他对宋平公说:“我们就是为楚王而来的,不是为了楚国。我们自己饥寒都顾不上,谁还顾得上楚国呢?我们还是回去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吧。”宋平公一听,就不去楚国朝见了。
向戌是国际弭兵运动的发起者与倡导人,虽然被迫接受楚国提出的必须朝见的条件,但宋国向来是晋国的铁杆追随者。这回恰好遇到楚康王去世,正好省去了一番应付,这也说明中原诸侯国对朝楚是心怀不满的。
楚康王去世后,由他的儿子郏敖继任楚王,并且任命叔父王子围为令尹。王子围是楚共王的儿子,楚康王的兄长。他在楚国政坛根基很深,为人精明,权力欲强。当时正出使楚国的郑国使者子羽预测说:“松柏之下,小草是不能繁殖的。”言外之意,王子围势力根深枝旺,而楚王郏敖不过是株小草罢了。
果然,在郏敖继位后的第二年(公元前543年),王子围就陷害并处死对他权力威胁最大的蒍掩。蒍掩时任大司马,在楚国官职中,地位仅次于令尹。蒍掩死后,国家的军事力量也掌控在了王子围之手。他野心勃勃,打算取代郏敖成为楚国的国王。
两年后,王子围出使郑国。他到郑国有两件事,第一,迎娶郑国大夫公孙段的女儿为妻;第二,参加在郑国虢地举行的国际会议。
这次国际大会,共有十个国家参加,主要议题是重申公元前546年在宋国举行的弭兵会议的精神。
在上次的弭兵会议中,晋国吃了亏,做了重大让步。这一次,晋国大夫祁午对赵武说,这次会议晋国应该争先歃血,要争坐第一把交椅。可是赵武却仍然按照上一次盟会时的做法,把第一把交椅让给了楚国。
王子围刚在郑国娶了美女,又为楚国争得了头把交椅,心中好不得意。他甚至穿着国君才能穿的服饰,还有两个甲士持戈侍立于身旁。威风凛凛,俨然是国君的模样。
在会议上,发生了一件事。当时鲁国出兵攻打莒国,侵占郓地,莒国代表在会议上对鲁国的侵略行为表示抗议。王子围便以大会主席的身份,对晋国首相赵武说:“这里还在召开会议重申弭兵精神,鲁国便悍然入侵莒国,亵渎盟约。罪不容恕,应该把鲁国代表逮捕并处死。”
鲁国出席会议的代表是叔孙豹,在中原诸侯国中鲁国对晋国算是比较忠心的。赵武的随行人员乐桓子赶紧前去通知叔孙豹,暗示他要花银子贿赂王子围,但是被叔孙豹拒绝了。对于鲁国出兵攻打莒国,他认为这是因为两国存在领土争端。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并不是鲁国有意要违背弭兵会议的精神。
面对这种僵持局面,晋国首相赵武当然不能任由楚国令尹王子围擅杀鲁国代表。他以讨好的语气对王子围说:“鲁国叔孙豹称得上是贤明的人,您赦免他,就是安抚贤能之士。如果楚国能赦免有罪的国家,又奖赏贤能之士,那么诸侯有谁不欣然归服呢?”
晋国与楚国势均力敌,从赵武的语气中很明显感觉到晋国外交的软弱性,实际上是对楚国的一种屈服。接着,赵武又解释了鲁国攻打莒国的原因:“诸侯边境上的城邑,时而归属这国,时而归属那国,并非固定不变。自从天子暗弱,诸侯争先扩张。并且交替主持结盟,难道还能保持边境线的一成不变吗?要担任盟主,就得抓大放小。边境被侵犯的事情,哪个国家没有过呢?这些事情,哪个盟主能彻底解决呢?所以莒国边境的冲突,楚国还是不要过问的好。鲁国与莒国在郓地上的争端由来已久,只要对莒国没有重大的危害,就不要干涉,您还是好好考虑一下。”
其实楚国人哪里是真心要维持国际正义呢?只不过知道鲁国是晋国的亲密盟友,王子围只是想杀鸡给猴看。从而打击一下晋国的威风,突兀楚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领袖地位罢了。现在晋国首相赵武言辞谦恭,已经给楚国挣足了面子。他当然懒得去理会鲁莒领土争端了,放过了鲁国代表叔孙豹。
王子围骄横跋扈,不可一世,很多人预言他有取代楚王郏敖的野心。王子围的郑国之行收获很大,既娶了郑国美女,又在国际大会上压过晋国,风光得很。回到国内后,他便开始积极筹划篡位夺权的计划。
首先,他把楚国实力派人物公子黑肱与伯州犁二人调到楚郑边界,让他们主持修筑边境三座城邑的城墙。此举引起郑国民众的恐慌,很多人认为楚国将对郑国用兵。可是郑国首相子产一眼洞悉了王子围此举的目的,既然王子围刚与郑国通婚,而且刚出席国际会议,重申弭兵精神,这时对郑国用兵的可能性相当小。那为什么要在边境线上大搞军事工程呢?子产分析道:“看来楚国令尹王子围在国内将有大动作了,他把公子黑肱与伯州犁两人调到边境上主持军事工程,无非是想要调虎离山,借机会铲除二人。楚国将发生内乱,但不会影响到郑国的。”
子产不愧是春秋后期最杰出的政治家,见识非凡,而且很快他的预言就得到了证实。
这一年的年末,楚王郏敖病倒了。
王子围认为这是一个杀君夺权的良机,他取消了原定出访郑国的计划。返回郢都,进入王宫,假装探望楚王郏敖的病情。进了王宫后,他把王宫守卫调走,用自己人代替,然后走进楚王的寝宫。看来郏敖的病情不轻,他躺在床上不能起身。这时寝宫中悄无一人,王子围悄悄走近,手上拿着一条绳带,一狠下心,勒住楚王的脖子。楚王郏敖虽然病得很重,但生存的本能使他拼命地挣扎。想叫唤,却叫不出声。王子围用尽全身的气力,慢慢楚王的挣扎越来越弱。最后停止了,楚王死了。
楚王郏敖在位总共四年,这四年里楚国的政权其实操控于王子围之手。所以他死了之后,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谥号。
王子围弑君后,迅速控制王宫,派人杀死郏敖的两个儿子以绝后患。楚国右尹子干逃出郢都,出奔晋国;在楚郑边界主持修筑军事工程的公子黑肱逃往郑国避难。伯州犁是楚国三朝重臣,他拒绝逃跑,最后被王子围派人杀害了。
王子围清除异己势力后,终于实现了篡位称王的野心,史称“楚灵王”。
楚灵王是个野心勃勃的人,篡位称王后他仍然不满足,他还要当天下的霸主呢。
公元前538年(楚灵王三年),楚灵王派伍举出使晋国。目的是要征得晋国的同意,由楚国主持召开国际诸侯盟会。
晋平公当然不肯答应了,司马侯对晋平公说:“楚王现在自大狂妄,也许上天想让他的野心得逞也说不定。他以后会怎么样,现在不好说。晋楚两国谁能称霸,这得看上天的帮助。我们还是同意他召集诸侯峰会,再慢慢观察时局的变化。如果楚王能推行仁德,不要说诸侯国,就算我们也要归服他了;如果他一味暴虐荒淫,楚国人都会抛弃他,又有谁来跟我们争夺霸权呢?”
这一番话,实际上可以看出弭兵运动后,晋国官员对楚国的一种畏惧心理。
晋平公听后颇不服气,他说:“我们有三个优势,其一,我国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其二,我国盛产马匹,可以维持一支强大的兵力;其三,我国内政稳定,而我们的对手楚国和齐国政局动荡。有这三个优势,我们用得着害怕谁啊?”
司马侯听完后回答道:“您说的三个优势其实是三个危险,为什么呢?九州大地上险要的地形,如四岳、三涂山、太室山、阳城和荆山等,这些分布在各个诸侯国,并不是晋国所独有;要说盛产马匹,冀州以北是盛产良马的地方,可是那里并没有产生强大的国家;依仗地势险要与盛产马匹,是不可能巩固一个国家安全的,自古以来都是这样。所以先王靠仁义道德来取得神灵的护佑与民众的支持,而不依靠险要地形与马匹。至于邻国的内乱,我们也不能高兴。有的国家多难兴邦,比如齐国有公孙无知的内乱,然后有齐桓公的兴起;我国有里克和丕郑的动乱,然后有晋文公的霸业。有的国家即便没有内乱,如卫国与邢国在没有国内动乱的情况下,也曾被狄人灭国了。您如果想倚赖这三个所谓的优势,而不实施仁义道德并修明政治,危亡还来不及挽救,还谈何成功呢?所以您还是同意楚王的要求吧。”
司马侯的话显然是有所暗示的,影响晋国对外称霸的原因已经不全是楚国的强大,而更严重的是内部权力的明争暗斗加剧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晋平公仍不采取措施稳定国内政治,而一味要与楚国竞先争霸,这无疑是不明智的。
晋平公最后同意了楚国召集国际会议的要求,不过出于保住面子,晋国将缺席这次会议。
当时郑国首相子产正在楚国访问,楚灵王问他:“您看晋国会同意我召开国际大会吗?”
子产回答道:“会的,因为晋国国君贪图安逸,没有进取心。而晋国大臣们又多为自己打算,没有人愿意出来辅佐国君。”
楚灵王还是不放心,又问道:“那么各诸侯会出席会议吗?”
子产又答道:“会来的,根据弭兵大会的决议,各诸侯国有朝楚的义务,为什么不来呢?不过有几个国家可能不会来,鲁国和卫国受到齐国的威胁,曹国受到宋国的威胁,邾国受到鲁国的威胁,这几个国家需要晋国的保护。在外交上都是属于亲晋派,这些国家不会参加,其他国家都会来的。”
事实再次证明了子产敏锐的政治眼光,公元前538年夏季,楚灵王在申邑召开国际峰会,参加会议的有十一个诸侯国及淮夷部落。
这并不是楚国召集的第一次国际会议,在公元前589年时,楚国令尹子重曾经在鲁国的蜀城召集一个由十四个诸侯国参加的会议。但是那次会议的级别并不是最高的,只是大夫级的国际会议。这次楚灵王召开的申邑会议,却是属于最高级别的峰会。前来参加会议的十一个诸侯国中,除宋国国君因故缺席,由宋国太子作为代表外,其余十个诸侯国全部是国君亲自参加。主持如此高级别的国际大会,对楚国来说是第一次。
楚灵王作为东道主,对这次大会的举办也动了颇多的心思。长期以来,楚国一直被视为南蛮国家。随着楚国与中原国家往来的增多,其“去蛮夷化”的倾向越加明显。但是由于文化的差距,在接受中原礼仪文化方面楚国还是显得落伍,毕竟它是一个崇尚武力的军国主义国家。
为了在主持国际会议时,不被各诸侯国耻笑,楚灵王还放下架子,向宋国的向戌与郑国的子产虚心求教国际会议中的各种礼仪。向戌与子产这两位国际大政治家都没有吝惜,把大国与小国交往中的六种礼仪一股脑儿地传授给了楚灵王。
楚灵王有模有样地学习中原的礼仪,到了会议召开时,他担心自己的做法有失,还特地让宠臣伍举在一旁随时纠正其礼仪上的错误。不料一直到楚灵王与各国君主会见礼仪结束时,伍举一直站在一旁,一声没吭。事后楚灵王便以责备的口气对他说:“你怎么从始至终都没有提醒我呢?”伍举回答得颇有意思,他说:“这六种国际交往礼仪,我从来就没有见过啊,又怎么能给您纠正呢?”
看来楚国想要融入中原文明圈,还得多多努力哩。
楚灵王虽然表面上谦虚地学习中原的礼仪,但他只学到了形式,并没有学到真正的精神。很快,他就暴露出他骄横跋扈的一面。
他有三件事做得大失人心。第一件事,宋国参加会议的代表是太子子佐。由于当时交通条件不发达,迟到了。楚灵王耍大牌,不肯接见宋国太子,跑去打猎了。第二件事,参加会议的徐国国君的母亲是吴国人,而楚国与吴国一直是敌对的。楚灵王便一口咬定徐国国君对楚国怀有二心,在开会期间把他逮捕了。第三件事,在会议过程中,楚灵王总是流露出骄傲自满的神情,对各国代表有点不屑一顾。
宠臣伍举提醒他说:“要得到诸侯国的拥戴,言行就必须要合乎礼仪,这是赢得尊敬的原因所在。以前夏桀、商纣和周幽王曾经召集诸侯,但在列国面前表现骄纵,结果失去了诸侯国的拥护。如今大王您有些言行不合礼仪,这样子要让诸侯国口服心服,恐怕很难了。”
楚灵王唯权力是尊,哪里理会什么礼义道德呢,不听。
对于楚灵王在申邑会议上的表现,各国政治家也多有评论。子产对向戌说:“楚国没什么可担心的,楚王对外骄纵,对内不听劝谏。我看不用十年,肯定要倒台。”向戌听了后直点头,也评论说:“是啊,我看他也撑不了十年。现在楚王的恶行还没有充分暴露,等到充分暴露后,他一定会被抛弃的。”两位大政治家在这点上达成共识,楚灵王十年内必倒台,事实是不是这样呢?楚灵王在公元前529年垮台,距申邑会议召开的公元前538年,时间正好九年多。看来子产与向戌在这个判断上,可以打满分了。
很快,楚灵王便暴露出他穷兵黩武的一面了。
在弭兵大会之后,晋国一味对楚国忍让。这加剧了楚灵王的野心膨胀,特别是在楚国主持召开申邑国际峰会后,更加不可一世。
在申邑会议中,楚灵王强行通过一项决议,就是准备发动对吴国的战争,并且要求与会诸侯国派兵参加。根据公元前546年在宋国举行的弭兵会议精神,各诸侯国之间停战休兵,可是并不包括吴国在内。楚国发动对吴国的战争,并不违背弭兵会议的决议。
快速崛起的吴国已经成为楚国的心腹之患,但是自吴王诸樊在公元前548年攻楚之战中阵亡后,吴国与楚国已经有十年没有爆发大战争了。自从弭兵后,楚国与晋国的争霸告一段落。而且还捞得了个诸侯盟主,可以调动这些诸侯国的军队。在楚灵王看来,这是对吴国进行致命打击的最好时机。
申邑会议在夏季召开,到了秋季,楚灵王已经做好了对吴战争的准备了。
弭兵运动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弭兵,东南战场的烽火将熊熊燃起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