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僚被刺乃是公子光精心策划的阴谋。
自从吴王僚继位后公子光一直是耿耿于怀,他认为自己才是合法的王位继承人,吴王僚却近水楼台先得月。十二年来,公子光一直处心积虑,培植自己的势力。他韬光养晦,就是想有朝一日能取代吴王僚,抢回君主宝座。
在公子光的政变密谋中,逃亡到吴国的伍子胥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伍子胥满脑袋都是复仇的念头,他对吴国政局冷眼旁观。并在吴王僚与公子光两人之间做出选择,最终他选择了公子光。因为公子光有才干和野心,以及成为一代雄君的潜质,是一个可以帮助他完成复仇心愿的最佳人选。
公子光对伍子胥推心置腹,伍子胥则对公子光效忠,为其策划发动政变。他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敲定一个最佳方案,即刺杀吴王僚。
要刺杀吴王僚绝非易事,吴王僚对公子光是有戒心的。平素出行都有大部人马护卫,根本难以下手。而且吴王僚也是个勇士,武功高强,对付平常的刺客绰绰有余。那么如何刺杀,又派谁去刺杀呢?
伍子胥想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名叫“专诸”。
伍子胥怎么会认识专诸呢?这话还得从他刚从楚国逃亡到吴国时说起。当年伍子胥刚落荒逃到吴国境内时,路上遇到有人要打架,他便凑在一旁观看。只见其中一名大汉身材魁梧,肌肉发达。史书上写着“虎膺熊背”,看来是个练过健美的人。他的眉额凸出,眼眶深陷,闪着一道凶猛的目光,令人不寒而栗。这位壮士也不知为何缘故,跟人结了梁子,准备以武力解决。双方摆开架式,这壮士大喝一声,冲上前去。气势有如排山倒海,拳头还没打到,已经把对方怔住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突然有个女人站出来喊道:“住手,不要打了,回来吧。”那壮士打到一半的拳又硬生生地收了回去,然后二话不说转头就走。
看到这种情况,伍子胥有些惊奇。便上前与他打招呼,请问壮士的高名。壮士拱手答道:“我叫‘专诸’。”伍子胥不解地问道:“我看您刚才打架那气势如排山倒海,怎么听到一个女人喊话就中途退出呢?”
专诸端详了伍子胥一下,回答说:“看您风尘仆仆,虽然有几分劳累,却是英雄好汉模样,怎么说话这样浅陋呢?刚才喊话的人是我的妻子,能屈于一人之下者,必能伸于万人之上。”
伍子胥听后十分佩服,便与专诸交为朋友。
如今伍子胥知道公子光密谋除掉吴王僚,他便想到了专诸。专诸有万人不敌之勇,势必能助公子光一臂之力,于是伍子胥把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
公子光见到专诸后,以礼相待,推心置腹。他认为专诸是个有义之人,可以信得过,便把刺杀吴王僚的计划和盘托出。他对专诸说:“看来老天爷特地让您来帮我完成继承王位的重任啊。”
专诸听了后很不以为然,他反问道:“吴王余昧去世后,吴王僚是他的儿子。继承王位天经地义,公子为什么要杀他呢?”
对于吴国政坛内幕,专诸显然并不很知情,公子光愤愤地说:“先王寿梦共有四个儿子,大儿子诸樊,就是我的父亲;二儿子余祭;三儿子余昧;小儿子季扎。因为先王认为小儿子季扎最有才能,想传位给他。但季扎不接受,便把王位传给我的父亲诸樊。父亲去世后,又把王位传给弟弟余祭,余祭又传位给余昧。余昧去世后,季扎仍然不愿意继承王位。这样一来,我作为嫡长子诸樊的儿子,自然是合法的继承人。僚凭什么抢去了本应属于我的东西呢?如今朝中大臣,都是僚的父亲吴王余昧的亲信。我势孤力单,不能指望朝中大臣的支持,只能私下求助于党羽;否则我不会甘心的。”
专诸显然并不愿意卷入政治斗争中,他又说道:“您为什么不派人委婉劝说吴王僚呢?让他知道国家应该是属于您的,何必要用刺杀这一极端手段呢?”
与公子光相比,专诸在政治上还是幼稚的。他是权力外的人,当然不明白权力超越亲情,公子光故作可怜状说:“吴王僚贪婪恃勇,现在得到好处当然不愿意拱手相让了。所以我才要寻找可以患难与共的勇士,齐心协力除掉吴王僚,只有您能明白这个道理啊。”
专诸又说道:“您说的话真是太露骨了。”
公子光答道:“这件事关乎国家的命运,我不能不做,现在我是把性命交到你的手里啊。”
专诸沉默片刻,是的,他确实无意理会公子光与吴王僚的纷争。但是公子光礼贤下士,推心置腹。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这是时代的观念。他只是个乡村鄙夫,却能得到公子的器重,不能不感到一种骄傲。他抬起头,以坚定的目光看着公子光说:“好,请您下命令吧。”
公子光大喜,但他还没想出一个完善的计划,因而说道:“现在时机还未成熟。”
专诸已经下定决心,要帮助公子光完成大业,他提出自己的看法:“要刺杀君主,首先要能接近他。得寻找他喜欢的东西,吴王僚喜欢什么呢?”
公子光想了想,答道:“他喜欢吃各种美味佳肴。”
专诸一听,心里有主意了,又问:“哪一种佳肴是他最喜欢的?”
“烤鱼。”
“那好,请让我先花点时间学习烤鱼。”
专诸回家打点行李,到太湖去学习烤鱼技术了。
转眼间几年过去了。
到了公元前515年,吴王僚派弟弟掩余和烛庸出兵攻打楚国。不想却遭到楚军的前后夹击,进退两难。而正在这时,吴国政坛的重要级人物,即吴王僚与公子光的叔父季扎正在中原诸侯国访问,伍子胥敏锐地发现这是干掉吴王僚的最佳时机了。
伍子胥便跑去对公子光说:“吴王伐楚,他的两个弟弟现在都被困在楚国,吉凶未知。现在可以动手了,时不再来,机不可失啊。”
公子光点点头,便召见专诸,对他说:“如今两位王弟被困在楚国,而且季扎还未归国,这是我夺回王位的最好时机了。这件事能否成功,关键在您身上了。”
专诸答道:“不错,现在吴王僚把两个弟弟与将军们都调到楚国战场,朝中力量薄弱。这时我们发难,他是没有能力阻止的。”
如何刺杀吴王僚呢?公子光把整个计划跟专诸说了一遍,专诸听后直点头。这个计划就是设下鸿门宴,邀请吴王僚出席,由专诸在酒宴上刺杀吴王。
可是这个行动有一个很大的风险,因为吴王僚是个很谨慎小心的人,而且壮硕有力,武艺高强。如果不能一刀刺死,可能就没有第二次机会了。
公子光要孤注一掷。
当吴王僚接到公子光的请柬时,他心有狐疑,对老母亲说:“公子光设了酒宴,请我去参加,会不会有什么变故呢?”
母亲也觉得公子光在这时设宴,似乎别有用心,于是提醒吴王僚说:“公子光最近心情好像不太好,常有怨气,你还是小心点的好。”
吴王僚不想出席,可是又不好拒绝。为了谨慎起见,他特地带了精锐的卫队。卫兵们都手执武器,从王宫一路排到公子光家门口。不仅如此,吴王僚还穿上带有三层铁片的优质铠甲,以防万一。
酒宴设在公子光家中,吴王僚与公子光坐在上座,阶下的座客多是吴王僚的亲信。由于不信任公子光,吴王僚的贴身卫士在宴会上手握长戟站在他的两旁。看这个架式,想要在酒宴上刺杀吴王僚,确实并非易事。
可是公子光已下定破釜沉舟的决心。
在公子光家中的客厅下有一个隐蔽的地下室,公子光把铠甲武士埋伏在此。只等他一声令下,就从地下室冲出来对吴王僚的人马,格杀勿论。事情成败与否,关键要看能否成功刺死吴王僚,刺杀的重任落在专诸的身上。
为了能一击致命,公子光物色了一把无坚不摧的宝剑,即鱼肠剑。
鱼肠剑相传为越国欧冶子所铸,欧冶子是春秋时代最伟大的铸剑师之一。吴越虽然文明落后于中原,但自春秋后期起其制造工艺技术突飞猛进。此间最著名的宝剑,多出自吴越。欧冶子铸剑技术之高,冠绝天下,其所铸之剑有龙渊剑、泰阿剑、工布剑、湛卢剑、纯鉤剑、胜邪剑(亦称“豪曹剑”和“磐郢剑”)、鱼肠剑和钜阙剑,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之宝剑。公子光从欧冶子手中弄到了鱼肠剑,这是一把短剑,剑身之上有纹理。这把剑也称为“鱼藏剑”,名字的来源大约就是专诸将这把短剑藏在鱼身之中,故而得名。
却说公子光宴请吴王僚,酒席上觥筹交错,但大家各怀鬼胎。酒过三巡后,公子光假装脚疾发作,起身离开坐席。悄悄地绕到后厅,打开暗门,进了地下室。这时专诸出场了。
只见专诸打扮成厨师模样,端着一盘烤鱼上厅堂,烤鱼的香味立刻弥漫了整个宴席。吴王僚最喜欢吃烤鱼,闻着香味快流口水了。上厅堂前卫兵们照例搜身,没有发现专诸身上有任何兵器,这才放他进去。
其实专诸是有备而来的,他的武器就藏在鱼身之中,就是那把无坚不摧的鱼肠剑。专诸沉着冷静,没有丝毫的怯意。他大踏步走上台阶,站到吴王僚面前。鱼的香气更浓了,吴王僚根本没有在意这位厨师,只留意着盘中的鱼。
这是一条大鱼,从鱼肚子处被切成两半。专诸将烤鱼置于案台上,对吴王僚说:“请让我为您掰开鱼。”说完后,专诸用手将鱼的上半部掀开。吴王僚突然觉得眼前寒光一闪,在鱼肚内分明是一把寒气逼人的短剑。
吴王僚两侧的卫士十分尽责,当他们看到寒光一闪时,马上意识到不好了。立即挥动长戟,朝专诸胸前刺来。这时专诸已操起短剑,这个行动他已经经过无数次的训练,从掰鱼到握剑动作一气呵成。他眼睛的余光已经发现有两把长戟朝自己的胸膛刺来,可是他没有躲避。只要闪身一躲,吴王僚就有时间逃走了。
专诸没有丝毫的迟疑,他在抢一个时间差,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握剑直刺向吴王僚的前胸。只听“扑”的一声,吴王卫兵的长戟已刺进专诸的胸膛。紧接着“咔啦”一声,专诸的肋骨被刺断。几乎与此同时,专诸的鱼肠剑与吴王僚胸前的三层铁甲发生轻微的金属碰撞声。这把宝剑很轻松地刺穿三层铁甲,几乎准确无误地刺进其心脏,并毫不费劲地从后背穿出。
两声惨叫。
一声是专诸发出的,一声是吴王僚发出的。
紧接着是一片哗然、嚣乱与惊呼。
吴王僚的臣属和卫兵明白了,这是一次谋杀。可是吴王僚一死,大家都乱了套了。
这时公子光马上下令,躲在地下室里的甲士全部出动,血洗宴会大厅。群龙无首的吴王卫队早就混乱不堪,要么被杀,要么束手被擒,而吴王的亲信们则全部被乱兵杀死。
公子光用专诸一条命换了吴王僚一条命。
专诸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刺客之一,但他的死说白了,只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只是我们从专诸身上,可以看到春秋时代勇士的风采。他的镇定与从容不迫,确实体现了一名顶级刺客的英雄本色。
吴王僚死后,公子光自立为王,他就是春秋末期最杰出的吴王阖闾。
为了报答专诸,吴王阖闾封给他儿子一块封地,并且任为客卿。
其实吴王阖闾还有一个担心,就是正在出访中原诸侯国的季扎。季扎并没有想到当年自己拒绝担任国王,却引起吴王僚与公子光的兄弟相残。当他听到国内发生政变后,便匆匆回国。吴王阖闾还得作作秀,他拜见叔父季扎,解释刺杀吴王僚的原因,并表示愿意将王位拱手让给季扎。
其实他心里很明白,季扎根本无意染指王位;否则他早就是国王了。
季扎叹了一口气,说道:“我能埋怨谁呢?只要你不废弃先王的祭祀,能一心侍奉社稷,那你就是我的国君了。谁当国君,我就服从谁,这是做人的原则。我只能哀悼死者,而侍奉生者了。”他跑到了吴王僚的墓地前,以臣子的身份向死去的吴王汇报出使的情况,然后痛哭了一场。
吴王僚被刺后,正在楚国境内作战的掩馀和烛庸面临楚军夹击的困境,在得知国内政变爆发后两人无心作战。他们都是吴王僚的弟弟,担心遭到吴王阖闾的暗算。便私下一商量这仗不能打了,吴国也不能回了,索性还是逃亡吧。两人弃军而逃,一个逃往徐国;另一个逃往钟吾国。入楚作战的吴国军队,四处溃散,一部分向楚国投降;另一部分则逃回吴国。
自此吴王阖闾掌握大权。
可是弑君夺位的他总是觉得心里不踏实,特别是吴王僚有一个儿子,名为“庆忌”。其勇武天下无双,政变后逃到了卫国。此人不除,永无宁日啊。吴王阖闾杀心再起,必须干掉庆忌!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