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和庆氏的势力先后被清除后,齐国的政权掌握在高、栾、陈和鲍四大家族手中。其代表人物分别是子尾(高氏)、子雅(栾氏)、陈无宇(陈氏)和鲍国(鲍氏),其中子尾与子雅的权力最大。
子尾与子雅都是齐惠公之后,属于姜姓公族世卿;鲍国是齐桓公时代名臣鲍叔牙的曾孙。相比之下,陈无宇的家族背景要复杂得多,因为陈氏家族是一个外来家族。
这里有必要对陈氏家族由来做一番回溯。
陈无宇的先祖陈完原本是陈国公子,公元前672年时,陈国发生内乱,陈国太子御寇被杀。由于陈完与太子御寇的交情很好,所以他害怕受到牵连,便逃到齐国。齐桓公很赏识陈完的才干,想要封他为齐卿。但陈完认为自己不过是逃亡羁旅之臣,不能接受这么高的待遇。齐桓公便任命他为“工正”,即管理百工的官职。并赐给不少田地,陈完便改氏为“田”。春秋时代的姓氏很复杂,陈完本来是陈国公子,陈国是妫姓国。到了齐国后改氏为“田”,但因为他是从陈国来的,所以又以“陈”为氏。
陈氏家族又可以称为“田氏家族”。
陈无宇是陈完的五世孙,由于他参与发动政变,使得庆氏垮台,所以被封为“正卿”。陈氏家族从此开始崛起,三世之后,最终取代姜姓成为齐国的统治者,这是后话了。
作为一名外姓齐卿,陈无宇心里很清楚,要与姜姓世卿相较量自己缺乏根基。陈无宇是个城府颇深,也有政治头脑的人。他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要树立陈氏的威望,首先必须要取悦于国人,那要做什么呢?
无论是齐景公还是公族世卿,都习惯于把国家看做是自己的私有财产。齐国一直是个商业很发达的国家,政府与民争利无疑令老百姓心里不痛快。根据晏子的说法,当时齐国百姓劳动所得三分中有两分要入于公室。只有一分维持衣食生计,社会贫富分化相当严重。公室储备的大量物资腐烂生虫,而寻常百姓却忍饥挨冻。不仅如此,齐国刑法相当严酷。刖刑是一种主要刑罚,即砍去人的双脚。以至于假肢供不应求,价格昂贵,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齐国的社会现实。在无奈中苦苦挣扎的齐国百姓,自然希望由贤明正直的人来主持齐国的政务。
陈无宇抓住百姓的心理大做文章。
首先,他自己做了一种私人的量器。当时齐国的量器有豆、区、釜和钟四种。四升为一豆,四豆为一区,四区为一釜,十釜为一钟,这是标准量具。陈氏的量器则比较大,每种量器要大出四分之一。当百姓找上门来借粮时,陈无宇就以私家量器的标准借出,而以公家量器的标准收回。也就是说,如果借出五升大米,实际上只收回四升;另外一升等于免费赠送了。当其他贵族殚精竭力想着从老百姓那里压榨更多的钱财时,陈无宇反其道而行,施恩于百姓。他的名声迅速传遍全国,很快得到民众的真诚拥护了。
陈氏自从祖上迁居齐国后,历经五代人,积累了颇多家产。而且也经商有方,财力颇为雄厚。除了在借贷粮食上愿意吃亏外,陈无宇在木材、盐和水产品的买卖上,也实行平价利民的原则。木材从山区运往城邑,售价不超过山区;盐与海产品从海边运往城邑,售价不超过海边,其中的运费统统由他来承担,这无疑大大减轻了消费者的购买压力。这些所作所为,大大提升了其在齐国民众心中的形象。
陈无宇这样大张旗鼓地讨好国人,难道就不怕引来其他家族的防备之心吗?他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为国人做了不少好事,这是事实。但他这样做,并不仅仅出自慈善,更是出自其政治野心。
自从庆氏垮台后,参与政变的子尾、子雅、陈无宇和鲍国成为齐国政坛的四大巨头。陈无宇跟其他三大巨头的关系都不错,他左右逢源。而且做人低调,倒没有引起其他人的过多疑心。
几年后,子雅与子尾相继去世。子雅的栾氏家族继承人是栾施,子尾的高氏家族继承人是高强。由于高强年龄还比较小,所以栾施想乘机吞并高氏家族的势力。他杀死高氏家族的大总管梁婴,将高氏的重要家臣驱逐出境,然后自己给高强指派了一名大总管。
高和栾两氏都出自齐惠公之后,关系比较密切,两家的势力相当。栾施的倒行逆施引起了高氏家臣们的不满,他们凑在一起商议道:“我们的小主人已经长大了,而栾施却要插手我们的家事,这是想要兼并我们家族。”怎么办呢?家臣们商量后准备武装对抗栾施。
高氏家族紧急动员起来,将武器分发给家丁,准备要先发制人攻打栾氏家族。由于高氏宗主高强年龄还比较小,家臣们觉得要攻打栾氏单凭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必须要请人来帮忙。除了栾和高两家族之外,最显赫的当然是陈氏家族了。高氏家族向陈无宇求助,老谋深算的陈无宇心里盘计了一下。如果能打垮栾氏家族,那么高氏家族由于高强年龄小,所以也不足为患,所以他慷慨地答应出兵相助。
陈无宇也下令分发武器给自己的私人武装,磨刀霍霍,准备与高氏家族联手攻打栾氏家族。
栾氏家族的势力最强大,耳目众多。栾施陆续收到了一些情报,说高氏家族准备发动进攻。栾施听了之后不太相信,因为栾和高两大家族关系一直非常密切。而且高强年幼,怎么可能起兵攻打他呢?
可是越来越多的情报显示一场危机正在悄然形成,栾施决定亲自前往高氏家一探究竟。
栾施带着一队人马,直奔高府。到了半路时,他又接到了几个情报,称陈无宇准备与高氏联手,攻打栾氏。栾施不能辨别情报的真与伪,索性转到了陈无宇府中当场对质事情的真伪。
这时陈无宇已经把武器分发给了家兵,并率领这些甲士准备前往高氏府中,会同高氏私人武装一起攻打栾施。这时家丁来报,栾施已经带着人马前来陈府了。陈无宇听了后大吃一惊,赶紧命令甲士们撤回府中。然后他脱下军装,换成出游的便装。正在这个时候,栾施抵达门外,陈无宇赶紧开门。
栾施已经嗅出来了,陈府之内有一股火药味,甲士们还没来得及卸下戎装。很明显,陈无宇必定暗地里有某种行动。栾施将人马停驻于陈府之外,一进陈府,劈头就问陈无宇:“您想干什么去呢?”
陈无宇已经纠集了一支私人武装,武器也分发下去了,这个事实是瞒不住的。他当然不能对栾施说:“我就是要去讨伐你的。”现在栾氏人马包围陈府,他并没有胜算。情况出现了突变,陈无宇必须要找到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这个老奸巨猾的家伙,脑袋反应真是敏捷无比,他马上对栾施说:“听说高氏家族准备要攻打您,现在他们把武器也分发下去了,这件事您知道吗?”
栾施一听,看来陈无宇的消息还蛮灵通的。不过他没有表露出来,只是淡淡地回答:“我并不知道啊。”
陈无宇装作忠诚的样子说道:“那您怎么不把武器也分发下去,无宇愿意助您一臂之力。”他本来是答应助高氏攻打栾施,现在情况突变,见风使舵的本领非同寻常。马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反而倒过来要助栾氏攻打高氏了。
栾施并不见得就相信陈无宇的鬼话,但是他并不想把事情扩大。如果他得到的情报属实,陈无宇将联合高氏家族攻打自己,那么栾氏的处境也不妙。在这种情况下,栾施也很聪明,他对陈无宇说:“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高和栾两家一直是关系融洽的,现在高强还只是个孩子。我有责任教导他,而且又关心他,给他选立了一位家族总管。高和栾两家都是齐惠公之后,如果互相攻打,那怎么对得起先人呢?您何不帮我去劝劝他呢?”
陈无宇故做佩服状,向栾施拜谢道:“先君会保佑您的,我也希望得到您的恩惠哩。”
由于事发突然,陈无宇心里明白此时与高氏家族联手偷袭栾施的计划已经破产。如果贸然行事,自己必定粉身碎骨。他积极响应栾施,前往高府与高氏家臣们商议。高氏家臣们见偷袭的机会已经丧失,而且陈无宇也想退出联盟,情知没有机会了。便表示愿意接受调停,与栾氏家族和解。
虽然陈无宇的随机应变,使他暂时躲过一劫,但是事情的真相很快就水落石出了。栾施不久后就证实了高和陈联手对付栾氏的计划是真实可信的,他一方面控制高氏家族;另一方面加强对陈无宇的防备。而高氏家臣们也因为陈无宇背信弃义且临阵倒戈的行为十分痛恨他。这样一来,陈无宇得罪了栾和高两大势力。
高强刚刚长大成人,还不成熟。心机较少,他与栾施的关系还是不错。哥俩有共同的爱好,即喝酒和泡女人。而且相信女人的话,意气用事。这样一来,得罪了不少齐国大臣。庆氏垮台后,齐国政坛四大家族控制大权,陈无宇要对付栾氏与高氏必须要联合鲍氏家族。
陈无宇与鲍氏家族的领袖鲍国私人关系不错,两人也秘密达成联盟协议,共同对付栾氏和高氏。
公元前532年夏季某日,齐国都城还如往日一样的喧嚣。
一个不知从何起源的流言不胫而走,四处散布开。这个流言说:“栾施与高强准备要动手了,解决掉陈氏与鲍氏。”对于这个传闻的真实性,陈无宇深信不疑。
两年前,他侥幸骗过了栾施,获知真相后栾施对他早就怀恨在心。只是陈无宇城府很深,做事低调,栾施找不到任何把柄报复他。
虽然不能证实传闻的真实性,但陈无宇认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积极备战,先下手为强。他召集家臣家丁们,打开武器库,把武器发放到大家手中。然后驾车前往鲍府,准备通知鲍国,一起对抗栾和高的势力。
就在前往鲍府的途中,陈无宇看见一辆马车疾驰在马路上,车上的人醉得不省人事了。他定睛一看,原来却是栾施。他心里纳闷了,如果栾施真的要偷袭陈氏与鲍氏,怎么会在这种关键时刻还沉醉于美酒之中呢?他带着疑问来到了鲍府,只见鲍府上下也一片喧闹声,原来鲍国正忙着把武器发给自己的家臣们。
陈无宇见到鲍国后,还没有开口,鲍国就急急忙忙地问道:“您来得正好,有没有听到风声?市井间都传言栾和高两家准备对你我二人动手了。”陈无宇点了点头,回答说:“我正是为此事而来,不过刚才我在路上遇到栾施,他喝得醉醺醺的。我看咱们不如先派人去侦察一下,看看栾和高二家有什么动静。”
鲍国赶忙派人前往栾府侦察一番,去的人回来禀报说,栾施回到府中后,又叫来了高强。两个人准备继续开怀畅饮哩,看来这家伙还真是个酒鬼。
鲍国这下没有主意了,他说道:“看来栾和高二人并没有挑起战争的想法,会不会这个流言是有人恶意散布的,目的是为了激起我们与栾和高家族的争斗呢?”
陈无宇内心也在盘算,当年自己武装了私人部队,要联合高氏进攻栾施,后来没有成功。反倒是栾和高两家和解,自己弄了个里外不是人,不免引起栾施的忌恨。如今风声鹤唳,流言满天飞,自己又一次将家臣们武装起来。如果不先下手为强,日后必然授人以把柄。想到这里,他把头一抬直视鲍国,冷静地说道:“就算他们要进攻我们的传言不实,可是现在我们已经集结并武装了人马。如果消息泄露,你我二人恐怕要被驱逐出境了。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乘他们正在喝酒之际出其不意发动突袭,你看怎么样?”
鲍国心里明白,栾施早把他与陈无宇当做眼中钉了。即使这次对方没有先动手,以后也仍然会算账的。既然陈无宇这样说了,他也豁出去了。“行,就依你说的办。”鲍国一咬牙关,这生死关头,顾不了那么多了。
陈无宇与鲍国两人分头行动,各自率自家私人武装,联合向栾氏和高氏家族发起进攻。
这时栾施与高强正畅怀饮酒,突然听到家臣来报,陈氏和鲍氏家族率先发难了。栾施猛地一惊,倒是酒醒三分。但酒精影响了他的思维,他不禁问高强道:“哎呀,现在怎么办好呢?”
高强年纪轻轻,政治经验不足。他也慌了手脚,狗急跳墙冒出一个念头:“现在我们对他们的情况不够了解,不如先挟持国君。只要国君被我们控制了,陈氏与鲍氏就走投无路了。”栾施脑袋昏沉沉的,没有明晰的思维,便糊里糊涂地点点头同意了高强的建议。
栾和高便集结了自己的武装,杀向齐景公所在的宫殿,攻打宫殿前的虎门。
四大家族分为两派,在齐国都城内大打出手,内战爆发了。
两派的领袖都没有忘记一个人,谁呢?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晏子。晏子是齐国的上大夫,是三朝元老(齐灵公、齐庄公和齐景公),也是政坛的长青树,声望很高。而且他从不结党营私,不属于哪个政治派别,所以也成为各派争夺的对象。
晏子听说陈氏和鲍氏与栾氏和高氏火并的消息后,马上从家里赶到虎门。这时,陈无宇与栾施的说客都前来游说,希望得到晏子的支持。
晏子的手下问道:“我们是不是要帮助陈氏和鲍氏呢?”
晏子回答说:“他们值得我们帮助吗?”
手下人又问说:“那我们就帮助栾氏和高氏吧。”
晏子又说:“栾和高比起陈和鲍,能好到哪儿去啊?”
手下人一听,茫然地说:“那我们就回府去好了。”
晏子神情凝重地说:“国君现在遭到围攻,能回哪儿去呢?”
就在这个时候,齐景公的使者赶到虎门,气喘吁吁地对晏子说:“您在这里正好,国君正要召你进去呢。”晏子便随同使者入见齐景公。
齐景公已经担任国君十六年了,但他像是一个木偶一样,齐国的政权一直控制在权臣手中。先是崔杼,后来是庆封,再后来是栾氏与高氏家族。他这个国君形同虚设,够郁闷的。其实齐景公并不是一个平庸之辈,但是权臣凌主的历史传统并不是容易改变的,他得耐心地等待时机。
栾施与高强显然并不把齐景公放在眼中,在他们看来齐景公不过就是个任人摆布的傀儡罢了。与陈和鲍的冲突刚一爆发,高强首先想到的便是劫持齐景公。然而,栾和高的这一步棋完全失算了,他们显然低估了这位国君的本领。
面对栾施与高强的进攻,齐景公并没有惊慌失措。他首先派人召晏子进宫,他深知晏子这位三朝元老德高望重,在朝野有很强的号召力。而且晏子与这些大家族的人不同,他一心为公,没有私心。紧接着,他任命大将王黑领兵反击叛军。并且授予王黑一面代表公室权力的旗帜,以召集军队与民兵。
栾施与高强最初的打算是挟持齐景公来对付陈无宇与鲍国,不料这个歪主意却使他们成为公然与朝廷对抗的叛军。王黑接过齐景公授予的旗帜后,公开宣称栾氏与高氏图谋不轨,是国民之公敌。结果大批市民加入到政府军一方,与栾和高二氏作战。
这时已经酒醉清醒过来的栾施发现形势对自己十分不利了,前有王黑率领的政府军;后有陈无宇与鲍国的私人武装夹击;都城内的百姓也纷纷参加战斗。栾施企图反击,但是连续三次均被王黑指挥的政府军击败。
栾施与高强此时恍然大悟,他们自以为高明的谋略,其实是最愚蠢不过了。栾氏与高氏的武装损失惨重,无力再战。栾施仰天长叹,没有想到父辈的基业,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毁在了自己手中。他与高强驾着一辆马车,逃出齐国都城临淄,前往鲁国避难去了。
陈无宇与鲍国本来是为了私人目的而发兵攻打栾氏和高氏的,不料却阴错阳差,反而成为拯救国家和消灭叛军的功臣。栾施与高强一逃走,他们就攻占了栾府与高府,并把栾氏与高氏两家的财产瓜分一空。
作为一位明智的政治家,晏子无心卷入这些家族的纠纷与冲突之中。但他敏锐地发现,高氏与栾氏的垮台,对齐景公来说是翻身的大好时机。为什么呢?因为陈氏家族虽然强大,但毕竟是外来移民,根基还不是特别深;鲍氏家族在四大家族中,势力又稍弱,这就使得齐景公收回大权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晏子找到了陈无宇,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您吞并了栾氏和高氏的家产,得把这些财产上交给国君才行。凡是有血气的人都有争夺之心,但首先要考虑道义;其次才是利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道义是利益的根本,如果只想着利益,积累财富,而不行道义,就会大祸临头。您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应该要有长远的考虑才行。”
显然,晏子是了解陈无宇这个人的。
陈无宇是一个有深谋远虑的人,有政治抱负。他对民众施恩,用大量器借出的粮食以小量器回收。从山区和海边运到都城的货物,不提高售价。自己蒙受一些损失,以换取民众的好感,捞取政治资本。正因为看透了陈无宇,晏子知道自己可以说服他,放弃对栾氏和高氏家产的占有。
陈无宇是个明白人,晏子一点拨,他就明白了。虽然挤垮了栾氏与高氏家族,但他暂时还没有控制齐国政权的资本。他是个外姓家族,祖上是从陈国逃亡过来的移民,不像齐国公族世卿那样有坚固的根基。虽然他采取种种方法得到民众的好感,但是这不足以支撑他独揽大权。看来晏子所说的是最好的方法,将没收的财产上交给国君,以换取陈氏家族地位的巩固。弃眼前小利,图长远的大利。
陈无宇听从晏子的劝告,将栾氏和高氏的家产上交给齐景公。为了表示自己无意像其他权臣一样独揽大权,他向齐景公提出告老退休前往莒地;同时对公族成员大肆贿赂,以换取更多的政治资本。他把土地送给子山、子商和子周等齐国大夫,并提高了子公、子城和公孙捷等人的俸禄,私下划一部分地作为他们的封邑。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位陈无宇确实是够富有的。
晏子的这一建议成就了一个大欢喜的局面。
捞得好处最多的是齐景公,他不仅得到了栾氏与高氏的家产,而且昔日权臣凌驾于君主之上的局面也因为栾和高的垮台而被终结。国家的权力又回归到君主手中,虽然他当了十六年的木偶国君,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他在这个宝座上的时间居然超过了半个世纪,并且成为齐国复兴的关键人物。
陈无宇通过这一慷慨之举,一举奠定了陈氏家族在齐国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报答,齐景公将莒地附近的城邑封给他,陈无宇谦卑地辞谢了。但是很快齐景公的母亲穆孟姬亲自出马,为这位公室大功臣求得高唐作为封邑,这回陈无宇收下了。陈氏家族(即田氏家族)开始强大起来,最后他的子孙吞并了齐国,这是后话。
久经动荡的齐国政坛终于风平浪静,作为中原的大国,齐国不可能一直沉默。齐景公憋了十几年,终于有了出头之日。他雄心勃勃,想一扫齐国的颓势,重振昔日的雄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