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曾经三次向晋国的霸权发起挑战,但无一例外以失败而告终。
到了齐景公时,齐国与郑国和卫国建立起铁三角同盟,实力大大超过之前的齐顷公、齐灵公及齐庄公时代。齐景公雄心勃勃,他曾经在晋昭公面前表现出“欲取而代之”的雄心,如今条件渐趋成熟了。
阳虎从齐国逃跑,投奔晋国,这给了齐景公出兵的口实。
公元前501年秋季,齐景公亲自率军对晋国发动进攻,目标是晋国城邑夷仪。齐国的复兴与报仇雪恨的强烈愿望,激发了国人军国主义的狂热。
在齐国将士中,有一名叫“敝无存”的武士,临出征时他正打算要结婚。听到要与晋国开战的消息后,他毅然放弃了新娘子。他说:“这次出征,要么战死沙场,要么立功归来。倘若有幸活着回来,我一定要娶望族高氏或国氏家的女儿。”看来他把打仗看成是一个人生的机会,为了表示他的决心,他把未过门的新娘子送给了弟弟。敝无存跟随大军攻打晋国夷仪,他豁出命了。战斗时冲锋在前,他率先登上云梯,冲上夷仪城墙想方设法打开夷仪的城门。但他最终无法完成心愿了,在城门下战死了。
不过敝无存的勇敢精神却激励了齐国将士。
东郭齐是另一名勇士,他作战骁勇,推了一部云梯便准备登城。他要有个伴来掩护,这时有个名叫“黎弥”的勇士对他说:“我跟你一起上,登上城墙后你在左翼,我在右翼。等到其他人都登上城了,我们再下去。”东郭齐说:“好。”于是他奋勇登城,上了城后,就在云梯左翼与晋军交战。这时黎弥也上了城,见到晋国人多,吓坏了,赶紧又顺着云梯溜下城了。东郭齐一人在城墙上苦战,他果然神勇,一直战斗到战友们都上了城。晋国人害怕了,纷纷逃窜。
齐国人终于占领了夷仪。
齐国在对晋战争中赢得一场胜利,虽然只是小战役,但足以鼓舞士气了。与齐国结盟的卫灵公也跃跃欲试,他也出兵加入对晋战争的行列中。
夷仪之战的失利,并没有重创晋军实力。晋国统帅部调兵遣将,在中牟一带部署了一千辆战车,严防齐军的进攻。
卫灵公亲率五百辆战车,准备强行通过中牟,与齐军会师。驻扎在中牟的晋军将领打算进攻卫军,这时从卫国叛逃到晋国的褚师圃建议说:“卫国虽然是小国,但国君亲自率军作战,士气旺盛,不一定打得赢。而齐国刚刚攻克夷仪,颇为骄傲自满。如今齐侯已回国,军队统帅的身份比较低微。不如攻打齐军,一定可以取得胜利的。”
其实卫国军队的战斗力,未必如褚师圃所说的那么强。可能是他虽然流亡在外,还是不想看到自己祖国的男儿们血流成河吧。
晋国人听从了褚师圃的建议,转而进攻齐国军队。果然被胜利冲昏头脑的齐军,低估了晋国人的力量,被反戈一击后仓皇逃窜。
齐晋之间的较量双方各胜一场,算是扯平了。
即使如此,齐景公仍然十分满意。确实他有理由感到欣慰,因为这是一次旗鼓相当的较量,而且齐国人是主动进攻。更重要的是,齐国已经不是孤立作战了,而是有了盟友参战,这说明晋国统治中原诸侯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中原政局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齐景公在伐晋一役中没有占到便宜,但是在外交上却大获全胜。继卫国和郑国之后,鲁国终于也与齐国握手言和,这对晋国来说不啻为当头一棒。
在阳虎之乱后,齐国逮捕了阳虎,而晋国收容了他。这无疑使鲁国对晋国深感不快,而对齐国产生了好感。不过真正使鲁国向齐国靠拢的,是鲁国政要们都意识到,晋国已经雄风不再了。虽然齐国的军事力量未必超过晋国,但齐国处于上升期,而晋国却已经处于下落期了。
公元前500年,齐鲁两国之君会于夹谷,在这次历史性的会议上,鲁国大司寇孔子大放异彩。
孔子怎么突然成为鲁国大司寇了?
这事还得从阳虎说起。
孔子一直声名卓著,却一直没有机会当官。直到阳虎掌权后,才力请孔子出山。可是孔子对阳虎“陪臣执国命”的僭越行为颇为反感,虚与应付。后来阳虎兵变失败,此事便不了了之。虽然孔子一生都讨厌阳虎,但这件事说明阳虎其实颇有雅量,有政治家的心胸。不管他是否真的认为孔子有治国之本领,至少对于这位国际文化名人,他表现出了应有的尊敬。阳虎的态度,对孔子的仕途有很重要的影响,他突然成为政坛炙手可热的人物。阳虎逃跑后,孔子的命运也发生了转折,无论是鲁定公还是三桓集团都不能无视他的存在了。
孔子的机会来了。
公元前501年,孔子出任中都宰,他担任中都宰大约一年。据一些资料记载,他在任中都宰期间:“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途,路无拾遗,器不雕伪。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行之一年,而四方诸侯则焉。”政绩还是比较明显的,一年后他又先后升迁为司空和大司寇。
就在这个时候,鲁国向齐国伸出和解之手。
作为鲁定公的左右手,孔子参加了夹谷之会。
鲁国与齐国一直是夙敌,选择和解之路,对鲁定公来说是不得已的方法。鲁国的军事实力远逊于齐国,以前仗着有晋国人撑腰,鲁国倒也狐假虎威,时不时对齐国发起反击。可是如今齐国越来越强,甚至主动进攻晋国。晋国虽然打败了齐国的进攻,却没有展开报复战,晋国内部的激烈斗争大大制约了其对外扩张的霸业。卫国和郑国已经与齐国结盟,鲁国成为齐国与卫郑之间的夹心饼干。既然晋国心思已经不放在中原霸业上了,对于鲁国来说,与齐国结盟便成了唯一的选择。
齐景公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显然,齐国想从夹谷之会中捞取更多的好处。当齐景公听说陪同鲁定公前来的人是孔子时,他开始动歪主意,原来齐景公与孔子是老朋友了。
齐景公第一次见孔子,那是在二十年前(公元前520年,孔子时年三十)。当时齐景公出访鲁国,听说孔子这个人学问很大,便跑去向他请教。齐景公一心想恢复齐国的霸业,因此他提的问题是跟霸业有关的事。他问孔子:“秦穆公年代国家又小又偏,怎么能建立霸业呢?”孔子便对他说:“秦穆公虽处偏远小国,但志向高远,行为端正。我举个例子吧,比如秦穆公提拔五羖大夫百里奚,把他从奴隶中解放出来。跟他谈了三天三夜,之后就让他执政了。从这点来看,称王也是可以的,称霸有点太小了。”这一番话,给齐景公留下很深的印象。
五年后(公元前515年)由于鲁昭公被逐,鲁国政局动荡,孔子便跑到齐国。齐景公很高兴,便请教孔子说:“如何治理政事呢?”孔子回答很简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说,要严守君臣、父子之礼,这些话十分合齐景公的心意。因为他上台时,先受制于崔杼和庆封,后来又受制于高、栾、陈和鲍四大家族。虽然靠晏子之谋,最终得以亲政。但想到这些权臣,他心里还是掠过一丝寒意。
过了不久,齐景公又一次向孔子请教施政术,这回孔子说:“政在节财。”显然这又是有所指的,齐景公这个人比较奢侈,孔子的回答很有针对性。齐景公听了后很佩服,他用对待鲁国执政季平子的礼仪来对待孔子,以示尊敬,并打算封给他一块地。这时齐国宰相晏子出面制止,他认为孔子喜欢古代繁文缛节,不适合今天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理想虽然高远,却不切合时宜。
此后,齐景公对孔子便日益冷淡,最后他对孔子说:“我老了,不能再用你了。”孔子知道待在齐国没有机会了,便回到鲁国。
从齐景公与孔子的交往经历可以看出,他对孔子的态度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起初他认为孔子是个大学问家,有深厚的政治学素养。后来却认为他是个食古不化之人,不值得重用。
平心而论,孔子虽然食古,但未必不化。如果遇上盛世,他还是有治国之本领的。但在军阀混战的时代背景下,他鼓吹仁义的政治主张,完全被尔虞我诈和争雄斗霸的时代所唾弃了。这样,齐景公和晏子等人,不免把孔子看成是个书呆子了。
夹谷会议前,齐国打探到孔子将作为鲁国主要谈判代表出席,便动了一些歪主意。黎弥对齐景公说:“孔丘这个人,懂得礼义,却没有勇气。我有一个主意,夹谷这一带,不是有一些原莱国的居民吗?我们怂恿他们劫持鲁国的国君,这样谈判时,鲁国人就很被动了。到时我们提什么条件,他们都得接受。”
齐景公听后,连连称好。
其实黎弥小看孔子了。孔子是何许人也?他是鲁国著名勇士叔梁纥的儿子。当年在偪阳之役中,叔梁纥勇冠三军,手举城门,成为家喻户晓的大英雄。孔子也得了点父亲的遗传,长得人高马大,力大无比,也可以举城门。而且通晓驾车和射箭,精通武艺。只是孔子“不肯以力闻”,不愿意显示他的武力。所以时间长了,大家当他是个学问家,却忽视了他其实是武艺很高超的人。
鲁定公要动身前往夹谷时,孔子对他说:“外交一定要有武力作为后盾,自古以来,诸侯离开国境时必定要带上武官,请您带上左司马和右司马。”司马是握有军权的武官。到了夹谷附近时,突然有一伙人冲了出来,原来是原莱地的居民武装。莱以前是齐的邻国,后来被齐灵公所灭,有一部分莱国居民便迁移到了夹谷这一带。齐景公暗中怂恿他们武装起来,劫持鲁定公。
虽然鲁定公带了卫队,但看来犯之敌人多势众,他有些害怕。再说了,这里毕竟是齐国境内,面对一群齐国暴徒时要不要反击,鲁定公显然有些迟疑。
可是孔子这个读书人,却展现出决断力的一面。他立即命令鲁定公的卫队坚决还击,并护送鲁定公撤退到了安全的地方。卫队终于击退了来犯的莱地人,这使得齐景公以非政府武装劫持鲁定公的企图破产了。
到了夹谷后,孔子立即向齐国一方提出严重抗议:“现在两国和好,贵国竟然以蛮夷(指莱国)的俘虏前来挑衅,难道贵国就是用这种方式来号令诸侯吗?”齐景公听了后脸色一变,干咳了两声,皮笑肉不笑地说:“啊,看来是误会了,我马上下令让那些莱人统统滚蛋。”
经过一番谈判,齐鲁双方达成盟约。可是狡猾的齐景公却增加了一个附加条款,即倘若齐国军队出境作战,鲁国必须要派遣三百辆战车参战。
这个附加条款无疑确立了齐国老大的地位,而鲁国不过是从属国。很显然,齐国称霸的野心一目了然,这个条款对鲁国非常不利。但在鲁弱齐强的背景下,鲁定公很难拒绝。孔子一样心知肚明,这是霸王条款,可是能怎么办呢?
孔子只能想办法挽回一些面子,减少鲁国的损失,他便对齐景公说:“要我们听从贵国的命令,那必须先把汶阳归还给鲁国。”汶阳是齐国所占领的鲁国土地,因此孔子据理力争。老夫子在外交上,也着实有一番本领,并不全是书卷气哩。
这个要求合情合理,既然齐鲁两国媾和,化干戈为玉帛,就必须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面对强势且傲慢的齐景公,孔子大胆地提出领土要求,这是需要勇气的。书生亦勇,虽千万人吾往也。
对齐景公来说,用土地来换取霸业,这是值得的。其实齐景公并不是一个吝啬的人,当年为了拉拢鲁国,他就无条件地归还郓城和阳关二邑。后来卫国出兵协助攻打晋国,齐景公又把齐国西部的三座城邑拱手相让给了卫国。在齐景公看来,只要能称雄于北方,甚至称霸天下,以区区一点土地为代价,值!
汶阳最终归还给了鲁国。孔子为鲁国政府挣回一些颜面,在弱国外交中他的表现已经算得上可圈可点了。不过最大获益者当然还是齐国,与鲁国结盟后中原重要诸侯国除宋国后,几乎被齐国都囊括了,而百年霸主晋国则失去了对东方的控制权。
夹谷之会是春秋后期一次重要的会盟,这次齐鲁会盟标志着齐国彻底走出了晋国的阴影。经历齐顷公、齐灵公、齐庄公和齐景公四代君主的发愤图强,终于走上了复兴之路。而晋国霸业凋零速度之快,则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鲁国人牺牲了一部分权益,换来了与齐国的和解。外患暂时消除了,可是内乱却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