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唐)陈陶《陇西行》
吴国方兴未艾,楚国不能与它正面对抗,只好将目光投向吴国的后方——越国,制定并实施让越国崛起、吴国后院起火的战略。
公元前510年,越王允常登上王位。允常雄心勃勃,借助楚国大力资助的东风,在国内整军经武,积蓄国力,等待崛起的时机。
越国和楚国的勾结,引起了吴王阖闾的密切关注,因为吴国此时已做好了再次攻楚的准备。远征大军蓄势待发,而越国的举动却让吴国君臣如鲠在喉。柏举之战时,吴国被迫退兵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越国的骚扰,虽然此后越国求和,以吴国为宗主,但是这也不能让吴王阖闾安心。于是吴国君臣设下一条妙计:以兄弟邻邦的名义,相约共同出兵伐楚。吴国还派出使者威胁越国说,吴国大军蓄势待发,不是楚国就是越国,越若不能按吴要求去做,吴国就只能认为越存心助楚,与吴为敌,希望越国三思。
雄心勃勃的允常岂是俯首听命之辈?
再加上文种、范蠡等来自楚国的士大夫一直夸耀楚国的强大,不可以丢掉这个后援,越必须坚决助楚。从地缘战略上来说,如果吴国战败,远在荆地的楚国无暇东顾,那么越国就可以趁机侵吞吴国领土,扩大势力;若助吴抗楚,楚国一灭,吴国失去牵制,肯定会掉转头攻打越国。
越王允常没有得选择,只能继续坚守楚越同盟。他婉言答复吴国使者,限于国内种种情况,暂难出兵,如若吴国固执己见,一定要就此对越国用兵的话,那将是“吴不信前日之盟,弃贡赐之国而灭其交亲”。
根据当时星象学的测定,天上的岁星恰好与地下的吴、越两国相呼应,这种岁星与国家呼应的现象表明,两国都可受到天命的保佑,但是二国中如有谁先动兵,就会反受其害。所以,吴王阖闾在得到越王允常的委婉答复后,对是否用兵伐越有点儿犹豫。这时大军事家孙武分析说:“明群贤将,所以动而胜,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心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孙武的观点,最终坚定了吴王伐越的决心。
于是阖闾以伍子胥、孙武为将,移师南下,征讨越国,是为第一次槜李之战。吴军在孙武的指挥下势不可当,越军当然不是对手。吴军轻松大获全胜,并在越国土地上烧杀掳掠,获得大量的辎重补给。
然而,吴军的暴行也彻底激怒了越国人。此次槜李一战,揭开了吴越之间长达三十七年生死厮杀的大幕,很快越国的报复就来了。
槜李之战失败,越王允常忧愤而死,子勾践继位,很快开展了对吴国的反攻,是为第二次槜李之战。
此时吴军主力都在孙武指挥下攻击掳掠楚国,吴王阖闾只率领部分士卒迎战。吴越大军对峙,越军派遣敢死队挑战,三次冲向吴阵,全部失败。最后越王让犯死罪的囚徒走到吴军阵前,举剑自尽。吴军只顾观看这种奇怪的现象而放松防备,越军趁势攻击,在姑苏(今江苏苏州)大败吴军。
战斗中,越国大夫董姑浮攻击吴王阖闾,斩落吴王阖闾脚拇指。
回到吴都后,吴王阖闾很快因伤口感染病死,临死前吴王阖闾命立太子夫差为吴王,对夫差说:“你能忘记勾践杀死了你的父亲吗?”夫差回答说:“不敢忘。”
吴越之间的仇恨是不可以消除了,只有一个国家灭亡才能解开。
夫差登位后,励精图治,每天让侍从在府邸中大声地喊:“夫差,你忘了自己父亲的仇恨吗?”夫差就恭敬地回答:“不敢忘。”然后继续投入工作中。
消息传到越国,越王勾践非常害怕,不顾范蠡、文种的劝阻,决定先发制人,出兵攻吴。吴王夫差得知消息,尽出吴国精兵迎战。
双方于夫椒大战。此时吴军数量多而精锐,越军又骄傲轻敌,所以越军战败,损失惨重,仅剩5000余人,被围困在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
越王勾践无计可施,采纳大夫范蠡、文种建议,派文种以美女、财宝贿赂吴太宰伯嚭,请其劝吴王夫差准许越国附属于吴。
伍子胥进言说:“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然而太宰伯嚭(楚国名臣伯州犁之子)接受了越国的贿赂,劝吴王说:“越已服为臣,若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夫差想要的是报父仇和争霸,现在击败越国,父仇已经报了,而越国服软,则能体现自己霸主的权威,于是答应了越国的请求。
公元前493年,吴越达成和议:越国成为吴国的附属国;越国每年向吴国进贡宝器、美女、粮帛若干;越王勾践入吴国都城为奴三年;越国派兵跟随吴国对楚国作战;太宰伯嚭为越国相三年……
吴越毗邻,地缘政治决定了两国是天然的对手。夫椒之战,吴王夫差虽然获胜,但许越议和,没有乘胜一举灭越,为以后越国的发展及继而攻灭吴国埋下了隐患。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