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环滁皆山也①。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③。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④,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⑤。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⑥,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⑦,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注释】
①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②壑(hè):山谷。尤:格外,特别。
③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
④潺潺(chán):形容流水声。
⑤酿泉:泉的名字。因水清可以酿酒,故名酿泉。
⑥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⑦辄(zhé):就,总是。
【译文】
环绕在滁州城周边的都是山峰。在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连绵起伏,树林和山谷显得格外秀美。远远望去,眼前那树木茂盛而又幽深秀美的山峰,便是琅琊山了。沿着山路行走六七里远,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那有水流从两座山峰之间飞泻而下的地方,便是酿泉了。山势曲折绵延,路径回环之处有一个四角翘起,像大鸟张开翅膀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这便是醉翁亭了。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呢?当然就是居住在这座山里的智仙和尚了。给这个亭子命名的人是谁呢?正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这亭子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有醉意了,当时他的年龄又是最大的,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上了。而欣赏山水的乐趣,心里都能感受得到,就又把它全都寄托在酒里了。
若是在早晨日出的时候,林间的雾气就会自然散开,云烟归去时,山岩洞穴就显得昏暗朦胧了,像这种阴暗与明亮交替变化的现象,就是山间早晨和傍晚的景象了。遍地的野花开放,散发着清幽的香气,秀美的树木繁茂成荫,天高气爽而又霜色晶莹,因水位低落而显露出各异的石头,这就是山间四季变化的景色了。早晨出去,傍晚归来,所见四季的景色各有不同,这其中的乐趣,自然也就没有穷尽了。
【原文】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①,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②,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③,弈者胜,觥筹交错④,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⑤,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
①伛偻提携(yǔ lǚ tí xié):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在文中指老老少少的行人。伛偻:腰背弯曲,这里指老年人。
②野蔌(sù):野菜的总称。
③射:这里指投壶,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④觥筹交错(gōng chóu jiāo cuò):意思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聚在一起饮酒的热闹情景。觥:古代饮酒用的大杯,用木或铜制。筹:用竹子制成的计数用具。在这里指计饮酒数量的筹码。
⑤阴翳(yì):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⑥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前一个“乐”:以……为乐。后一个“乐”:乐事,所高兴的事。
【译文】
至于那些背着东西走在路上唱着歌的,路上的行人在树下稍作休息之后,前面的人扭头呼喊,后面的人随声应答的,弯腰驼背的老人拉着小孩子的手一起行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那便是滁州的人在欢快地游览盛景。来到溪边垂钓,溪水深澈而鱼儿肥美;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因为泉水清洌而酿出的酒水也甘甜可口;各种野味山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时候,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高潮四起时的欢笑声,并不是弹琴奏乐所带来的;投壶的人投中了目标,下棋的人获胜了,只见酒杯和酒筹在人们手中传来传去;人们时而坐着,时而站起大声嬉笑喧哗,那是宾客们在尽情欢乐。而那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歪坐在众人中间的人,正是太守已经喝醉了。
过了一会儿,夕阳落到山顶,看到人影散乱的时候,正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沉浸在阴暗之中,依然听见鸟儿四处啼鸣,那是游人离去后鸟儿在欢唱。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间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是因为他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快乐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就是庐陵的欧阳修啊。
【赏析】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等人“推行新政”失败而遭奸臣谗毁,欧阳修愤然上书替他们分辩不成,反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依旧不忘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一些政绩,这篇文章就是这个时期所作。
题为“醉翁亭记”却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文中描写了滁州一带四季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太守带着滁州百姓过着和睦宁静的生活,特别是欧阳修能够放开胸怀,在山林中与民同享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一分为二:一方面暗示了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另一方面则在乐于寄情山水的背后,隐藏着难以言表的苦衷。正当盛年的他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遣谪居生活的苦闷心情,从而折射出当时朝廷的黑暗。
这篇散文别具清丽格调,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曾被选入教学课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