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戏答元珍》原文|注释|赏析

作者:欧阳修 栏目:欧阳修诗集 2020-05-04 18:06:46

欧阳修《戏答元珍》原文|注释|赏析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②。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③。曾是洛阳花下客④,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

①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县令。此诗乃次年春在夷陵作。

②冻雷:犹言寒雷。

③“夜闻”二句:一作“鸟声渐变知芳节,人意无聊感物华”。

④“曾是”句: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至景祐元年(1034),欧阳修曾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故云。洛阳以花著称。作者《洛阳牡丹记·风俗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

赏析

这首诗在两个方面体现出典型宋调的特色。一是艺术表现上,开篇很有特点。“春风疑不到天涯”,起句似乎让人摸不着头脑,这种起句不是像曹植“惊风飘白日,高台多悲风”那样让人惊艳的感觉,而是让人充满疑问:为什么怀疑春风不会吹到天涯?春风明明就是吹遍天涯的啊?这就让人对下句很期待。原来开篇一联是先写果,再说因,这就有一种语意上的跌宕。而且散文化的特色很明显,“春风疑不到天涯”,不是律正常的四三式节奏,这也是为了打破七律的熟套,让人开篇就有一种新鲜感。当然,自然现象的描绘中还包含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他因为被贬谪到僻远之地,所以有一种被世界遗忘的惆怅感。接下来也是一联紧接一联,意脉含蓄而绵细。

唐人律诗的一般规范是用平列的意象、断续或跳跃的衔接,靠格律来形成一种后句对前句的期待感,欧阳修则力图将八句诗构成流动而连贯的节奏,这无疑是唐诗之后的一条新路。这是典型宋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而在思想内容上也体现出宋诗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体现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作者被贬谪到僻远的山城,当然也有思乡之苦和病入新年的感伤,但并不沉溺其中无法自拔,而是能以豁达的心态对待不如意的人生处境。这一点在欧阳修的很多诗歌和其后很多宋人的创作中都体现得比较突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