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予尝有幽忧之疾②,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③,受宫声数引④,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
夫琴之为技小矣⑤,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⑥,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⑦,雌雄雍雍之相鸣也⑧。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⑨、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心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堙郁⑩,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注释】
①杨寘(zhì):欧阳修的朋友。字审贤,少时有文才,宋仁宗庆历二年进士。
②幽忧之疾:过度的忧伤和劳累。语出《庄子·让王》:“我适有幽忧之病。”
③孙道滋:欧阳修的朋友。
④宫:五声音阶的第一音级,依次是宫、商、角、徵、羽。引:乐曲体裁之一。本句意即学习宫、商的声音和几支曲子。
⑤技:技艺。矣:了。
⑥凄然:悲伤的样子。
⑦怨夫:没有妻室的男子。
⑧雍雍(yōng):和谐,和睦。鸣:和鸣。
⑨伯奇:周宣王时,大臣尹吉甫有个儿子,名伯奇,本来很孝顺,生母死后,由于后母谗害,被尹吉甫驱逐出去。伯奇很伤心,弹琴作《履霜操》,曲终,投河而死。
⑩堙郁(yīn yù):形容心情抑郁不畅快;滞塞不通,郁抑不畅。
【译文】
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辞官回乡闲居,但一直没有医治痊愈。后来在朋友孙道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已经忘记还有疾病在自己的身上了。那些疾病,往往是由于忧虑哀愁而生发的。药物是有毒的,它的毒性只能攻克聚集在身体里的疾病,不像这声音能抵达的地方,能抚平你心中的幽怨不平。只有心气平和,感觉不平和的事也就慢慢和顺了,那么,忘掉疾病的痛楚也就理所当然了。
弹琴是一种小技艺而已,但是这技艺到了极致,却能大到弹出宫声浩荡,小到弹出羽声轻扬,操着琴弦急速地弹拨出声,琴声忽而多变。急促起来让人感到声音凄然,轻柔的声音显得平和舒缓。时而像山崩石裂、又似高山上喷涌而出的清泉,而有时又像狂风暴雨在夜晚来临;有时像怨夫寡妇的叹息声,又像是雌鸟、雄鸟和睦的悠然和鸣。那琴声深沉的忧虑和悠远的思绪,正像是虞舜、周文王和孔子的遗音;琴声悲伤、愁怨、愤恨和感怀,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所发出的叹息。奔腾而出的喜怒哀乐,一定能深刻地打动人心,而纯厚、古雅、淡泊的音色,跟尧舜三代的言语、孔子的文章、《易经》所表现的忧患、《诗经》所包含的怨恨讽刺没有什么区别。这声音能够用耳朵听出来,也能够随手弹出来。如果选取那和谐的音调,排遣忧郁,散发幽思,那么那种感动人心的时刻,也是极为深切的。
【原文】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①,为尉于剑浦②,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③,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④。
【注释】
①荫调:凭借上代官爵而调动得官。
②剑浦:县名,今福建南平市内。
③区区:形容小,文中指剑浦。
④进琴:赠琴。
【译文】
我的朋友杨君,勤奋好学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却都不得意。后来依靠祖上官勋的庇佑,才调到剑浦去做了县尉。小小的剑浦在东南面几千里路以外,这种情形,他心里固然会愤愤不平。况且杨君年少多病,而南方又缺医少药,风俗、饮食习惯都不适宜。以他多病的身体,加上怀有不平的心境,又生活在风俗完全不同的地方,怎能长期抑郁地生活下去呢?然而想要使他的心境平和,以此来疗养他的疾病,对于学琴来说,将会有所收获。因此,我写了这篇关于弹琴的文章给他饯行,并且邀请孙道滋来饮酒,然后赠一张琴当作临别的纪念。
【赏析】
庆历七年(1047年),当时欧阳修有感于杨寘的仕途坎坷,生计多艰,且疾病缠身,加之被贬谪到潮湿的南方以后,心情忧郁,对于那里的风土人情又不习惯。因此欧阳修对他无比怜惜,却又无可奈何,于是给杨寘写了这篇赠序,以作宽慰。
文章开篇写自己学琴、爱琴的经历,以及琴声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改善和性情方面的陶冶心得,文末叙述赠一张琴为好友杨寘送行,表现了对友人的关爱之情。
按照常规,序文的内容往往是叙友谊,道别情、表祝愿,但这篇赠序却写得别开生面,独具风格。全文只围绕一张“琴”,由此及彼地加以描绘,巧妙地相互烘托,语言含蓄委婉,情真意切,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读起来感人至深,不禁拍案叫绝。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