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大雅堂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黄庭坚 栏目:黄庭坚诗集 2022-03-28 11:25:08

大雅堂记

【原文】

丹棱杨素翁①,英伟人也。其在州闾乡党有侠气②,不少假借人,然以礼义不以财力称长雄也。闻余欲尽书杜子美两川夔峡诸诗,刻石藏于蜀中好文喜事之家,素翁粲然向余请从亊焉③。又欲作高屋广楹庥此石④,因请名焉。余名之曰“大雅”,而告之曰:由杜子美来四百年,斯文委地,文章之士随世所能⑤,杰出时辈未有升子美之堂者,况家室之好耶!余尝欲随欣然会意处笺以数语,终以汩没世俗⑥,初不暇给。虽然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为文,夫无意而意已至,非广之以《国风》《雅》《颂》,深之以《离骚》《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闯然而入其门耶⑦?故使后生辈自求之,则得之深矣⑧;使后之登大雅堂者,能以余说而求之,则思过半矣。彼喜穿凿者⑨,弃其大旨⑩,取其发兴⑪,于所遇林泉、人物、草木、鱼虫,以为物物皆有所托,如世间商度隐语者,则子美之诗委地矣。素翁可并刻此于大雅堂中。后生可畏,安知无涣然冰释于斯文者乎!

元符三年九月黄庭坚(涪翁)书

【注释】

①杨素翁:北宋丹棱人,南宋史学家李焘的岳祖父。

②州闾:州,旧时行政区划;闾,里巷、邻里。州闾即“乡里”。

③粲(càn)然:指笑容灿烂的样子。

④庥:庇荫、保护。

⑤随世所能:能,本指智能之士,此处指影响一代潮流之俊秀。“随世所能”指追随当时诗坛的时尚人物。

⑥汩没:本义是“沉浮”,引申为“沉缅”。

⑦闯然:很顺当地进入的样子。

⑧深:“艰深”的意思。

⑨穿凿:非常牵强的解释,“牵强附会”的意思。

⑩大旨:主旨,即主要精神。

⑪发兴:本义是托物起兴,因事感发,此处指比兴等诗歌的外在表现形式。

【译文】

丹棱杨素翁,是一位风流潇洒伟岸奇特的人。他在当地乡里很有名声,大家都觉得他十分有侠气。面对别人的过错,他一点也不愿意宽容,只凭礼义却从不依仗财势(欺凌弱者)而有很好的名声。当他知道我想把杜甫在东西川和夔州写下的诗篇全部书写下来,刻成诗碑,存放在蜀中喜欢诗文的人家中之时,素翁便直截了当地向我提出请求,希望承担这件事。他想修建一座高大建筑来陈列这些诗碑,还请我为此取一名字。我为这间屋子取名叫“大雅堂”,并告诉他说:“从杜甫以来的四百年间,诗风渐渐不如以前,文人墨客大都随波逐流,即使是有才华的青年才子,其诗作也并不能和杜甫的诗相比,更不要说那些只是喜好诗文的一般人了!我以前想根据我对杜诗的一些心得体会写点什么,但是却始终被俗事所扰,没有抽出时间。事实上,即使我写了,又怎么能写出杜甫诗歌的精彩之处呢?杜诗妙在完全是随心所欲,顺其自然,简直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要做到这样,若非广泛涉猎《诗经》,对《国风》《雅》《颂》了然于胸,深刻领悟《离骚》《九歌》的人,又怎么会了解杜诗的深刻内涵和意味呢?所以我们说,如果青年学子只是单靠自己去摸索,就会觉得深奥难懂;但进入大雅堂的人,如果按照我这个观点去探寻杜诗的精髓,就会省时省力。那些穿凿附会的人不去研究杜诗的主要精神,只是单纯在比兴和技巧上泛泛而谈,想当然地以为杜诗中所涉及的林泉人物、花鸟鱼虫,每一样都有所指代,就像猜诗谜一般,如果一一对号入座,这样的话,杜诗就变得毫无价值。”素翁不妨把这篇记一并刻在大雅堂中。后生学子是不可小看的,怎么能预料之后来大雅堂的人对这碑上的诗文没有融会贯通的呢?

元符三年九月黄庭坚(涪翁)书

【赏析】

据史料记载,宋朝被封为“朝散大夫”的杨素为了提升自己家乡人的文化品位,希望在北宋巴蜀坛大力弘扬杜甫雅正的诗风,因此萌发了在自己的家乡修建一座有代表性建筑的念头。

巧合的是,杨素的想法与作为江西诗派领袖的黄庭坚不谋而合。为此,杨素特意邀请黄庭坚手书杜甫两川夔峡的诗作,并且请来能工巧匠,让他们不遗余力地刻碑三百余方,并在丹棱城南修建标志性建筑,用来珍藏所刻诗石。这座建筑于元符三年(1100年)九月九日竣工,黄庭坚亲自将之命名为“大雅堂”,并为此特意撰写《大雅堂记》一文。

通观全文不难发现,这篇文章的重中之重就是阐述了作者对杜甫诗歌的了解和认识,当然,这也是黄庭坚诗歌创作的主要目的,即“无意于文”。“意”不单单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更是杜甫诗歌“大雅”的要旨。在黄庭坚看来,要真正学习并理解杜诗,单从文字和声律来理解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了解杜诗的内蕴情感和人格精神。学习的人如果真的能从这两方面去感受,自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篇文章看似说理,但饱含感情,在重点论述杜诗之“意”的同时一并说明自己之所以将其命名“大雅”的真正原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