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 家人环绕,其哭也号啕。然则哭泣也者, 固人之所以成始成终也。其间人品之高下, 以其哭泣之多寡为衡。盖哭泣者,灵性①之现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分哭泣,而际遇之顺逆不与焉。
马与牛,终岁勤苦,食不过刍秣②, 与鞭策相终始, 可谓辛苦矣;然不知哭泣, 灵性缺也。猿猴之为物,跳掷于深林, 厌饱乎梨栗,至逸乐也,而善啼;啼者,猿猴之哭泣也。故博物家云:猿猴,动物中性最近人者, 以其有灵性也。古诗云: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断人肠。”③其感情为何如矣!
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哭泣计有两类:一为有力类,一为无力类。痴儿騃女,失果即啼,遗簪亦泣,此为无力类之哭泣;城崩杞妇之哭④,竹染湘妃之泪⑤,此为有力类之哭泣也。而有力类之哭泣又分两种:以哭泣为哭泣者, 其力尚弱;不以哭泣为哭泣者, 其力甚劲, 其行乃弥远也。
《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 《庄子》为蒙叟⑥之哭泣, 《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 《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⑦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 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王之言曰:“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泄。除纸笔代喉舌,我千种想思向谁说?”⑧曹之言曰:“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⑨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万艳同杯”者:千芳一哭, 万艳同悲也⑩。
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
棋局已残(11),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内千芳,人间万艳,必有与吾同哭同悲者焉!
(亚东图书馆本《老残游记》卷首)
注释 ①灵性——灵慧之性。②刍秣——草料。③“古诗云”二句——即《巴东三峡歌》。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作“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④“城崩”句——刘向《列女传》记齐杞梁殖战死,其妻哭于城下,十日而城崩。唐人所编《琱玉集》记秦时燕人杞良被遣筑长城为官吏所击杀,其妻哭长城下城即崩倒。⑤“竹染”句——传说舜出外巡视死于苍梧,其妃娥皇、女英赶至南方,泪下,染竹成斑。二人死后为湘水之神。⑥蒙叟——指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思想家,宋国蒙城(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叟,老年男子。⑦八大山人——明著名山水花鸟画家朱耷(da),号八大山人,曾持《八大人觉经》,故以为号。⑧“王之言曰”四句——见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草桥店梦鸳鸯杂剧》第四折“鸳鸯煞”。⑨“曹之言曰”四句——见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⑩“名其茶曰”四句——见《红楼梦》第五回,原作“千红一窟”、“万艳同杯”。(11)棋局已残——比喻清王朝统治的残破局面。
赏析 哭泣,原是人的一种生理现象:当肉体、精神受到伤害感到痛苦的时候,当生理的、心理的需求不能满足感到无助的时候,当强烈的情绪迅速积累而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宣泄的时候,人都可能会哭泣。刘鹗以独特的视角观照“哭泣”,将其视为“灵性”的征验,用以区别人与一般动物,并将其划分为“有力类”与“无力类”。所谓“无力类之哭泣”是低层次的,限于计较物质的得失;所谓“有力类之哭泣”是高层次的,散发着精神世界的光彩,而其中“不以哭泣为哭泣者”则为最高层次的哭泣, “其力甚劲”、“其行弥远”。在文章中,刘鹗列举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批杰出的文人画士,将其作品视为哭泣之凝聚、哭泣之结晶。这正是他所推崇的最高意义之哭泣。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发愤著书,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无声的哭泣”。中国古代士子在社会结构中处于特殊的阶层,即“官”与“民”之间的一个飘忽不定的层面。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他们从下层庶民中游离出来,怀着宏大的志向与强烈的使命感,希图成就一番大业。然而,顽固、保守的统治阶层紧紧封闭着,残酷的现实给予他们的是不被重视、无所施为的命运。几番碰壁之后,他们剩下的是一份浓厚的失望与强烈的忧怨。悲,正是中国古代士子无可脱逃的生命色彩。基于此,他们只能将美丽的希望、丑恶的现实以及一腔忧怨寄于笔端, 在这个可以自由驰骋的幻想王国寻求一份自身的价值感。
刘鹗身处千疮百孔的晚清时代,封建王朝日薄西山的时局,使他感到痛苦与忧惧,使他陷入苦思之中。作为一名传统文士,刘鹗希望通过修补、改良的方法挽救晚清社会,但他的这一张自以为能够妙手回春的“济世良方”却不被统治者重视,甚至因此招致灾祸。刘鹗也只能以纸笔代喉舌,寻求对于现实的超脱,寻求给予自我的慰藉。于是, 有了一部旨在“匡世”的“哭泣之作”——《老残游记》。《老残游记》通过一位江湖医生老残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所为,揭示了风雨飘摇的艰险时运,暴露了封建酷吏的残忍行径,表达了“补残救世”的心愿。然而,在无情的现实面前,刘鹗深知, “补残”也无非是一场慰骗自己的幻梦。
“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老残游记》正是要唤起那个时代中人们心底尚存的一份忧国忧民的情愫,共唱一曲挽歌献给心爱的家国,与同志同仁同哭同悲。《自叙》道出了《老残游记》创作的主旨与心声,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中国文人士子共有的一种崇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知其不可而为之,这种悲壮的情怀永远让我们感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