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青《《乡间野趣》之小岛一夜》经典散文全集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乡间野趣》之小岛一夜

有一年夏天我们几个人相约了去三山岛,三山岛是太湖中的一座小岛,与东山隔湖相望,相距大约四五公里,明朝文人归有光《吴山图记》云:“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奇观也”,三山岛,当是这七十二峰中的一峰。清朝诗人吴庄《三山》诗云:“长圻龙气接三山,泽厥绵延一望间,烟水漾中分聚落,居然蓬莱在人寰。”三山岛小而孤绝,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世人称之为小蓬莱也不是没有来由,早就听许多朋友说过三山岛不可不去,究竟感觉如何,在我们出发之前,自然还都是一些未知数。

我们先到了东山,因为往三山岛去的机帆船两天才有一班,都是在下午三点左右开航,我们到东山那一天没有船往岛上去,只能先在东山住一个晚上,等到第二天下午,船终于开了。这是一条很旧的木船,我们问船老大,现在的条件要比从前好得多了,为什么还用这条旧木船?船老大告诉我们,以前也曾经换过好几条船,但是都不吉利,出了几次事情,总不能太平,最后换回这条旧船,从此太平无事。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真不知是相信还是不相信,有许多东西真是科学难以解释的呢。

船上大约有一二十人,大都是岛上的居民,像我们这样的外人不多,我看了一下,好像有两个年轻人不像是岛民,但也不像是农村干部什么的,也不像是做生意的,穿着短裤汗衫,随身什么也不带,也不和别人说话,只是坐在船头吹风,实在看不出是做什么的。我们在船舱里听岛民们聊天,说的大多是谁家的孩子考了多少分,谁家的孩子报考什么学校,有没有希望。那正是公布高考分数的日子,大家都很激动,我们听了也有些感触,想不到一座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岛民们对文化却是很重视。和我们同行的老孙,和三山岛的一些人很熟,他朝船上一个姑娘看了几眼,就问她,你是王老师的女儿吧,那姑娘一笑,点点头,算是遇上熟人了,聊起来,知道姑娘的父亲是三山岛小学的老师,在岛上教了几十年书,现在这小岛上四十多岁以下的人都是她父亲的学生,其中姑娘的母亲,也是他父亲的学生。姑娘从小岛考上了外地的师范,毕业后分配在另一个乡镇教英语,学校放暑假,她就回小岛的家去。她告诉我们因为小岛只有小学,所以像她这样的学生,到了初中时候就要到岛外来读书,从初中读到高中,再考大学,真是有好多年不在家里待着了。我们说那以后看来你也不会再回岛上安你自己的小家了吧,姑娘一笑,没有回答,但看神情那是肯定的了。我们在和姑娘说话时,就有一位五十来岁的农民插上来和我们一起说话,他告诉我们他的儿子今年高考也达到了分数线,语气中很有些自豪的,这自豪完全应该。

船大约开了将近一小时,到了三山岛,上岸的时候,就看到有不少人站在岸边等着什么,原来是在等当天的邮件,由船老大在东山那边取来,各个村民组有人来取,小岛和外界的联系,都在此一举。

我们根据大家的热情指点,找到了村里住宿的地方,其实也就是岛民自己的房子,私人出租。女主人很热情,为我们安排好住的地方,看时间还早,就指点我们,说你们不是想来游泳吗,翻过这道山,那边一片湖滩水好,湖底也平整,大家都到那边游泳。她还说每年暑假城里有些学生和青年教师,他们就到岛上来住,每天下太湖,过几天回家看看再来,这时我才想起船上那几位看不出身份的年轻人很可能就是住在岛上游泳的学生。我们按女主人指的方向,翻山而去,一路上看到不少人都在往那边去,大概都是去游泳的,到了湖边人却不很多。有一些岛民在筛湖沙,大概是用来造房子的,看到我们躲躲藏藏换衣服,一点也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大概来游泳的人多,所以也就不见怪了。也许因为翻了一道山,体力消耗了,肚子也有些饿,下了湖才游了一会儿就很疲劳。到了傍晚,风浪渐渐地大起来,把人在湖里冲来冲去,我们就完全放开自己,任凭风浪摆布了,也有一种自在的乐趣。

游过泳再往回走,已是夕阳西下之时,山村绿林中升起炊烟,袅袅冉冉,如云如雾。如果不是此时肚子越来越饿,脚下打软,还真让人以为入了仙境呢,会生出些许忘尘之感。回到住的地方,一看桌上晚饭已经备好,典型的江南农家餐了,一盘青菜,两条小小的鲫鱼,一碗榨菜蛋汤。女主人再三道歉,说今天时间已晚,买不到肉了,明天一定烧肉给我们吃。我们捧起饭碗,只觉得这是有生以来吃到的最香最香的一顿饭,我和另一位女伴吃了一大碗又去添了一大碗,实在是有些不好意思的。

晚上老孙领我们到王老师家去,王老师家的房子真是很旧了,屋里没有什么好家具,但是却有一台彩电,还有许多王老师精心培养的花木盆景。王老师说,别的东西我都可以不要,但是电视我是要买的,小岛闭塞,天下大事就靠它了,王老师又带我们参观他的盆景,他对这些充满生命活力的绿色生灵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王老师说,我的生活很贫困,生活中常常有许多烦恼,但是我只要看看这些盆景,我真是什么烦恼也没有了。这话说得真是好,后来我忍不住在一篇小说里把这话用了上去。我们在王老师摆满盆景的家里谈到很晚,天南海北什么都谈,到十一点钟,就停电了,小岛上至今还没有通电,用的村里的自发电,到十一点就停。我们摸黑回到住处,那一夜我久久地没有睡着,不知是因为热,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

第二天一早我们到三山岛另一位老人家去,他姓韦,是三山岛三怪之一。从前在上海公安部门工作,后来因为右派问题下到五香豆厂,再后来就退休回家乡来了。老韦回三山岛以后的故事真是说上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如今他的名字已经记录在一本又一本的书上,但是老韦他仍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老工人,他自始至终在为保护和发展自己的家乡而尽力。老韦的故事是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的,那时大规模的开山采石也采到三山岛这样一座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岛上来了,老韦出于对开山采石的一些看法,一次次地跑乡里、县里、市里,跑政府,跑文管会,要求上面出面保护。文管会说,如果是文物,我们倒应该出来保护的,但是一般的石头,我们怎么保护,哪一条也轮不到我们管。老韦回去以后,就满山遍野地寻找,谁也不知道他要找什么,恐怕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找什么,老韦并没有学过考古,这方面的起码的知识他也都不懂,但是他凭着对家乡的爱心,就是不甘心不服输。一开始大家都觉得这老头子似乎有点不正常,满山遍野地乱跑乱挖,全国各地到处发信联系、呼吁,谁也不相信老韦能有什么了不起的发现,但最后的事实证明老韦成功了。那一些旧石器时代的遗物是不是老韦找到的,是不是老韦发现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韦的那种精神,收来了许许多多的考古专家,他们终于发现了三山岛上的最了不起的文物。先后出土五千多件经过打制的旧石器,并且暴露了含有哺乳动物化石的裂隙堆积,采集到更新世中晚期的动物化石,计有熊、虎、黑猪、鹿、犀牛、猕猴等二十多个种类。三山天下珍类遗址及古动物化石的发现,把太湖流域人类历史推前到一万多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从而进一步证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同黄河中游、中原地区一样,是我国古文化的发源地,苏州的历史,吴文化的序幕正是在三山岛揭开的。对于如此重大的意义,老韦也许都明白,也许并不是全懂,但是老韦那种执着的精神实在是令人感叹的。老韦曾经发现了古溶洞口以后,一个人挖不动,自己出钱请岛民来挖,有些上岛来看化石遗址的人,都是有相当身份相当地位的,却偷偷地把化石藏到自己口袋里。老韦毫不留情地请他交出来,并且总不忘记教训一顿,为了三山岛,老韦结的怨真不少,可是老韦并不后悔。

在三山岛,我们见到了三怪中的两怪,老韦和王老师,还有一怪没有见着,有些遗憾,那一怪是一位农业专家。1957年打成右派到小岛上来,从此在小岛安家安心,后来教岛民养长毛兔,发家致富,提起来,岛民们个个都有很多话要说的样子。

在三山岛让我们体会深深的还有岛上的民风。那纯朴那真诚那直率,真是世间难寻。岛上长满枣树,满树的大枣就像马眼一样十分诱人,我们想采些尝尝,又怕被岛民发现挨骂挨罚,站在树下直是发愣。岛民哪不知道我们的心思,他们告诉我们现在还不到吃枣子的时候,这枣子你看上去好吃,吃到嘴里是苦涩的。看我们不怎么相信,就随手摘几颗下来给我们尝,一尝,果然苦涩。于是他们就笑,说,欢迎你们过一个月再来,那时候满山的枣子尽你们吃就是。我相信这话是真的。在小街上我们看到有新鲜的枣子卖,想买一点吃,岛民们却说,这枣子生吃不行,是要煮着吃的,像你们这样的游客,买了也是浪费。送上门的生意不做,也只有在这样的小岛才能遇到这样的事情。

在离开小岛之前,我们上了小岛的顶峰,站在小岛之巅,遥望浩渺太湖,恍如隔世,愿所有和我们一样到三山岛去的客人,都带回一份深深的记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