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转烛[1]飘蓬[2]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待月池台空逝水[3],映花[4]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题解】
从词意上看,应当是李煜亡国后不久所作,悲凉凄苦,怅恨难消。他登临远眺,不禁感慨万千,泪流满面,生出无限忧愁,遂写词以抒发感慨。
这首词并见《阳春集》。《花草粹编》作冯延巳作。《全唐诗》《历代诗余》均作后主作。
【注释】
[1]转烛:是说世事随时变化,如同转烛一样。
[2]飘蓬:草名,秋枯根拔,随风飘转。
[3]逝水:《花草粹编》作“游水”,当系刊误。
[4]映花:《阳春集》《花草粹编》、刘补本均作“荫花”。《全唐诗》作“映”。
【译文】
世事无常,如同转烛一样随时变化,如同飘蓬一样随风飘动,一旦回到家乡,方才如梦初醒;想试着找寻一下从前的时光,却事与愿违。池台在等待月亮升起,水不断流逝,我在楼阁里鲜花旁,望着傍晚的斜阳,登山临水再也看不到往昔的身影,禁不住泪水沾湿衣襟。
【赏析】
这首词描写的是作者怅恨无依、登临感怀的情状。词的开篇以“转烛”“飘蓬”表达作者恍若在梦中的状态,也只有在梦中,自己才能回到故国,重拾旧欢。但是“欲寻陈迹”才发现,岁月轮转,物是人非,重温旧梦只不过是徒增怅恨罢了。心愿难以实现,怅恨不得消解,好像一切都是上天注定,既是如此,自己只能在凄凉悲苦的现实里叹息了。词的前三句句句感慨,字字关情,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和残酷的现实一一对照,形成强烈的反差,充分表现了作者愁恨无奈的悲凉心境。
词的后三句以景入手,借景抒情。“待月池台”不仅是眼前能看到的实景,更是作者心头的美好愿景,自己一直思念着梦中的“池台”,只是思而不得,才会发出“空逝水”的感叹,仅仅一个“空”字,将作者的寂寞、凄凉描述得淋漓尽致。“映花楼阁”是作者能看到的景色,同时也是梦里的景色,可是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夕阳的照耀下却显得惨淡凄凉,大约是因为作者心中思念故国的感伤吧。“登临”是全词的词眼,正是由于作者登高远望,才会引发怀思故国的感伤,可是故国再也回不去了,心中顿时充满无限怅恨。当所有的忧思向自己袭来,不知不觉便已“泪沾衣”。
整首词前直后曲,简单易懂,用词巧妙,相得益彰。虽然词中弥漫着低沉的情绪,但是情意真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