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和尚的皇帝-清朝-满族历史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想做和尚的皇帝

大家都知道,顺治皇帝对佛教十分痴迷,以致自己想出家当和尚,至今对于顺治是否出家五台山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顺治皇帝亲政之初,励精图治,常与儒臣探讨治国之道,对佛道并不崇信。由于汤若望的影响,曾一度对天主教有兴趣,但始终没有达到入教受洗的地步。但是后来顺治对佛教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转变,甚至达到笃信佛说、欲脱尘欲、遁人空门的程度。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顺治帝钟情佛教呢?原来,他先后接触过几位高僧,以致改变了他的思想信念。

顺治十四年春夏间,在太监的安排下,福临在海会寺邂逅禅僧性聪(憨璞),非常欣赏他的言谈举止。接着就召人宫廷中,请教佛法大意。十月,又在万善殿召见性聪,赐以“明觉禅师”封号。此后,福临就成了佛教、特别是禅宗的忠实信徒。福临还通过性聪了解了佛教禅宗的高僧及其门徒的许多情况,并陆续召见了其中较为著名的通瑗(即玉林绣)、道志和茚溪森,让他们在宫中谈经说法。福临对他们都十分宠眷,他们也多方讨好。玉林瑷为福临起了法名“行痴”,号“痴道人”;道忘则吹捧福临为“承愿示生”、“光显吾宗”的“佛心天子”,都深得福临的欢心。在他们的熏陶下,福临对佛教简直着了迷,对这些僧人自称弟子,以示尊敬。他竞对道志说,自己前身一定是僧人,所以一到佛寺,看见僧家的明窗净几,就不愿意再回皇宫。他甚至还表示,如果不是怕丢下生母皇太后一人,肯定就要随他们出家了。

顺治十七年八月,福临宠爱的董鄂妃去世后,非常悲痛,为求得精神上的解脱,完全沉迷于释道,整天与茚溪森等人议论佛经,甚至彻夜交谈。他命茚溪森为其净发,决心披缁山林,孑身修道。玉林瑗奉诏回京后得知此事,十分恼火,当即命人取来柴薪,要烧死他的弟子茚溪森,这才迫使福临打消了出家念头,重新蓄发。不久,福临又听从玉林瑗的建议,命选僧一千五百人,于阜成门外慈寿寺从其受菩萨戒,并加封他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

福临虽许以蓄发,但出家之念并没有打消。玉林瑗后来到皇城内西苑万善殿见他的时候,还有如下一番对话。福临问玉林瑗:“朕思上古,惟释迦如来舍王宫而成正觉,达摩亦舍国位而为禅祖,朕欲效之何如?”

玉林瑗回答说:“若以世法论,皇上宜永居正法,上以安圣母之心,下以乐万民之业;若以出世法论,皇上宜永作国王帝王,外以护持诸佛正法之轮,内住一切大权菩萨智所住处。”这表明福临还在时刻幻想当和尚。只是因为两个月后他即因出痘而死,出家之事未果。

有传说认为他后来抛弃皇位,超脱红尘,遁入空门,出家当了和尚。长期以来,流传着关于“顺治出家”的轶事。如说福临因痛悼宠妃董鄂氏,到北京天台寺出家为僧,以寻求宗教的安慰,甚至指出该寺中一个和尚的肖像即为顺治皇帝;还有的以康熙帝在位时多次奉母后巡游山西五台山为据,推断福临到五台山当了和尚。其实,这多半根据福临生前欲当和尚的想法而编造出来的,恐怕与历史事实不符。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