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学开山之祖顾炎武》清朝历史事件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顾炎武(1613—1682年),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字宁人,初名绛,号亭林,曾自署蒋山佣。他出身江南大族,性情耿介,与同里归庄为友,时有“归奇顾怪”之说。少年留心经世之学,遍览二十一史、明十三朝实录、天下图经、前辈文编说部,以至公移邸抄之类,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日知录》等书。

清军南下,他纠合同志,于吴江起兵,失败后幸得逃脱。昆山城破,其母王氏绝食而死,遗命他不许为清朝作事。隆武帝在福建遥授他职方司主事,因路途阻隔而不能奔赴福建。他四处结交豪杰,以图光复。他骑两匹马,又用两骡驮书,把读书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把所见所闻与文献记载对勘。晚年定居陕西华阴,清开博学鸿儒科,征他入京,他以死相告,清开明史馆,有人荐他,他又以死相告,一直到死不仕清。

在哲学上,他提出 “盈天地之间者,气也”,承认宇宙由物质构成,又认为“非器则道无所寓”,规律存在于事物之中。

在政治思想上,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扩大地方权力。他认为亡国只是易姓改号,亡天下则是民族、文化的沦亡。一般人对保国可不必参加,对保天下则人人都有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学者要“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他认为“士之无耻,是谓国耻”。

他是清代考据学 (亦称“清学) 的先驱。他反对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提倡实学,要广收证据,既要有本征,又要有旁证,不以孤证为足。他利用文字、音韵、训诂、校勘、版本等各方面知识,给史料以鉴别和考证,扩大了史学范围。他的学术实践,宣告了宋明以来空疏学风的终结,开启了清代朴学之先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