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家》谢德才散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我们不带任何礼物,只带上一份美好的心情,去了一趟远方的家。

远方的家,在张家界市永定区尹家溪镇瓦窑岗村。她,久负盛名,只是电视上的画面不能令人身临其境。于是,我们迫切地想去那里感受一番。

车子不紧不慢地跑在村道上,村庄不奢不华地浮现出来,零星的几户人家的屋顶上冒起了缕缕的炊烟。车内一个人轻轻地哼了起来:“炊烟升起,空气干净,村庄里的炊烟,你准备去哪里?……”

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远方的家!

刚入门口,迎宾鼓就咚咚地响了起来。鼓声如雨声,密密麻麻的,其节奏是如此欢快,调子是如此新鲜,声音是如此响亮,像是敲在人身体的骨头上的,轻松而自在。我们踩着有趣的鼓声轻盈地往前走,不知不觉中,他们又表演起了当地的拦门酒的节目。笑得如山茶花一样的美女们给我们递上微笑,也递上了美酒。端上这美酒,如端上了一份份盛情。我们一饮而尽之后的感觉是凉爽,是热辣,是清醇。一阵欢乐过后,一位姑娘走近我们,指着远方的家门边的对联念了起来:“青山濒翠笑迎天下客,绿水放歌賓至远方家”。她的声音是那么的甜,令人难忘。她走前面,我们走在后面,渐渐地,上了风雨桥。

家是避风的港湾,桥是可以作证的。经过风雨洗涤的桥,已无当年新修的模样,只有岁月的青苔,还有一些细小的裂纹。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座桥,有太多人的足迹,许多游子走过这座桥而回到了家。伫立桥上,没有风惊扰这里的宁静。小桥、流水、人家,勾勒出中国水墨画的素雅和清白。“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感觉岂不是自这里吗?桥上,摆有一张四方桌,一本《瓦尔登湖》放在桌子上。我随手一翻,竟翻到“我们每天应该从远方、奇遇、危险和发现中,带着新经验和新性格回家”!

家门口的一条小溪总以乐观的态度流动着。它汇聚成潭。潭水边,阳光融在干净的空气里。绿柳垂岸。柳树从不随便走动,扎根这里已经几十年了,见证了这里潭水的历史,也见证了这里村庄的历史。她把潭水当作一块镜子,照照,欣赏着自己的打扮。秀长的辫子在潭水中不停地梳理。恋上这潭水,还有竹林、小船。绿潭边,一个老头点着一支烟,面对潭水,像面对自己的人生,心静如水,悠闲垂钓!

我们去草坪玩。草坪在 屋后,像大大的篮球场。细绒绒的草点缀了这个坪。我们来到这里,幽香扑鼻,泉水发出了浅浅的叮咚声,村庄的景致尽收眼底,我实在是无法形容所见的一切。总而言之,这之后,我再也不佩服其他村庄的风景了。大人小孩们在这里晒着太阳,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这里长有两棵又高又大的椿树,其中一棵树上筑有鸟巢。窝里不时有鸟叫的声音。一只鸟飞了出来,飞翔的时候,勾起了我无限的想像,也给这草坪平添了美丽的情调。鸟是一种富有诗意的生命栖居。它像人们一样也喜欢这里,还在这里成立了一个“办事处”。

玩累了,去茶吧喝喝茶、聊聊天,也是挺舒服的。竹林边,小木屋的门上,挂有一块船儿形状的小木牌。木牌上,刻着“若知其味,便来品茶”的文字。我们来到这里,不禁感叹这儿竟还有如此美丽的环境。这里的木凳,还有余温。细茶泡入水中,颜色碧莹莹的。秀长的茶叶,透着草香。凳上小坐,即便碰上陌生人,即刻也像一家人。

喝完茶,中餐拉开序幕。老远,我们就闻到了腊肉和葱的一股股的味道。美丽的姑娘微笑地带着我们来到火坑屋里。火炕上,炕满了腊肉和野味,它们被熏得油直滴。炉锅里煮的是鸡蛋,火坑里烤的是糯米粑,桌子上摆的是水果、糖果和瓜子。这里的白米饭、玉米饭,全用柴火煮成。屋后的阶沿上,到处堆放着人刚锯好劈好的木柴。做菜的时候,伸手选个炕架上的肉,马上可以做。如需吃烤全羊的话,烤羊的技术出在他们手上。锅中即使烧了油,跑到屋边扯把菜都来得及。屋前屋后,到处都是竹篱笆围成的菜园。菜园里,关着满满的绿色,可菜门一天到晚敞开着,允许你去扯,看上什么菜可以扯什么菜。吃饭的时候,许多面孔相聚一起,许多经历聚会一起。姑娘们紧紧地围在一起,敬酒,唱山歌,敬唱得我们开怀大笑!

我们的饭还没吃完,可隐约听到那边歌厅里发出了歌声:“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