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岁月夫妻情》周喜俊散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我初次看到吴冠中先生的油画《双燕》,就被饱含丰富内涵的画面所打动。画面是一户小小的农家院,门洞左侧有一棵枯树干,像一个饱经风霜的驼背老人,尽管浑身伤痕累累,依然忠诚地守护着自己的家园。春风吹绿了大地,被砍掉树帽儿的光秃秃的顶部,竟然冒出几根冲天而立的新枝,枝桠上是嫩绿的新叶,给人以焕发青春的视觉冲击。右边的影壁前,有一架生机勃勃的葡萄,淡绿的花苞、黄色的小花在绿叶陪衬下显得娇美可爱,长长的藤蔓互相缠绕着俯身前行,与老树新枝接壤,形成完整的画面。天空飞来两只燕子,自由自在地比翼齐飞。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全体人员,按照上级指示,整体下放到驻扎在石家庄地区获鹿县的部队农场接受军管再教育。两百多名师生分为两个学生连,三人一群五人一伙住在当地的百姓家中。

吴冠中住在获鹿县李村时,他爱人朱碧琴所在的单位经过几次迁移,搬到了距李村十华里的前东毗。刚开始部队管理严格,夫妻俩即便在一个连队,也不准住在一起。后来管理渐渐松动,允许星期天节假日互相探亲。这样以来,吴冠中和朱碧琴就有了诉说衷肠的机会,夫妻俩每次见面,当天下午返回驻地时,彼此都要相送一程。夫妻俩边走边说知心话,不管谁送谁,总是送到五华里处的中界点分手。这里有几户农宅,其中一家影壁前有一架茂密的葡萄,半遮着土墙和拱门,这是他们夫妻送别的“十里长亭”,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三年下乡劳动即将结束时,吴冠中特意去画了这小小的农家院。画面中的两只燕子,寓意着特殊时期他们夫妻苦涩而甜蜜的爱情,这幅《双燕》也成了吴冠中心中的挚爱。

中央所属各大艺术院校师生在河北接受再教育期间,无形中給这里的农村和驻军部队带来了艺术气息。随着政治气氛的缓解,部队领导意识到,应利用这些高等院校难得的宝贵资源,为部队培养些艺术人才。于是,他们开始陆续办各种培训班,抽调能写会画的人到连队给干部战士们讲课,做艺术辅导。

有段时间,吴冠中被连队召去辅导画国画,这对他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好事。他学生时代跟潘天寿老师学过传统国画,临摹过大量石涛、郑板桥的兰竹,画兰竹得心应手,边辅导战士,自己边作画。他的兰竹画得又快又好,干部战士,不管谁跟他要,他随手给画一张。部队领导看他绘画水平这么高,对他刮目相看。

时隔不久,师部在河北邢台办油画学习班,专门抽调吴冠中去做辅导。师部的条件比在连队要好得多,学习班只有六个学员,是从部队中选出的绘画骨干,正集中精力创作参加全国美展的作品。学员们求知欲很强,如饥似渴地学习、创作,认真听他讲解,虚心接受他对每幅作品的意见。吴冠中找到了给学生上课的感觉,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耐心给每个学员指点作品,并亲自做示范。他的真诚热情,让部队领导和学员们特别感动,对他也就格外尊重。他在辅导学员的同时,自己也能光明正大地作画了,还可以自由自在上街购物。

邢台市的百货商场比李村的小卖店的货物要丰富的多,他想给妻子朱碧琴买点东西,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买衣物他是外行,自己的衣服都是妻子给买。买水果糕点之类的食物,不好邮寄,也不宜存放。他在柜台前转过来转过去,想不出到底该买什么,只好征求售货员的意见。售货员很热心,听他说明意图,帮着推荐了牛肉干,说这东西体积小、有营养、能久藏,是最好的零食。他采纳了售货员的建议,买些牛肉干打了包,高高兴兴去邮寄。填邮单时又犯了难,当时他们正接受军管再教育,连队不许搞特殊,他想,写牛肉干要是被人发现,说妻子是搞资产阶级享乐主义,遭到批判,岂不是好心办了坏事?如何让妻子吃上牛肉干,又不给她惹麻烦呢?吴冠中皱眉思索,拿不出主意。

邮局办理包裹业务的是个女同志,看吴冠中抱着邮包心神不定的样子,以为里面有危险品,要拆开检查。他无法掩饰,只好实话实说,问能不能在物品栏写上“药”。女同志被吴冠中的真情所感动,点头默认。就这样,一包牛肉干冒充“药”物寄给了朱碧琴,那份夫妻情尽在不言之中。

从此事可以看出,吴冠中是很重感情的人,但只要沉浸到艺术之中,就会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

吴冠中从邢台回到李村不久,朱碧琴接到娘家拍来的电报,说母亲病危,盼她速归。她拿着电报去找吴冠中,让他陪着回家探亲。夫妻俩找部队领导费了一番口舌,总算获得了到贵阳探亲的短暂假期。

从石家庄乘火车一路南行,驶入广西界后,吴冠中的眼睛就不够用了,他紧紧盯着窗外,唯恐遗漏掉任何一处景观。从“文革”开始到去李村劳动锻炼,他快十年没到过南方了,这奇丽俊秀的风光,多么适合他的浪漫情怀啊!他恨不得马上跳下去,挥舞画笔,把这美景尽收囊中。

火车刚进桂林站,吴冠中说声“下车了”,拿起行李就向车门冲走。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甚至忘记了这次出行的目的,好像妻子是陪他来写生的。朱碧琴知道丈夫是为艺术而活的人,理解他这些年不能外出写生的苦闷,只好跟着下车。

天下着蒙蒙细雨,吴冠中把妻子安顿到火车站旁边的小旅店,说要到芦笛岩看看。出门挤上一辆公共汽车,车厢里人太拥挤,连过道里都站满了人。他在众人包围中无法看到窗外景色,只好躬身从别人抓栏杆的胳膊下探出脑袋,拧着脖子向车窗外张望。

细雨中青山朦朦胧胧,山脚下有一片红叶小树林,掩映着若隐若现的白色房屋,太美了!可惜汽车开得太快,无法仔细观察这赏心悦目的景色。到芦笛岩转了一圈儿,没留下太多的印象,在路边偶然发现的这片风景却把他迷住了。回到小旅店,整个晚上他都在想那个小村庄,青山、红叶、白屋,色彩是何等的美啊,分明是一幅天然油画!他决定去画下来。

第二天一大早,吴冠中向旅店服务员借了一辆自行车,背着油画箱,沿昨天的路线去寻找这处美景,怎么也找不到了。难道昨天产生的是幻觉?那个错落有致、韵味十足的小山村在哪里呢?他不甘心,推着自行车在那条路上走过去折回来找了好几遍,小山村总算找到了,却没有在山脚下。白屋找到了,不在红叶掩映的林间。山也不是昨天的样子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吴冠中琢磨了一会儿,恍然大悟:速度!是速度!汽车在高速行驶中,把不同位置的青山、红叶、白屋叠合到了一起,形成了美丽的画面!这一发现,让他格外兴奋,也更加坚定了他“边选矿,边炼钢”的实践经验是合理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这美妙的诗句,对吴冠中是极大的诱惑,他太想在阳朔作一幅画了。按行程安排,到阳朔只能停留一天一夜,尽管时间紧,他还是不想留下遗憾。

从桂林乘车到阳朔,办好住旅店的手续,太阳已快落山。为保证第二天作画顺利,他顾不上歇息,放下行李疾步如飞冲了出去,像急于寻食的老鹰,一头扑到漓江边。借着落日的余辉,江左江右、坡上坡下快速选着目标。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吴冠中默念着韩愈句,观察着周围的景色。江畔一片竹林引起他的兴趣,这片与绿树相互映衬的翠竹,集碧水青山、罗带玉簪为一身,在暮色掩映中更显得摇曳多姿,彰显出漓江山水之美的本质,他陶醉其中,竟然忘记了时间。

夜幕笼罩了阳朔,漓江周围一片漆黑,只有远处稀疏的路灯发出昏暗的光。吴冠中拖着疲惫的脚步沿江畔往回走,因天黑辨不清来时的路,在一个岔道口走错了方向,越走越远。他担心妻子一个人在旅店害怕,心里越着急越找不到回去的路。當他深一脚浅一脚返回旅店,已是晚上九点多钟,等在大门口的妻子早已心急如焚,见他终于平安回来,猛扑上前,紧紧抱住他哭了。

朱碧琴和吴冠中结婚之前,就听说过他为艺术不要命的故事:

抗战时期,吴冠中所在的杭州艺专从沅陵迁往昆明,他发现翠湖图书馆藏有很多名家画册,不肯外借,便天天带着笔墨到里边去临摹。有一天敌机来轰炸,警报拉响了,全校师生都跑到山中去躲避空袭,吴冠中恳求图书馆管理员把他反锁在里边。管理员拗不过他,只好满足他的要求。他一个人留在馆内专心临摹古人画册,对艺术经典的崇尚,让他忘记了自身的安危。庆幸那次敌机只是空转几圈,并没有投下炸弹,否则他早葬身在图书馆的废墟中。

结婚之后,朱碧琴无数次经历过他为艺术吃尽的苦头。

1959年,吴冠中利用暑假,背着数十公斤的油画材料和工具,自费到海南岛作画。从广东返回北京时,那沉重的材料已变成油画。他拖着大包油画上了火车,行李架上已没有空地,画在三合板上,油彩还未干透,画与画不能压在一起,中间要留有间隙,他只好将画竖着放在自己的座位上,手扶着画,人站在旁边。两天两夜,他不敢松手,也不能落座。从广州站到北京,脚肿得脱不下鞋来,小腿一摁全是坑。朱碧琴心疼得直抹眼泪,吴冠中却像孩子一样高兴地呵呵笑着,他的画终于安然到家了,这是比什么都开心的事。

从这些故事可以了解到,吴冠中对艺术是多么的虔诚!他想在阳朔作画,朱碧琴是无法阻拦的,也只能夫唱妇随了。

为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这幅作品,吴冠中一夜未眠,脑子里构思着第二天要动手的画面,单等天一亮就去江边作画。

老天爷好像故意考验他的意志,第二天早晨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天黑沉沉没有丝毫放晴的样子。

“这天气还能去画吗?”朱碧琴试探着问。

“当然得画,雨中景色才最美。”吴冠中说着背上画箱就走,朱碧琴只能拿把雨伞追去。

夫妻俩到江边不一会儿,小雨变成了中雨,油彩涂不到画面上,朱碧琴不想让他失望,只好用雨伞帮他遮住画面,夫妻二人任凭雨淋。吴冠中不忍心让妻子跟着受这份罪,朱碧琴也确实不愿挨雨淋,但她对丈夫太了解了,要是不帮他了却这个心愿,说不定会急出什么病来呢。

这边的景色总算画完了,需要搬动画架挪到那边的山上去画。此时雨停了,却刮起了大风,画架在山上支不住,吴冠中急得哭了起来。朱碧琴默默用双手扶住画面,以身体支撑着画架。冬日的阳朔虽没有北方寒冷,但大风降温,刚淋过雨的衣服被冷风一吹,身体似在冰窟之中。一对年过半百的夫妻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四肢冻得都失去了知觉。朱碧琴心里很不高兴,夫妻俩好不容易请假去看望病重的母亲,吴冠中执意要在途中作画,她虽然依从了,心情却是沉重的。她在心里恨恨地说:“还画什么画!”这压在心底的话最终没能喊出口。她知道艺术是他生命的全部,是他活着的意义,更理解他长久未能见到如此美景的心情。

吴冠中压抑已久的情感得到了爆发,在到贵阳探亲的短暂假期中,完成了《漓江新篁》、《桂林山村》、《阳朔渡口》、《花溪树》、《黔灵山》等多幅作品。更重要的是,为他在创作实践中摸索出的“移山填海”、“移花接木”理论找到了依据,这是探亲路上的最大收获,也彰显了非凡岁月的夫妻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