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薯在北方推广》清朝历史事件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蕃薯 (甘薯) 是一种既可作菜又可当粮的农产品,种植方便,产量高,每亩可产数千斤,超过种五谷的好几倍。

这一作物原产在吕宋 (今菲律宾)、安南 (今越南),大约在明朝初年传入中国,但当时仅限于南方各省栽培。明中叶南方各省栽培已相当普遍,由于它可解决荒年度饥,十分受农民欢迎,明末清初,逐渐传到河南、山东一带。

乾隆中叶,河南、山东等北方省份,连年灾荒,河南怀庆、山东沂州二府广泛栽培了蕃薯,以接济民食。但薯秧每年要从福建运来北方。当时交通艰难,经长途跋涉,薯秧极易腐烂或干枯,因此都是用木桶装满土,才好运输携带,非常麻烦,又提高了成本。

乾隆五十年 (1785年),福建闽县80多岁的老农陈世元自愿携带薯种、孙儿和仆人,到北方教种。此后,在北方各省,即得育秧,就地栽种了。这样,既节省了大量运输之苦,又降低了成本,于是在北方很快普及了蕃薯的栽培。

清政府因陈世元教种蕃薯有功,赏给举人衔,表示奖励。蕃薯在北方的推广,对解决农民的饥荒,进而对社会的稳定,都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