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清朝名江宁或金陵) 很早就是全国著名的丝织业中心。到了清前期,丝织业更加发展。乾、嘉时期超过了苏、杭。在聚宝门内东西偏,从事丝织业者 “不下千数百家”。南京所产丝织品有: 绸、缎、纱、绢、罗等多种,质地优良,为宫中选用,且有大部分供应国外市场,故享有 “江绸贡缎甲天下” 的荣誉。随着丝织业的发展,绸缎包装业,与包装业有关的纸坊,与丝染有关的漂染,与织机有关的机店、梭店、筘店、梭竹店,与织绸有关的挑花、拽花、边线等行业,都十分发达。
南京书坊发达,在状元境有20多家书坊,都是江西人所开,书架琳琅满目。纸扇素有盛名,全城不下数十家,其中 “张氏庆云馆” 在扇骨上雕刻字、画取红楼女名,“远方来购,其价较高”。
南京人口发展迅速,在乾隆年间有8万余户,四五十万口。其中以皖、鄂两省人居多,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七,回回户又占土户的三分之一。
南京街道宽阔,四通八达,每到夜间,“一更二更,街市灯火不断”。秦淮河上,“客船游船,往来不断”,在利涉、武定两桥之间,茶楼酒肆,东西林立。道光初年,五亩园地方 “开设茶馆甚多,吃茶闲谈者百十为群。且悬挂雀笼,卖奉水烟”。吴敬梓在 《儒林外史》 一书中描写南京的繁华景象也指出: “城里几十条大街,几百条小巷,都是人烟凑集,金粉楼台,”“大街小巷合共起来,大小酒楼六七百座,茶社有一千余处。” 这些描写并无多少艺术夸张,而是接近于实录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