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诗词《审配之死》原文|译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三国诗词《审配之死》原文|译文|赏析

河北多名士,谁如审正南

命因昏主丧,心与古人参

忠直言无隐,廉能志不贪。

临亡犹北面,降者尽羞惭

【释词】

①审正南:即审配,字正南。

②参:比验。

③临:面对。犹:还。北面:北,方位名词作动词,向北面。

④尽:都、全部。黄巢《不第后赋菊》诗:“满城尽带黄金甲。”

【赏析】

袁绍死后,审配拥戴袁尚为冀州牧。袁尚领兵攻打袁谭,审配奉命固守邺城。曹操率军攻城不利,审配之侄叛应曹军,偷开城门。审配被俘,拒降,遭杀害。小说家感于审配对袁氏的忠贞,生死如一,以诗赞之。

审配是袁绍的重要将领。他的业绩在小说中文字不多,但十分精彩。尤其是曹操围邺城,审配坚守孤城,勇谋兼施,屡败曹军。最后因其侄子叛应曹操,偷开城门,审配才被俘。

“操曰:‘汝知献门接我者乎?’配曰:‘不知。’操曰:‘此汝侄审荣所献也。’配怒曰:‘小儿不行,乃至于此!’操曰:‘昨孤至城下,何城中弩箭之多耶?’配曰:‘恨少! 恨少!’操曰:‘卿忠于袁氏,不容不如此。今肯降吾否?’配曰:‘不降! 不降!’……‘吾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不似汝辈谗谄阿谀之贼! 可速斩我!’操教牵出。临受刑,叱行刑者曰:‘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乃向北跪,引颈就刃。”《三国志》也记载审配临刑“声气壮烈,终无挠辞,见者莫不叹息。”

“河北多名士”这句曾出现咏沮授一诗中,今又重现在咏审配一诗中,其反复意在映衬曹操的感叹:“河北义士,何其如此之多也! 可惜袁氏不能用! 若能用,则吾安敢正眼觑此地哉!”曹操的话正中袁绍的致命弱点,外宽内忌,不纳良言,不重人才,致使拍马迎逢的小人乘机钻营作乱,犹如蚁穴溃堤,一遇洪水,顷刻瓦解。对于这样的昏君,审配“临亡犹北面”,生动地刻画出他的愚忠。遗憾的是“命因昏主丧”,他所忠于的主子,老的袁绍是志大才疏,色厉内荏,多谋少决;小的袁尚是骄横虚狂,不讲亲情,智术短浅。不管老的还是小的都不能在豪强纷争中立足天下,鹰扬一方,何况追随他们的臣子呢。

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诗有些赞颂的地方与小说情节有一定的距离。“忠直言无隐,廉能志不贪。”很难作为审配整体形象的概括。相反,审配作为河北集团的代表,与颍川集团辛评、郭图的争斗,给袁绍集团的败亡和袁氏家族的灭亡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许攸背叛和张郃投降,都发生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这是导致袁绍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平心而论,袁氏覆亡,又与河北集团的审配打击颍川集团的许攸,颍川集团的郭图打击河北集团的张郃都是分不开的。袁谭、袁尚兄弟之间的争斗,又表现为河北集团与颍川集团的明争暗斗,都是为了夺取执掌冀州的权柄。对此,曹丕的亲历和观察说的很透辟:

袁绍之子,谭长而慧,尚少而美。绍妻爱尚,数称其才,绍亦雅奇其貌,欲以为后,未显而绍死。别驾审配,护军逢纪,宿以骄侈不为谭所善,于是外顺绍妻,内虑私害,矫诏之遗命,奉尚为嗣。颍川郭图、辛评,与配、纪有隙,惧有后患,相与依谭,盛陈嫡长之义,激以绌降之辱,劝其为乱,而谭亦素有意焉,与尚亲振干戈,欲相屠裂。王师承天人之符应,以席卷乎河朔,遂走尚枭谭,禽配馘图,二子既灭,臣无余。

曹丕所概括的史实与小说情节丝丝入扣,而与诗意却不相符。可见,诗词插入小说之中的创作过程很复杂,出现这些问题在所难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