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诗词《董卓之死》原文|译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三国诗词《董卓之死》原文|译文|赏析

霸业成时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

谁知天意无私曲,郿坞方成已灭亡

【释词】

①霸业:成就和维护统治天下的事业。

②天意:上天的旨意。私曲:偏私不公正的行为。

③郿坞:古城堡名。属司隶州右扶风郡郿县。城高丈余。《三国演义》:“离长安城二百五十里,别筑郿坞”,“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长安,内盖宫室,仓库屯积二十年粮食;选民间少年美女八百人实其中,金玉、彩帛、珍珠堆积不知其数;家属都住在内”。是董卓的老巢。

【赏析】

“霸业成时为帝王”,这是说董卓不仅有王霸之心,而且政治手腕也雄略过人。汉灵帝死前,由于董卓手握重兵,东汉朝廷对他不放心,将其调任他职,削其兵权。但董卓抗拒朝廷命令,既不交出军队,也不前往并州赴任,而是屯驻河东“以观时变”。

当董卓受何进所召,进军京都,还未到达,东汉朝廷已发生变化,何进被宦官所杀,宦官也为袁绍所灭。这时可以左右政局的,除董卓之外,仅有手握并州劲旅的丁原,这是惟一可以与董卓分庭抗礼的人物。董卓收卖了吕布,杀死丁原,兼并了并州军队,而且在此之前,“何进及弟(何)苗先所领部曲,皆归于卓。”董卓集团成为当时具有控制朝廷的惟一权力势力。可见董卓的“霸业”在军事上之“成”。

在政治上,董卓的谋略和举措,也是出手不凡,第一是完成废帝更立后,大权在握,自为相国,挟天子以令诸侯。第二是安抚当时的世族高门,以从人望。第三是擢拔一批清流名士,外示宽柔。可以说,当时董卓基本上控制了东汉政权。其“霸业”之成,如在目前。

董卓的失败,不是来自外部,以袁绍为首的讨董联盟没有可能动摇他的统治,而是来自内部,即董卓手中凉州军与并州军的矛盾的激化。王允正是利用这种矛盾,借吕布之手杀死了董卓。

董卓是遗臭万年的窃国大盗,贪婪无比。他退出洛阳,挟帝而迁时,一面发掘诸帝寝陵和公卿冢墓,收罗珍宝;另一方面大肆搜刮,敲剥黎民,侵吞富户,而后筑坞于郿县,比照长安城,修建“万岁坞”。并在其中屯积二十年的粮食,珍藏黄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绫罗绸缎堆积如山,美女歌妓充其宫室。董卓得意洋洋地声称:“事成,雄居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后汉书·董卓传》)所以说:“霸业成时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

董卓的祸国殃民,倒行逆施,引起了国人侧目,诸侯讨伐,人怒天也怒! “天意”是公正的,人不报,天也报,当董卓的老巢郿坞筑造成时,也迎来了他的灭亡之日。“天意无私曲”,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历史的规律。董卓之死,顺应人意,也顺应天意,大快人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