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诗词《隆中歌(一)》原文|译文|赏析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
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①:
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②。
——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释词】
①黑白、荣辱:出自《老子·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黑白、荣辱都是老子的哲学用语,“白”、“荣”可以代表居高、雄健、明亮等方面,和它对应的范畴“黑”、“辱”代表处下、柔弱、暗淡等方面。在这两个对立的范畴之中,老子主张柔弱易胜雄健、处下强似居高。例如:“舌柔在口,齿刚易折。”才能外显,容易招忌而遭致陷害;高大的树木容易被台风连根拔掉,而小草却能迎风招展,因此他提倡人要谦虚、退让、甘居卑下。
②荣者:居高的人;安安:自享其荣。辱者:处下的人;碌碌:自然无为。
【赏析】
刘、关、张一访隆中,遥望山畔数人在田间耕作,还唱歌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刘备闻歌下马,向农夫打问:“此歌何人而作?”农夫答曰:“乃卧龙先生所作也。”
小说家借用这首诗传达了诸葛亮的心声,也就是诸葛亮对人生的态度。从这首诗中,不难看出其中明显的蕴涵着道家文化基因。“苍天如圆盖”,把天视为圆形,无穷无尽,大概是受道家《太极图》的影响,表示宇宙的本原是“无极”。《老子·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白”、“黑”、“荣”、“辱”是老子的哲学观念,通俗地讲“白”、“荣”代表明亮、雄健、居高的方面,和它相对立的“黑”、“辱”代表暗淡、柔弱、处下的方面。老子认为柔弱胜雄健,处下胜居高,暗淡胜明亮,以此类推。他常用水做比喻,水是至柔的东西,它却具有攻不破的特点,抽刀断水,无论如何费力,是切不断的。这个道理,俗语中也常表达:“狂风吹不断柳丝,齿落而舌长存。”“舌柔在口,齿刚易折。”因此他主张人生应当像水一样,柔弱、不争、处下。而“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都想居高位,都想争显赫,都想抢在亮处,为功名所驱使,为荣辱所牵动,争先恐后,抢先贪夺,纷纭扰攘。于是功成名就的有之,身败名裂的有之。“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而诸葛亮则不同于“世人”,他超然世俗,隐居山林,躬耕乐道,以经籍自娱,以宁静自守。“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在诸葛亮的性格结构中,尽管有道教文化的因素渗透,但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儒道互补。他像许多封建的知识分子一样,恪守“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信条,并非执意老死林泉,而是不肯轻易投靠庸主,以待天时罢了。或者说是“隐居以求其志”,是“士志于道”的一种形式。如果我们不这样解释,就无法理解“三顾茅庐”中出现的一系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由上可知,“出世”与“入世”并不是矛盾的。封建时代,每当世道浇漓、风雨如晦之际,那些追求人格意志,“苏世独立,横而不流”之士,常常受到人们的推崇,更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声誉,受到了君主的器重。诸葛亮隐居隆中,养浩然之气,修青云之志,累征不就,使刘备“三顾”之心更切。所以从叙事结构的视角出发,这些诗歌都是为诸葛亮的出山蓄势。一旦亮相,便高屋建瓴,非同凡俗,超群拔类。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