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用如意动词》古汉语基础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在古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充当谓语后,如果对于宾语含有“认为它(他)怎么样”,“把它(他)当作……”的意思,就属于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的基本结构方式可用如下的公式来概括:

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宾语=(以)+宾+(为)+ 活用为动词的名词。

例如:

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其然=以其然为利,即 “认为这样有利”。

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其父=以其父为宾客,即“把他的父亲当成宾客”。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竹溪记》

薪之=以之为薪,即“把它当柴火”。

宝吾之所薪。《竹溪记》

宝吾之所薪=以吾之所薪为宝,即“把我们用来烧火的当宝物”。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不耻下问=不以下问为耻,即“不认为向学问、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是可耻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乐之=以之为乐,即“把这当成快乐”。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故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怪之=以之为怪,即“认为这很怪异”。

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腊之=以之为腊,即“把它晾成肉干”。

吾业是有年矣。《捕蛇者说》

业是=以是为业,即“拿这当职业”。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鄙远=以远为鄙,即“把远方的地区当作自己的边邑”。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

封郑=以郑为封,即“把郑国作为他的疆土”。

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鄙远=以远为鄙。即“把远方的土地作为飞地”。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鉴之=以之为鉴。即“把它作为镜子”。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种树郭橐驼传》

仇之=以之为仇。即“把它当作仇人”。

襟三江而带五湖。《滕王阁序》

襟三江=以三江为襟。带五湖=以五湖为带。

吾从而师之。《师说》

师之=以之为师,即“把他当作老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

师郯子……老聃=以郯子……老聃为师。即“把郯子……老聃当作老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耻师=以从师为耻。

而耻学于师《师说》

耻学于师=以学于师为耻。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六国论》

鉴之=以之为鉴,即“以它为借鉴”。

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侣鱼虾=以鱼虾为侣。友麋鹿=以麋鹿为友。

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羞之=以之为羞。即“认为这是可羞的”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先国家之急=以国家之急为先,即“把国家的利益放在先”。后私仇=以私仇为后,即“把私仇放在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