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的为动用法》古汉语基础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在古代汉语中,动词谓语对宾语含有“为谁(或什么)怎样”的意思,叫为动用法。为动用法中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少数是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如“心乐之”中的“乐”就属于为动用法,应理解为:“为(之)而乐”,为(这)而快乐。

为动用法的基本结构方式可用如下的公式来概括;

动+宾=(为)+宾+(而)+动

请看下面的例子:

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死国=为国而死。

永之人争奔走焉。(“焉”在句中为代词,相当于“之”)《捕蛇者说》

奔走焉=为之奔走,即:“为此而奔走”。

余悲之。《捕蛇者说》

悲之=为之而悲,即“替他难过”。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忧其民=为其民忧,即“为自己的百姓操心”。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忧其君=为其君忧,即“为自己的国君操心”。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乐其乐=为其乐而乐,即“为自己享有的乐趣感到快乐”。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归去来兮辞》

恨晨光之熹微=为晨光之熹微而恨,即“为天还不大亮而遗憾”。

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

善万物之得时=为万物之得时而叫好。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

自哀=为己而哀,即“为自己而哀伤”。 哀之=为之而哀,即“为他们而哀伤”。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种树郭橐驼传》

忧之=为之而忧,即“为它操心”。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

悲夫古书不存=为夫古书之不存而悲,即“为那些古书的不复存在而悲叹”。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死焉=为焉(之)而死,即“为激于义而死”。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

泣之=为之而泣,即“为它们而哭”。

哀吾生之须臾。《赤壁赋》

哀吾生之须臾=为吾生之须臾而哀,即“为我生命的短促而哀伤”。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滕王阁序》

悲失路之人=为失路之人而悲,即“为迷路之人而悲伤”。

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柳毅传》

急之=为之而急,即“为这事而焦急”。

而世俗又不能与死节者比。《报任安书》

死节=为节操而死。

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

急人之困=为人之困而急,即“为别人的困境而焦急”。

公子患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患之= 为之而患。即“为此事担忧”。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恨之=为之而恨。即“为此事遗憾”。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信陵君窃符救赵》

怒公子之盗其兵符=为公子之盗其兵符而怒。即“为公子盗他的兵符而恼怒”。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