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用如名词》古汉语基础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动词用如名词在古代汉语中常见。一种是把动词作为某种行为、动作、变化的名称来使用。如:“生,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生”在这里指“生命”,具有指称事物的意义。另一种是用动词来代表与它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见”在这里指所见的景象,可以在“见”的后面加一个“者”字来理解。

判断一个动词是否用如名词,除了看它是否具有指称事物的意义外。还可从语法结构上分析:1、动词充当句中的主语或宾语;2、动词被定语修饰限制(在它的前面常有“之”、“其”一类的虚词);3、动词充当介词的宾语;4.动词充当“有”的宾语。

如:

传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论语》

屠惧,投以骨。 屠:屠夫。 《狼》

狼之变诈几何哉。 变诈:诡诈伎俩,欺骗手段。

猛浪若奔。 奔:奔马。 《与朱元思书》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伏:伏兵。《曹刿论战》

其继有在者乎? 继:继承人。 《触龙说赵太后》

百废具兴。 废:被搁置的事务。 《岳阳楼记

或异二者之为。 为:行为、表现。 《岳阳楼记》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病:病了的人。 《扁鹊见蔡桓公》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入:内部。出:外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品。入:收入。 《捕蛇者说》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赐:恩惠。 《烛之武退秦师》

于是余有叹焉。 叹:感慨。 《游褒禅山记》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得:心得。 《游褒禅山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观:景观、景象。 《游褒禅山记》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到过的人。 《游褒禅山记》

驽马十驾。 驾: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 《劝学》

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得:收获。 《促织》

追亡逐北。 亡、北:逃跑的败兵。 《过秦论》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来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盟约。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望:(非分的)念头;。 《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诈:诈骗的手段。 《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交:好友。 《廉颇蔺相如列传》

所恶有甚于死者。 死:死亡。 《鱼我所欲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生:生者。死:死者。 《寡人之于国也》

谗谄之蔽明也。 谗谄:中伤别人的小人。《屈原列传》

兵符常在王卧内。 卧:卧室。《信陵君窃符救赵》

简能而任之。 能:有才能的人。 《谏太宗十思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