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里本有其字不用,却借用意义不同、只是音同或音近的文字来表示本字的意义,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的“蚤”明明是“早”,却写成“蚤”。这在今天叫做写别字,而在古文中却是常见的通假现象。这被借用的“蚤”字叫“通假字”,“通”是通用,“假”就是借用。通假字一般要读本字的读音。
古人使用通假字有几条规矩。一是本字和借字必须是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这个相同和相近指的是古代的读音,而不是指今天的普通话读音);二是这种借用必须符合古代的习惯,也就是说古代大家都这样借用,人们读起来不至于费解和陌生;三是通假字的本字和借字不可以互换。如“鼠屎”的“屎”要写成“矢”(也许是“屎”字确实不雅),而“弓矢”的“矢”,却不允许写成“屎”。也就是说A可以代替B,而B不可以代替A。
辨认通假字的方法有三:一看是否符合音同或音近的原则 (或完全同音,或声母相同,或韵母相同);二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看看语意是否顺畅;三是可查找有关的工具书或文献资料作为佐证。
通假字之例:
“强”通“僵” 项为之僵。《幼时记趣》
“阙”通“缺”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
“伏”通“服” 人皆伏其精妙。《梵天寺木塔》
“步”通“埠”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于园》
“识”通“志” 默而识之。《论语》
汝识之乎?《石钟山记》
“止”通“只” 止有剩骨。《狼》
止露尻尾。《狼》
“抚”通“拊”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
“蕃”通“繁”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熙”通“嬉” 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使楚》
“稿”通“槁” 又稿以死。《竹溪记》
“板”通“版” 板印书籍。《活板》
“已”通“以”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
“裁”通“才” 裁如星点。《山市》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
“厌”通“餍” 学而不厌。《论语》
“厝”通“措”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指”通“直”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惠”通“慧”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还”通“旋”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畔”通“叛”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固”通“顾” 则学固岂可少哉!《墨池记》
“曷”通“何” 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
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
“衡”通“横” 左手倚衡木。《核舟记》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横:梗塞,指不通顺
约纵离衡。《过秦论》横:指连横的策略。
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诎”通“屈” 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诎体受辱。《报任安书》
“简”通“检” 盖简桃核狭长者为之。《核舟记》检:挑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灌”通“盥”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有”通“又” 长八分有奇。《核舟记》
虫跃去尺有咫。《促织》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
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勾践灭吴》
“攀”通“扳” 右手攀右趾。《核舟记》
“莩”通“殍”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
“无”通“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王如知此,则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指”通“旨” 卜者知其指意。《陈涉世家》
“適”通“谪”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尔”通“耳”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曾”通“增”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拂”通“弼”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弼:辅佐。
“辩”通“辨”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此小大之辩也。《逍遥游》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秋水》
“得”通“德”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鱼我所欲也》 恩惠:这里指感激。
“矜”通“鳏” 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鳏:老而无妻的人。
“与”通“举”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举:选举,推荐。
“材”通“才”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其”通“岂” 其真无马邪? 《马说》岂:难道。
“信”通“伸”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纪”通“记” 恶能无纪?《满井游记》
“错”通“措” 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措:放置。
“仓”通“苍” 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苍鹰:猛禽。
“圉”通“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
已持臣守圉之器。《公输》
“诎”通“屈” 公输盘诎。折服。《公输》
“惠”通“慧”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陇”通“垄” 无陇断焉。《愚公移山》
“与”通“语”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勾践灭吴》
“趣”通“趋” 趣舍万殊。《兰亭集序》趋:取。
“由”通“犹” 由今之视昔。《兰亭集序》犹:如同。
由水之就下。《孟子见梁襄王》
“当”通“倘”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而”通“尔”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种树郭橐驼传》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輮”通“煣” 輮以为轮。《劝学》 煣:用火烤木材,使之弯曲。
“生”通“性” 君子生非异也。《劝学》
“已”通“矣” 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虽悔之,亦无及已。《勾践灭吴》
既然已。《种树郭橐驼传》
无不为已。《齐桓晋文之事》
“句”通“勾” 南至于句无。《勾践灭吴》
“帅”通“率” 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勾践灭吴》
“取”通“娶” 丈夫二十不取。《勾践灭吴》
“免”通“娩” 将免者以告。《勾践灭吴》
“政”通“征” 三年释其政。《勾践灭吴》征:赋税。
“餔”通“哺” 无不餔也。《勾践灭吴》餔:给人食物吃。
“歠”通“啜” 无不歠也。《勾践灭吴》歠:给人水喝。
“颁”通“斑” 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直”通“只”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以”通“已” 毋吾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已:停止。
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及以至是。《报任安书》
“振”通“震” 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震:震慑。
“父”通“甫”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甫:古代在男子名字后加的美称
“扣”通“叩” 扣而聆之。《石钟山记》
“识”通“志” 汝识之乎?《石钟山记》志:记。
“阖”通“合” 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
“而”通“尔” 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早缫而绪。《种树郭橐驼传》
“怠”通“殆” 病且怠。《种树郭橐驼传》殆:疲惫。
“致”通“至”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种树郭橐驼传》致:尽。
“赀”通“资” 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缙”通“搢”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采”通“彩” 须臾成五采。《登泰山记》
“圜”通“圆” 多平方,少圜。《登泰山记》
“倔”通“崛” 倔起阡陌之中。《过秦论》
“倍”通“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郤”通“隙” 令将军与臣有郤。《鸿门宴》
“蚤”通“早” 旦日不可不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蚤起。《齐人有一妻一妾》
“施”通“迤”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齐人有一妻一妾》迤:逶迤而行。
“为”通“谓” 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谓:认为。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齐人有一妻一妾》 谓:称说。
“厌”通“餍” 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 餍:满足。
“当”通“倘”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愍”通“悯”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陈情表》 悯:怜悯。
“属”通“注” 举酒属客。《赤壁赋》 注:挹注,引申为劝人饮酒。
“缪”通“缭”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 缭:盘绕。
“世”通“逝”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祭十二郎文》逝:逝世。
“羞”通“馐”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祭十二郎文》 馐:美味食物。
“敛”通“殓” 敛不凭其棺。《祭十二郎文》 殓:将死者装入棺木。
“飨”通“享” 呜呼哀哉!尚飨!《祭十二郎文》 享:享用。
“冥”通“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逍遥游》溟:大海。
“辩”通“变” 御六气之辩。《逍遥游》
“犹”通“繇”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繇:喜,高兴。
“怒”通“努” 怒而飞。《逍遥游》 努:振奋,这里指鼓动翅膀。
“俨”通“严” 俨骖騑于上路。《滕王阁序》 严:整治,这里指驾驭。
“销”通“消” 云销雨霁。《滕王阁序》 消:消散
“缪”通“穆”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若”通“然” 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然”与“若”古音相近,作“这样”讲。
“枝”通“肢” 为长者折枝。《齐桓晋文之事》
“愬”通“诉” 皆欲赴愬于王。《齐桓晋文之事》
“惛”通“昏” 吾惛。《齐桓晋文之事》
“盖”通“盍” 盖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
“颁”通“斑”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斑:黑白相间。
“卒”通“猝”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孟子见梁襄王》
“浡”通“勃” 浡然兴之。《孟子见梁襄王》
“飨”通“享” 飨德怀恩,词不悉心。《报任安书》
“箠”通“棰” 被箠楚受辱。《报任安书》
“枪”通“抢” 见狱吏则头枪地。《报任安书》抢:碰撞
“罔”通“网”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齐桓晋文之事》网:使陷入法网。
及罪至罔加。《报任安书》网:法网。
“责”通“债” 则仆偿前辱之责。《报任安书》
“摩”通“磨”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报任安书》
“关”通“贯” 关木索。《报任安书》贯:指套上刑具。
“剔”通“剃” 剔毛发。《报任安书》
“曷”通“何” 曷足贵乎。《报任安书》
“失”通“佚” 放失旧闻。《报任安书》
“指”通“旨”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屈原列传》旨:旨趣。
“濯”通“浊”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屈原列传》
“绌”通“黜” 屈平既绌。《屈原列传》黜:罢免,免官。
“泥”通“涅” 泥而不滓者也。《屈原列传》泥:染黑。
“质”通“贽” 厚币委质事秦。《屈原列传》贽:见面礼。
“常”通“长” 宁赴常流。《屈原列传》
“离”通“罹” 人穷则反本,“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
“决”通“诀” 辞决而行。《信陵君窃符救赵》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