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锦之战获胜内幕-清朝-满族历史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松锦之战获胜内幕

松锦大战,又称松锦之战,是由皇太极发动,明、清双方各投入十多万大军,从崇祯十二年(清崇德四年)(1639)二月,到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1642)四月,战争经历了三年,此役是明清双方的最后关键一役。

锦州城是辽西重镇,周围分布着松山、杏山、塔山等城。崇德四年(1639)二月十四,皇太极亲率八旗劲旅进抵松山,自二十二日至二十八日,清军发动多次强攻,皆遭到守城军民的英勇抵抗,伤亡惨重。

皇太极一方面派人回沈阳调兵遣将,运来大炮二十七门,炮弹一万发,火药五百斛;另一方面在松山城南挖地道。虽然采取此项措施,可是松山明军防守甚严,清军还是无所作为。最后皇太极无奈,遣使招抚,遭到明松山守将金国凤等人的拒绝。直到四月中旬,皇太极会同诸贝勒大臣商讨对策,决定采取“由远渐近,重围锦州,”以迫使明军献城投降的战术。

崇德五年(1640)三月,皇太极亲率大军围困锦州。首先派兵清除锦州外围的明军墩台,使守军失去监视清军和传递消息的据点;其次经常派遣军卒尽刈锦州城郊庄稼以断锦州粮草。

明锦州总兵祖大寿派人向明廷求援。崇祯皇帝得知锦州告急,派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八总兵及副将以下官员二百余名、步骑十三万,火速驰援锦州解围。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在宁远誓师,二十八日抵锦州城南乳峰山一带。皇太极闻讯后,率领大军对明军形成了反包围,把洪承畴包围在松山一带,致使锦州、松山、宁远成了三个孤立的据点。

明军“因饷乏,议回宁远就食”,决定分成两路突围,届时“各帅争驰,马步自相蹂践”,总兵吴三桂、王朴等逃入杏山,总兵马科、李辅明等奔入塔山。承畴等人突围未成,困守松山城,几次组织突围,皆告失败。

皇太极虽然通过这次战斗消灭了明军援锦的主力,但是松山、锦州、杏山三城仍为明军占据。九月八日,皇太极命郑亲王济尔哈朗,接着又增派贝勒杜度、阿巴泰等人专力围攻锦州。十二日遣贝勒多铎、阿达礼等人负责围攻松山。同时还派郡王阿济格等人全力围攻杏山。

承畴被困松山城,最严重的是粮食问题,后来杀战马充饥,甚至出现人相食的凄惨景象。在这绝望的情况下,松山副将夏承德派人密约降清,答应内应。

崇德七年(1642)二月十八日夜,清军攻城,由南城登梯而入,攻克松山城。次日晨,夏承德率部生擒洪承畴及诸将领。皇太极下令把洪承畴、祖大乐(祖大寿之弟)送往沈阳,之后洪承畴等剃发降清。

清军占领松山城后,明锦州守将祖大寿已知解围无望,明军斗志迅速瓦解。三月八日,祖大寿率部献城归降,清军占领锦州。四月二十二日,清军占领杏山城。

至此,松锦大战以清胜明败宣告结束,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最后防线仅剩下山海关的吴三桂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