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何会分东西两个陵区-清朝-满族历史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清朝为何会分东西两个陵区

清代共有五处皇陵:辽宁沈阳的北陵(又称昭陵)和东陵,辽宁新宾的永陵(又称兴京陵),河北遵化的东陵和易县的西陵。河北境内的东、西二陵是对都城北京而言的,东陵在北京东面,西陵在北京西面。清人关之后,共传了十代皇帝。末帝溥仪未建陵,东陵葬有五个皇帝,剩下的四个都葬在北京以西一百二十多公里处的西陵。

清代入关之后的十个皇帝为什么不按历代实行的“子随父葬,祖辈衍继”葬在一起,而要分成东西两个陵区下葬呢?这就要从雍正皇帝说起了。传说雍正皇帝篡改诏书得以即位,死后不敢在地下见其父康熙皇帝,想来这种说法纯属瞎猜,并无事实依据。对于雍正帝迁陵的原因,史书上是有记载的,为雍正皇帝寻找陵址的大臣认为清东陵已经没有吉地了,于是选址建清西陵.清西陵一带是丘陵地形,地域广阔,西有紫荆关,南有易水,东南为燕国下都遗址。四周群山环绕,峰峦叠障,林木茂盛,殿阁嵯峨,透露出一派皇家气势。

雍正继位不久便开始张罗陵寝。顺治、康熙陵都在遵化,当然就在遵化选择陵址。但开始施工的时候,发现土质不怎么好,于是便放弃了这个地方,另外寻找。雍正命人勘察,在易州镜内泰宁山天平峪发现了“万年吉地”,雍正认为觉得这里离父祖陵寝比较远,与建陵一制之理不合,于是让臣下给他找合理的根据。大学士等上奏,列举了古代帝王类似分葬的情况,所以在易州设陵,并不违背古礼,且遵化与易州都离京城不远,建陵是完全可以的。就这样,雍正算是解决了舆论问题,决定在易州建造陵寝。并下令在泰宁山下动工修建泰陵,首辟西陵陵区。泰陵于雍正八年(1730)开始,至乾隆二年(1737)竣工。泰陵雄伟壮丽,并且位于西陵的中心位置,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

雍正本想叫乾隆也追随他葬入西陵的,但乾隆却违背了父意,选址于东陵,又规定以后父、子不葬一地,相间在东、西两陵选址建陵,因此,东西两陵的规模大体上是差不多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