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诗词《蒋干中计》原文|译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三国诗词《蒋干中计》原文|译文|赏析

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

蔡张卖主求生计,谁料今朝剑下亡!

【释词】

①当:动词,相抵。

②中(zhong):合乎。意思是说曹操的计谋被周瑜所利用,即将计就计。这句诗为了押韵的需要,词序倒置,本应“一时中周郎诡计”。

【赏析】

周瑜故意耍了个“醉酒吐真言” 的假象,在帅案上放了一封伪造的蔡瑁、张允的降书,并留给蒋干一个盗书的机会 蒋干返回曹营,“取出书信,将上项事逐一说与曹操。操大怒……” 将蔡瑁、张允二人推出斩首。曹操为盖世奸雄,诡计多端。按一般常理,周瑜设下的反间计,瞒过蒋干这个自作聪明的腐儒容易,但要骗过老谋深算的曹操并非易事,因此小说家感叹道: “曹操奸雄不可当。”但为什么 “一时诡计中周郎” 呢? 事出有因,一则蔡瑁、张允是荆州刘表的属下,新投过来的降将,多疑多忌的曹操对他们心存芥蒂,不会放心。二则这两个人在曹操心目中本来就是“谄佞之徒”。如不是眼下曹操训练水军急需用人,早就将其二人另当处置了。蔡、张二人新降之初,荀攸便向曹操进言: “蔡瑁、张允乃谄佞之徒,主公何遂加以如此显爵,更教都督水军乎?” 曹操笑曰: “吾岂不识人! 止因吾所领北地之众,不习水战,故且权用此二人; 待成事之后,别有理会。”这便透露曹操当时重用蔡、张二人,实出于不得已。三则曹操已经疑心蔡、张二人怠慢水军训练,不够效力。三江口水战,曹军败回,曹操便唤蔡、张二人,斥责说: “东吴兵少,反为所败,是汝等不用心耳!” 所以当蒋干盗回周瑜设置的假情报,立刻诱发了曹操内心深处的疑虑,勃然大怒,召唤蔡、张二人到帐下。曹操说: “我欲使汝二人进兵。”蔡瑁回答: “军尚未曾练熟,不可轻进。”曹操怒曰: “军若练熟,吾首级献于周郎矣!” 一时盛怒,将其二人处死。但当 “献头帐下,操方省悟曰: ‘吾中计矣!’”虽然曹操中了周瑜的反间计,但情节的来龙去脉刻画曹操心理过程,却十分令人信服。他不是因智能低一筹,而是心理的疑忌和感情的冲动,一时蒙住了心窍。所以刚刚误杀,便已醒悟。

蔡、张二人卖主求生,不为人齿。因此当其二人被误杀,本是悲剧,不但没有引起人们的同情,反得到冷冷的嘲讽: “蔡、张卖主求生计,谁料今朝剑下亡!” 我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为国家为君主舍身取义的不乏其人,小说家处处在《三国演义》的情节之中,字里行间,浸透着对这种忠义精神的歌颂。但是,“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尤其历史动荡的岁月里,君择臣,臣亦择君,屡见不鲜。满庞劝降徐晃时曾说: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遇可事之主,而交臂失之,非丈夫也。” 周瑜荐鲁肃时亦说: “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而且小说中对荀或、郭嘉、法正等众多弃旧主投新君的人物,非但没有指斥,反而褒颂。那为什么对蔡瑁、张允二人投降曹操,却贬为卖主求生,这就涉及到了小说家一贯倾注的道德伦理观念。君臣的双向选择有一个政治道德标准,即追求贤,君选贤臣,臣择贤君。当然,在具体的历史的背景下,贤君、贤臣都是相对而言的,荀彧、郭嘉,弃袁绍这个昏愚的君主,投奔一代明君曹操,是求贤。而蔡瑁、张允是面对刘备与曹操这二位君主而择,他们弃刘备投曹操,在处处标榜拥刘贬曹倾向的《三国演义》 中,就是背贤而迎奸了。这首是周静轩所作,毛宗岗修定《三国演义》时将其保留。可见他注重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而不仅仅是个人感情的好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