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诗词《短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三国诗词《短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皎皎如月,何时可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11);

契阔谈宴(12),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13),无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14)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5)



【释词】

①朝露:晨露在太阳出来后很快就干。这里比喻人生短暂。

②去日:过去的日子。

③慨当以慷:“慷慨”的间隔法。这里形容歌声激越。

④何以:以,用。用何。

⑤杜康:相传是我国最早造酒的人。这里指代酒。

⑥子衿:周朝学子的衣服。衿:衣领。这里泛指有智谋、有才干的人。

⑦沉吟:低吟。

⑧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两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鹿鸣》一诗本是宴宾客的诗。这里借指自己渴望得到贤才的急切心情。

⑨辍:停止。这两句的意思是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停止它的运行呢?

⑩越陌度阡:陌和阡都是田间小路。这里引申为客人远道而来。

(11)枉用相存:枉,枉驾、屈驾。存,问候。指互相拜访。

(12)契阔谈宴:契阔,久别;谈宴,谈心饮宴。在欢乐的宴会上畅叙离别怀念之情。

(13)匝(za):环绕一周、一圈,叫匝。乌鸦绕树无枝可依,比喻乱世动荡人才无处依靠。

(14)厌:嫌恶。“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这两句话,以山和水作比,说明接纳贤才越多越好。

(15)周公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这里曹操以周公自比,说明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



【赏析】

两军对垒赤壁,大战一触即发。在血雨腥风笼罩双方将士的紧张严酷的时刻,出现了曹操“横槊赋诗”的情节。



天色向晚,东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长江一带,如横素练。操坐大船之上,左右侍御者数百人,皆锦衣绣袄,荷戈执戟。文武众官,各依次而坐。操见南屏山色如画,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四顾空阔,心中欢喜。……乃取槊立于船头上,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曰:“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歌曰:……

歌罢,众和之,共皆欢笑。忽座间一人进曰:“大军相当之际,将士用命之时,丞相何故出此不吉之言?”操视之,乃扬州刺史,沛国相人,姓刘,名馥……当下操横槊问曰:“吾言有何不吉?”馥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操大怒曰:“汝安敢败吾兴!”手起一槊,刺死刘馥。众皆惊骇。遂罢宴。



在火光冲天、血肉横飞的赤壁大战中,这段宁静秀丽、诗情画意的描写,看似“闲笔”,可有可无,其实不然。它无论对于这次大战的本身,还是对于刻画曹操典型性格,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战争叙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首先,曹操戎马一生,招揽人才,开创霸业,为的就是统一天下。而眼前这场赤壁之战,对实现他的雄心有举足轻重的关系。可想到自己年过半百,一种紧迫感油然而生,因而,《短歌行》一开头就倾吐了这种情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从起兵到官渡之战取胜,尽管挫折很多,但总的趋势在他一生中是上升阶段。这和他招揽人才、扩充实力是分不开的,《短歌行》一诗集中反映了他建功立业、求贤若渴的抱负。但同时也在慨叹人生短暂中流露出及时行乐、苦日无多的感伤。“吾今年五十四矣,如得江南,当娶二乔,置之台上,以娱暮年,吾愿足矣!”这段明白露骨的表白,与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构成了曹操典型性格的内在矛盾,赤壁大战曹操赋诗的情节,从思想脉络上讲,与曹操半生的戎马生涯息息相连。

其次,欢乐的酒宴却以刺死刘馥匆匆不欢而散结尾。问题不在曹操杀死一个属下,而在于这一笔揭示了此时此刻的曹操,因官渡的胜利而头脑发热,骄矜十足。刘馥一句进言,曹操便勃然大怒,杀之为快。这个细节与赤壁大战整个过程中,曹操错杀水军将领蔡瑁、张允,误信黄盖的苦肉计、阚泽的诈降书,错误地采用庞统的连环计等一系列军事谋略上的失误一样,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曹操骄矜的性格是导致赤壁败北的重要原因。自古以来,骄兵必败,官渡大战之前,曹操步步取胜的根本原因是战略上采取了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原则,总使自己的军队保持高度的应变能力,用武力剪灭了一个又一个豪强,显示了曹军在战争中的活力和发展的内在潜力。但在赤壁大战中,“曹操暂自骄伐”,“勤之于数十年之内”的战略原则,“而弃之于俯仰之顷”,号称百万大军,由于战船连成一体,丧失了应变能力,以至无法抵御火攻而遭惨败。

第三,诸葛亮为促成孙、刘联盟,共抗曹操,曾在智激周瑜的时候,讲述过曹操虎视江南,实为二乔的事情。气得周瑜勃然大怒,指北而骂,与曹操誓不两立。过了四回,小说家又借“曹操赋诗”场面,让曹操亲口说出“如得江南,当娶二乔,置之台上,以娱暮年”,前后吻合,叙事脉络自然接榫。

此诗曹操作于何时,尚难确定。从上面分析的三点,可以看出小说家将其虚构在赤壁决战的前夕,完全是从小说情节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出发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