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与唐宋骈文·刘勰与《文心雕龙》
刘勰(465-521) 字彦和,原籍东莞莒县(今山东莒县),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出身低级官宦人家,父亲刘尚早逝,少孤终身未娶。依恃乡里名僧僧祐(《弘明集》作者)在寺庙中生活十多年,协助僧祐整理藏经,并学习儒家典籍、诸子著作、史传和名家文集。梁武帝时,历任奉朝请、东宫通事舍人等职,深为昭明太子萧统所重。晚年出家为僧,改名慧地,为官近二十来年,出家不到一年即病故,享年五十七岁。
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在文学理论方面。于齐东昏侯永元元年(499)至齐和帝中兴元年(502)间,完成了《文心雕龙》的著作。全书五十篇,分五个部分:一、序言,《序志》一篇;二总纲:《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三、文体论:《明诗》、《乐府》、《诠赋》、《颂赞》、《铭箴》、《哀吊》、《谐隐》、《史传》、《诸子》和《论说》、《奏启》等二十篇;四、创作论:《神思》、《情采》、《熔载》、《附会》、《物色》、《比兴》、《夸饰》、《体性》、《风骨》、《声律》、《丽辞》和《养气》、《事类》等十九篇;五、批评论:《时序》、《通变》、《才略》、《知音》和《程器》等五篇。创作论是全书精华所在,它探讨了形象思维、风格学、修辞学等艺术创作规律。刘勰的创作论受到陆机《文赋》的影响,但比《文赋》系统、全面和深刻。但在文学创作的源泉问题,也犯陆机同样的毛病。就全书而论,它涉及文学创作诸多问题,且时有创见,仍不失为我国古代比较系统的文学理论名著。
据《梁传》载,刘勰有“文集行于世”,但已散佚。他现存的作品,除了《文心雕龙》之外,存世的只有《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石象碑》(见《会稽掇英总集》卷十六)和《灭惑论》(见《宏明集》卷八)二篇佛教方面的著作。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依恃其留下的一部三万七千多字的《文心雕龙》所建立的。
附图六十六:
《文心雕龙》上编二十五篇排比图示
附图六十七:
《文心雕龙》下编二十篇图示
[附注]全书五十篇,上二表只列四十五篇,其余五篇,即:《时序》、《才略》、《知音》、《程器》(鉴赏论)和书序《序志》等,未列入。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