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陈亚·生查子》陈 亚
陈 亚
小院雨馀凉①,石竹风生砌②。罢扇尽从容③,半下纱厨睡④。起来闲坐北亭中⑤,滴尽真珠泪⑥。为念婿辛勤⑦,去折蟾宫桂⑧。
注释 ①雨馀凉:谐音“禹余粮”,中医药名,一种矿石。②石竹:又名“瞿麦”,中医药名,多年生草本植物。③从容:谐音“苁蓉”,中医药名。④半下:谐音“半夏”,中医药名,又名“三叶半夏”,多年生草本植物。⑤北亭:谐音“柏葶”,中医药名。⑥真珠:即“珍珠”,可以入药。⑦婿辛:谐音“细辛”,中医药名,别名马蹄香,多年生草本植物。⑧蟾宫桂:月宫中的桂花。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常用来比喻考中进士。桂,香木类,枝嫩皮肉多而半卷,中心皱起,去外面粗皮名“肉桂”,去内外皮名“桂心”,顶上细枝名“桂枝”,结子名“桂丁”,年老生蕈名“桂耳”,皆中医用药。
紫檀雕闺中仕女砚屏 【清】
鉴赏 这是一首闺情词,作者通过对夏日闺中少妇一连串活动的描写,表现少妇对远去求取功名的夫婿的深深思念之情。
这首词语近言浅,描写也是极平凡的日常生活场景,但所展现的却是女主人公内心精神世界的巨大空虚和深深寂寞。在雨后寂静的小院里,石竹青翠,风姿摇曳。当此暑热消退之时,正该走出户外透换一口新鲜空气才是,然而屋内的女主人却是才“罢扇”,又“半下纱厨”,无困而眠了。作者通过对闺中少妇那种倦怠动作的描写和慵懒神情的刻画,渲染出女主人公内心中的幽愁心绪。下阕写女主人公睡亦无味,索性起来闲坐中亭。一个“闲”字,写尽了她思念夫婿的深情,因此女主人公才会显得百无聊赖、茶饭不思。她情极而深,以至于难以自已,不禁滴下了清泪。
通过词的最后两句可以知道,主人公不是担心夫婿科举高中与否,而是担心他因参加科考用功甚勤而累坏了身体。“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作者本人是进士出身,自然知道文人进京求取功名的苦辛。古代妇女居家,丈夫是她们唯一的寄托,对她们而言,能够一起长相厮守,就是莫大的幸福了。唐代王昌龄的名作《闺怨》中的闺中少妇曾有“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之想,或许这位闺中少妇在夫婿未及考中之时,已然暗生悔意了吧。
本词也是一首别具风味的药名词,作者采用了“谐音替代”“拆开重组”等手法,在每句词中都镶嵌了一个药名,使其既符合词的格律,又能完整地表达离情别绪,两者结合得浑然一体,可谓不易。文字游戏和诗词意境结合得如此完美,也正是古代汉语文字神奇的表现张力所在! (李飞跃)
集评 清·冯金伯:“宋陈亚,性滑稽,尝用药名作闺情《生查子》三首(略),余谓此等词,偶一为之可耳,毕竟不雅。”(《词苑萃编》卷二二)
俞陛云:“写闺情有乐府遗意。”(《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链接 《生查子》词牌。《生查子》原为唐代教坊曲,后用为词牌。韩偓有《生查子》词。敦煌曲子词中也有此调。唐时作者尚未完全脱去五言句法,平仄也多无定格。《生查子》,又名《楚云深》《梅和柳》《晴色入青山》等。双调,有四十字、四十一字等体。四十字体,八句仄韵;四十一字体,九句五仄韵。
药名词。一种集辑药名组织成篇的特殊词体,谓之药名词。其产生最先应带有实用色彩和游戏因素,但也可借集辑药名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思想内容。敦煌写本曲子词中已有药名词产生,如斯4508号卷子抄写一词(失调名)云:“莨菪不归乡。经今半夏姜。去他乌头了,血滂滂。他家附子豪强。父母依意美,长短桂心,日夜思量。”这首词即集药名成篇,每句皆集嵌一个或两个药名,计有“莨菪”(谐浪荡)、“半夏”“姜(薑)”(谐强)、“乌头”“滂”(即蒡)、“附子”(谐富子)、“意美”(即薏米)、“桂心”(谐挂心),并采用谐音双关等手法,借药名的含义来表现游子浪荡不归的内容题材。宋代药名词以北宋初期的陈亚为最早和最著名。据韦居安《梅涧诗话》卷上载:“(陈亚)性好谐谑,尝著药名诗行于世。幼孤,育于舅家。舅姓李,为医工。”可见,陈亚善作药名诗,与他生性谐谑滑稽和生长医人之家有关。吴处厚《青箱杂记》云:“亚与章郇公同年友善,郇公当轴,将用之,而为言者所抑,亚作药名《生查子》陈情献之。”又云:“亚又别成药名《生查子》闺情三首。”可见陈亚这4首药名《生查子》词,一首乃向达官朋友进谒“陈情”,三首赋“闺情”,并非纯粹借药名游戏成篇。此外,辛弃疾也有药名词《定风波》2首,一首题曰“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一首题曰“再和前韵药名”,在艺术表现上较陈亚的药名词更为精熟。(据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