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周邦彦·庆春宫》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两宋词·周邦彦·庆春宫》周邦彦

周邦彦

云接平冈,山围寒野,路回渐转孤城。衰柳啼鸦,惊风驱雁,动人一片秋声。倦途休驾,澹烟里、微茫见星。尘埃憔悴,生怕黄昏,离思牵萦。华堂旧日逢迎。花艳参差,香雾飘零。弦管当头,偏怜娇凤,夜深簧暖笙清(11)。眼波传意,恨密约、匆匆未成。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晌留情。

注释 ①平冈:平坦山头的脊岭。②寒野:寒冷凄凉的原野。③衰柳:秋天逐渐凋落的柳树。④秋声: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和秋虫声。⑤休驾:此指在疲乏的旅途中停下车马到驿馆住宿。⑥微茫:隐约模糊。⑦参差:纷纭繁杂。⑧飘零:这里指香雾随风自空中降落。⑨弦管:泛指各种乐器。当头;正对面,迎头。⑩娇凤:此指玉笙声音清亮如凤鸣。娇:谓声音细嫩,清润。(11)簧暖笙清:这里指笙簧被烤热之后,声音特别清越。

秋水晚翠图 【五代】 关仝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这是一首旅途怀人的词,写于从襄阳又上征程时。上片写羁旅之愁,下片回忆旖旎情事,这种对比法似乎是清真词的惯用手法,如《氐州第一》(波落寒汀)、《念奴娇》(醉魂乍醒)、《浪淘沙》(万叶战)皆是如此,此篇也不例外。

作品开篇以铺叙手法,勾勒了旅途秋景。“云接平冈,山围寒野”中的“接”与“围”两个动词极具气势,从云和山着眼,极力描绘一幅开阔广漠的画面。“路回”句中的“渐”字也经得起推敲,表现了道途之遥远曲折,旅人之焦灼不安。紧接着的一组对句“衰柳啼鸦,惊风驱雁”犹见功力,它与“云接”二句词序错落,并不给人以重复雕琢之感。古诗中常常“柳”“鸦”并提,秋日中枯槁的柳树上有乌鸦在悲啼,这的确是一组让人感到凄惶的意象。而“惊风驱雁”中的“驱”字是写雁阵顺风而飞,好像风在后面追赶似的。“惊风”出自三国魏曹植的《赠徐幹》“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唐代李白也有“惊风西北吹,飞落南溟去”(《赠溧阳宋少府陟》)之句。“惊风”除了表现秋风之猛烈肃杀之外,也让人感到时序变换之迅速。此二句状眼前之景,同时又暗示着作者的心绪。词人此刻天涯孤旅的情形,与为惊风所驱赶的秋雁极其相似,都是仓皇无措不由自主的。“动人一片秋声”收束上文,同时也照应前文“云接平冈,山围寒野”之景,正因为天地广阔,四野荒寂,鸦啼、雁唳、风声才会显得如此辽远,“一片”二字更突出了这种“秋声”的单调,正如欧阳修《秋声赋》中所言:“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以上景物都是词人在“路回渐转”的路途上所见,所描写的景象也像视点一样动荡不定,而从“倦途休驾”开始,视点转为静态,因此接连而下的“澹烟里、微茫见星”两个意象就显得较为静寂,淡淡的烟尘和微茫的星光,都是在作者经过一天的旅途劳顿之后,在投宿之时观察到的。当身体得到暂时的安歇,词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尘埃憔悴”并不针对此日此刻的感慨,而是连日来旅途中的写实。“生怕黄昏,离思牵萦”这两句不由让我们想到了元代王实甫的散曲《十二月过尧民歌》中的一句“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黄昏时刻,的确最能引发离人思妇的伤感情怀,然而,即使再害怕黄昏使人“离思牵萦”,自然的规律也难以改变,此刻天空中黯淡的星辰说明词人最不愿意面对的黄昏已经到来。

下片转向回忆中的往事,“华堂旧日逢迎”云云的绮艳与富丽,恰与上文枯涩的秋日薄暮形成鲜明的对比,两者之间形成巨大反差,使当日之乐在回忆中愈显其乐,而今时之哀在回忆的映衬中愈显其哀。写美人,作者用“花艳”以喻其色,“香雾”以况其味,“参差”以状其多。然而在“弦管当头”的众多美人之中,作者最难以忘怀的是那位在夜深独奏笙簧的“娇凤”。将“暖”“清”置于“夜深”这一凄清的意境之下,则笙簧之“暖”“清”更加可贵。然而作者写乐景并非一味写乐,“香雾”所营造出一种缥缈之感,提醒读者这毕竟是回忆而非现实。“夜深”也让人感到,即使筵席再欢乐,也总有曲终人散的一刻。果然从“眼波”句开始写到人生的遗憾。一直到结尾“只为当时,一晌留情”,急转直下,再次回到苦恼的现实之中。

此词作结尾直接抒情,引起了评论者的争议。南宋张炎在《词源》中贬之:“词欲雅而正,志之所之,一为情所役,则失其雅正之音。”而王国维则认为这属于“词中本有专作情语而绝妙者”(《人间词话》)。其实这样的直接抒情有愈朴愈厚、愈厚愈雅的特点,当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就能达到情致绵绵不尽的效果。然而它一定是建立在前文情绪的铺垫之上的,如果脱离语境的刻意模仿,必然会显得颦眉搔首。(付海婧)

集评 清·陈洵:“前阕离思,满纸秋气;后阕留情,一片春声。而以‘许多烦恼’一句,作两边呼应,法极简要。”(《抄本海绡说词》)

链接 簧暖笙清。古人用炭烘烤笙簧,使其声音更加清越。周密《齐东野语》卷一七“笙炭”条记载:“只笙一部,已是二十馀人。自十月旦至二月终,日给焙笙炭五十斤,用锦熏笼藉笙于上,复以四和香熏之。盖笙簧必用高丽铜为之,靘以绿蜡,簧暖则字正而声清越,故必用焙而后可。”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