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韩元吉·六州歌头》韩元吉
韩元吉
桃 花
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记年时。隐映新妆面。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斜桥转。夹城西。草软莎平①,跋马垂杨渡②,玉勒争嘶③。认蛾眉凝笑,脸薄拂燕支④。绣户曾窥。恨依依。共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销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前度刘郎⑤,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往事难追。
注释 ①莎:草名。②跋马:驱马飞驰。③玉勒:玉饰的马衔,也指代马。④燕支:即胭脂。⑤刘郎:此处指刘禹锡。
鉴赏 题目是“桃花”,作者以“桃花”为线索,托物抒情,借物怀人,抒写了自己的一段恋情往事。全词清新韵致,婉媚明朗,也弥漫着浓浓的情伤,大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的意味。
小青小影图 【清】 顾洛
江苏无锡市博物馆藏
开篇便是桃花的动人形象。春光明媚,暖风骀荡,小桃初绽,俊俏芬芳。“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三句作者以人比花,展现桃花的鲜丽可爱。朵朵桃花,娇嫩鲜美,红香翠意,争艳窗扉,这不恰似浓施粉黛、娇痴似醉、斜倚朱扉的佳人?“腻”字突出了红色之艳,“醉”字写出了小桃的妩媚,作者比喻巧妙,别出心裁,却又妥帖自然,精当到位。这样着笔,不仅赋予静物人的丽质和生气,也为下文由花描写人作了铺垫,再带出“记年时”自然水到渠成。
“记年时”到“脸薄拂燕支”都是对佳人的追忆,作者以细腻的手笔铺叙开来。那时,春光旖旎,暖意融融,芳草萋萋,垂柳袅袅,词人正策马而驰,不经意间瞥见了佳人清隽的脸庞,在临水的岸边,隐隐与桃花相映,娇颜新妆,风情万种,他遂“玉勒争嘶”,驻足痴望。“认蛾眉凝笑”两句是佳人的优雅形象,她婉转蛾眉,笑靥如花,略施粉黛,风姿绰约,令作者钟情倾心。但是,作者忽而插入一句“绣户曾窥。恨依依”,值得细细品味欣赏。这暗含了他与佳人曲折的爱情经历,“绣户曾窥”是他寻访、追求佳人的画面;“恨依依”则写他寻人不遇或未能如愿的落寞心绪,作者用语隐约含蓄,正暗合他当时的幽微心绪。
下阕由回忆转入现实。“共携手处”三句凄凉幽曲,透露出今昔迥异。当初桃花娇艳馥丽,而今却已香薄似雾、落红随步,失去了往日的美妙风情,直教人怜惜,作者不由埋怨起春之迟暮,因为它带来了太多的伤感。“销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是此时词人的怀抱,佳人不见,恋情已远,他却依旧执著追忆,在离愁别恨中变得憔悴不堪。桃花是他们甜蜜爱情的见证,亦是他忧伤心情的知己,此刻只能对它倾诉相思,表白心迹,直到泪下沾襟,悲不能已。
“旧日堂前燕”一句出自唐刘禹锡《乌衣巷》,但作者转化其意,突出的不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世事变迁,而是“和烟雨,又双飞”的清冷孤单。燕子还能双宿双飞,形影不离,而人却是形单影只、茕茕孑立,对比强烈,摄人心魄。“人自老”三句,又是萧瑟之笔,春光仍好,人却已老去,佳期也只有求诸梦里。“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暗用了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的诗句:“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其中也暗含刘晨重入天台山的典故,又一次扣住桃花,抒发了物是人非的伤逝。经过一番缠绵往复的咏叹,作者最后结以“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往事难追”点明了往事堪哀、旧梦难续的主题。“武陵”的出现并不突兀,还是运用的刘晨上天台山的典故,他曾误入武陵溪,后多称他为“武陵人”,如“晨肇重来路已迷,碧桃花谢武陵溪”(唐王涣《惆怅诗》),所以这仍与题目“桃花”关合。词人早构建了心灵的美好桃源,承载着他全部的梦,但在一片茫茫的暮霭中,望穿了武陵溪水,也找不回当时的曼妙温情。
《六州歌头》这个词牌多与激越悲壮的声情相联,但是韩元吉的这首《六州歌头》却是典型的柔情词,可算大胆的尝试,然而能做到新巧韵致,自然风流,的确难能可贵。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蕴涵了一段美好而又伤感的恋曲,本词也沿用其中的框架和意象,也许韩元吉的“桃花词”没有崔护的“桃花诗”脍炙人口,但是作者以高超的笔力抒写了情伤,细腻精切,真挚感人,唱出了多少人难以摆脱的爱情悲歌,同样是匠心独具。(张雅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