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赵以夫·沁园春》赵以夫
赵以夫
自鄞归赋①
客问吾年,吾将老矣,今五十三。似北海先生,过之又过,善财童子②,参到无参。官路太行,世情沧海,何止嵇康七不堪③。归来也,是休官令尹,有发瞿昙④。千岩。秀色如蓝。新著个楼儿恰对南。看浮云自在,百般态度,长江无际,一碧虚涵。荔子江珧⑤,莼羹鲈鲙⑥,一曲春风酒半酣。凭阑处,正空流皓月,光满寒潭。
注释 ①鄞:地名,在今浙江宁波鄞州。②善财童子:佛教菩萨之一。③嵇康: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④瞿昙:释迦牟尼的姓氏音译,一译“悉达多”。后泛指和尚。⑤荔子:荔枝。江珧:一种美味的贝类。⑥莼羹鲈鲙:典出《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后以“莼鲈”指家乡风味。
潮满春江图 【明】 居节 江苏镇江博物馆藏
鉴赏 赵以夫词作追随周美成、姜白石路数,长于工丽。然而这首《沁园春·自鄞归赋》却写得浅白通俗,近于口语,读之颇觉清新可喜。据考证,赵以夫于南宋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任庆元府知府,两年后离任。这首词即是他离开鄞之后所作,时为理宗淳祐元年(1241)。
上阕模拟对话体式,自述现时心境:客人问我今年年纪,我意识到自己年迈了,词中所指“北海先生”,典不可考,疑指两宋之交名臣綦崇礼,其人耿直,不畏强权,擅于文辞,世称北海先生,著有《北海集》。“似北海”四句,意思是说,我今年已经53岁,好像北海先生那样,什么都看过、经过了,又如善财童子一般,对人世的各种事情都参访思考过,已经到了没什么需要再参的地步。拥有了如此广博的见识、如此丰富的经历,对于世事又有怎样的评价呢?“官路”而下三句,就是给出的回答:仕宦之途如行太行之崎岖,世事人情如沧海般深不可测,岂止嵇康等竹林七贤不堪忍受? 嵇康为魏晋名士,以狂放旷达闻名,代表绝世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士人形象。反问“何止嵇康七不堪”,实际上是以嵇康自比,表明自己对于宦海仕途的厌倦之情。这首词写于赵以夫去官之后,因此别有一种轻松之感。去官归来,身份只是一个休了官的令尹,未剃发的和尚而已。从词句中透露出的一股欣然之气可以看出,词人对这样的新身份更有认同感。
下阕写去官归家之后,在家中的闲适生活。在朝南的楼上安坐,可以看见远处的千岩万壑,它们呈现出青蓝的色彩,秀美迷人。坐于楼上,仰可以看浮云来去,赏其风流态度;俯可以观长江东下,察其洋洋洒洒。“荔子”而下三句,写陶醉于家乡风味,怡然自得的情景。赵以夫居于福建,荔枝、江珧均为当地特产,是具有福建特色的美味佳肴;莼羹鲈脍为吴地风味,此处用典表达对于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于春风中醉酒微醺,这是何等的惬意享受! 最后“凭阑处”三句,写坐在家中的小楼上,眺望夜月寒潭,以景物描写包裹住之前恣肆抒发的居家田园之乐,造成含蓄悠远、言不尽意的效果。(袁先欣)
九歌图(局部) 【元】 张渥 上海博物馆藏
链接 宋代宗室的选举制度。宋初,宗子有赐名授官的优待,无须应举。个别有学业文艺特长者,许召试于学士院,合格者迁官。但这不属于科举考试,而是朝廷特恩。神宗熙宁十年,始立定《宗子试法》,规定凡宗子袒免亲之已授官者,可附锁厅试;非袒免亲不再授官,可试于国子监,由礼部为宗子单独出题考试。录取的办法是十取其五,但录取总数不得超过50人。廷试也不与进士同考。年四十而屡试不中者,特推恩量材录用。南渡后,屡次在敕文中规定,凡宗子不论服属远近与人数多少,只要是曾经获得两次文解者,即可直接参加殿试;其略通文墨者,量试推恩,第一名授承节郎,其余并授承信郎。曾经参加省试者,免量试,直接授官。宗子由此而得官者数不胜计。凡宗室应锁厅试得出身者,京官进一秩,选人则比类循资;无官应举得出身者,授修职郎;濮、秀二王之子孙中进士举者,更特迁一秩。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