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辛弃疾·摸鱼儿》辛弃疾
辛弃疾
淳熙己亥①,自湖北漕移湖南②,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③,为赋。
更能消④、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⑤。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⑥。长门事⑦,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⑧。千金纵买相如赋⑨,脉脉此情谁诉⑩。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11)。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12),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 ①淳熙己亥:孝宗淳熙六年(1179)。②“自湖北”一句:淳熙六年,辛弃疾由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转运副使。漕,漕司,主管漕运的转运使。移,调任。③同官:同僚。王正之:王正己,字正之,时任湖北转运判官,是稼轩的同僚和友人。小山亭:据《舆地纪胜》“荆湖北路”之“鄂州”条,荆湖北路转运使治鄂州,有副使、判官东西二衙,小山在东衙之乖崖堂。④消:禁受。⑤落红:落花。⑥画檐:雕绘花饰的屋檐。尽日:整天。惹飞絮:沾惹飞舞的柳絮。⑦长门事:《昭明文选·长门赋序》载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后别居长门宫,愁闷悲思,听闻司马相如善文,以千金请作《长门赋》,武帝读后感悟,陈皇后复得幸。⑧“蛾眉”句:美人遭人嫉妒。《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蛾眉,女子如飞蛾触须般的眉毛,代指美人。⑨“千金”句:见注⑦。⑩脉(mò)脉:爱慕的情意。(11)玉环飞燕:玉环指唐玄宗的宠妃杨贵妃,小字玉环。飞燕指汉成帝赵皇后,号飞燕。(12)危栏:高处的栏杆。
鉴赏 本词的小序明确交代了写作时间和背景事件,与词作正文虚实结合,若即若离。即则为正文情感之注脚,离则放任正文自成一体,情感和艺术上不受实事的拘牵。
整首词可以用“骚怨”二字来概括。稼轩深得屈原之沾溉,既承袭了怨悱的情绪,又能将香草美人的写作手法运用自如。上片写经春的花草,下片忆尘封的美人。不论写花还是写人,都将自己的身世之叹、忧怨之情深深地寄寓其中,与楚骚的风格和手法相当契合。罗大经《鹤林玉露》评此词“词意殊怨”,可谓精到。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起首便感叹“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这是客观交代时令,这首词起头的“匆匆春又归去”则是在春还未归时的想象。置身春光之中已在担忧春的离去,算计着姹紫嫣红的景象还能禁受几番春风春雨,对春的分外珍惜在杞人忧天般的情绪中显露无遗。上阕围绕春光,抒写与春相关的种种情绪,思致相当绵细:因为惜春而希望花不要过早地盛开,早开预示着早落。花开已令人不安,等到落红纷纷化作春泥,更是情何以堪。惜春的情绪导致词人想极力挽留春天,他告诉春天,虽然它有归路,但它的归去将使因春天的召唤而生机焕发、蓬蓬勃勃而铺满天涯的芳草无路可归。可是,春天面对苦口婆心的挽留无动于衷,兀自听任花开花败。于是,惜春、留春转而变为怨春。与春的冷漠形成对比的是结在檐角的蛛网的殷勤,它孜孜不倦地挽留着飞舞在风中的柳絮。表面看来,作者是在称道殷勤的蛛网,而实际上“尽日”“惹”这样的遣词分明包含着对蛛网的嫌恶之意。王闿运在《湘绮楼词选》里指出尽日惹飞絮的画檐蛛网是指张浚、秦桧一流人,正是这样的无能或无耻之辈侥幸得到朝廷的重用,束缚住了宋室的手脚,使得北定中原的大业迟迟不得建立。至此,词作的关注点已自然地从自然之景转向了人。上下片间可谓峰断云连。
晴峦萧寺图 【宋】李成
美国堪萨斯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藏
写过香草,再写美人,比兴手法在全词中一以贯之。香草是今,美人是古,香草是眼前实景,美人乃书中典故,两相配合,使词作更有厚度。美人典故的应用或正面写来,或反面出之,最后皆归于无奈和虚无。失宠而幽居长门宫的陈皇后与深得宠幸的杨玉环、赵飞燕浮沉异势,最后都归于尘土。上片说“天涯芳草无归路”开启了一个关于命运的悬念,下片“皆尘土”一语既出,答案若揭。汉哀帝时的伶玄是个博学之士,当他的侍妾樊通德讲到赵飞燕姊妹的故事时,伶玄感叹道:“斯人俱灰灭矣! 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见《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对于在长门宫中愁闷悲思,以致千金买赋、渴望博取武帝眷顾的陈皇后,辛弃疾基本是正面书写的,我们不难看出他在其中寄托的身世之悲。稼轩在写作本词的淳熙六年上了一道《论盗贼札子》,文中有“臣孤危一身久矣”,“年来不为众人所容”等语句,正合词中“蛾眉曾有人妒”的语意。但正面书写之后又有否定,而且词意的重点在于否定:纵使能以千金买得相如赋,再得宠幸仍然遥遥无期,心中情意还是无人可诉,就像词人徒劳地怀着对朝廷的期盼。这种“寓幽咽怨断于浑灏流转中”(陈洵《抄本海绡说词》)的笔法同样用于玉环飞燕的典故中,她们虽盛极一时,身世终是堪怜,充溢词篇的怨悱之情渐渐化为了深沉的悲哀。末尾的危栏、斜阳、断肠烟柳洗脱了尘土气味,柔婉雅致,意味隽永。陈廷焯谓之“惊雷怒涛中,时见和风暖日。”(《白雨斋词话》卷一)
诗主谲谏,稼轩此词亦有谲谏之意,对身世之哀叹,对朝廷之怨望,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后来赵善括的和作有“望故国江山,东风吹泪,渺渺在何处”之悲。清初遗民学者王夫之更是对这首词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先后写了多首次韵之作,表达了“渺渺无归处”的更甚于稼轩的沉痛之情。(刘珺珺)
集评 清·谭献:“权奇倜傥,纯用太白乐府诗法。”(清周济选、谭献评《词辨》)
俞陛云:“幼安自负天下才,今薄宦流转,乃借晚春以寄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链接 虚字。用于词句之首起领起或转折等作用的字词,谓之虚字,其字多为去声字或虚词。南宋张炎《词源》卷下有专节论“虚字”云:“词与诗不同,词之句语,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叠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乎?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任、甚之类,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三字如更能消、最无端、又却是之类,此等虚字,却要用之得其所。若使尽用虚字,句语又俗,虽不质实,恐不无掩卷之诮。”可见词之句语注重虚字的运用,与词的音乐属性密切相关。从张炎所举词句中常用虚字来看,主要指用于句首起“呼唤”或领起、转折等作用的字词,即后世所称的“领字”。(据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