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黄裳·洞仙歌》黄 裳
黄 裳
暑 中
乱蝉何事,冒暑吟如诉。断续声中为谁苦。阵云行碧落①,舒卷光阴,秋意爽,俄作晴空骤雨。
明珠无限数。都在荷花,疑是星河对庭户。莫负昼如年,况有清尊,披襟坐、水风来处。信美景良辰、自古难并,既不遇多才,岂能欢聚。
注释 ①碧落:道教语,指天空、青天。
鉴赏 这是一首咏夏景的小词,词中通过对蝉声、阵云、夏雨、荷花等一系列景物的描写,展现盛夏骤雨来临前后的特殊气氛和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湖庄清夏图(局部) 【宋】 赵令穰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全词在夏蝉杂乱的叫声中开始。夏天异常闷热的时候,人本来就已经觉得非常无聊烦躁了,此时蝉的鸣叫更增加了人心中的烦闷。因此作者问道:这些蝉是为了什么目的,要冒着酷暑,这样撕心裂肺地鸣叫呢?语气中显然带有不解和责怪。事实上,夏蝉的乱鸣是因为天气的闷热,也往往预示着骤雨即将到来。古人虽然不能科学地解释这一现象,但应该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所以“断续声中为谁苦”一句是作者故意发问,其主要目的是突出一个“苦”字。蝉显然不会因为“苦”而鸣叫,只是听的人觉得它叫声凄苦而已。这开篇三句都写声音,表现了夏日的闷热以及作者心情的烦躁苦闷,为下文阴、雨的到来蓄势。
“阵云”以下四句是描写天气从酷热转为阴凉,再转为骤雨的过程。作者先是看到一小群白云漂浮在天上,它们时而分散时而汇聚,遮挡了夏日猛烈的阳光。此时,作者在阴凉中感觉到一丝秋天的清爽。忽然,飘散的白云汇聚堆积,顷刻之间便大雨倾盆,凉爽的秋意自然也就更加浓烈了。这四句的描写中,作者的用词十分讲究,如“碧落”“舒卷”等词,显得清空淡雅,有浓浓的闲趣,而“阵云”“秋意”“晴空骤雨”等词又简洁形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词的下阕是描写雨景以及作者在雨中的所感。“明珠”既可以指落下的雨点,又可以指雨点打在地面上后散开的水珠。而且从后文我们知道,本词的“明珠”还是专指雨点打在荷叶上散成的晶莹水滴。“都在荷花”句把描写的重点集中在雨中的池塘与荷叶上,作者展开瑰丽的想象,把眼前的场景比喻成星空:这一片池塘就是天上的银河,这些散开的“明珠”便是那密集的星辰。能够坐在家中看到“星河对庭户”的奇景,作者感到非常喜悦。正是在这种喜悦的情绪中,他产生了要珍惜这美景的念头。“莫负昼如年”一句直接写作者的这种想法,而语意却很有曲折:首先“昼如年”一语,有“度日如年”的意味,说明作者此时的生活是无聊或者艰苦的;然而生活虽然如此无聊,却因为有这样的美景,便也不能白白浪费了。何况,他还有“清尊”相陪,还可以“披襟”闲坐看“水风来处”——这是怎样的悠然和惬意。本词这部分夹叙夹议,既有牢骚也有自解,总的来说都是从侧面来对眼前的美景进行赞颂,同时表达自己对人生的领悟。结尾两句感慨,从悠悠历史的角度,论述“美景良辰”难以同时获得的道理,词人叹息眼前虽然有如此美丽的景色,可是却没有知己相陪,又怎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整首词的描绘非常精细,有工笔画的意蕴,末尾的感慨,显得幽远而回味深长。(姚苏杰)
链接 宋代的殿试。殿试,又称廷试、御试,为宋代贡举的最高级考试。唐武后载初元年(689)策问贡人于洛城殿,以为殿前试士之始。然唐初以考功郎中掌贡举,武后是以考功之试移至殿前,不是于考功已试之后再试一次,故唐时殿试偶或行之,不是一级正式的考试。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取礼部已试之士于讲武殿重试之,宋殿试自此始。以后制度日渐完备,成为省试之上的一级正式考试。仁宗时曾下诏废除殿试,但旋即又恢复。真宗景德年间,制定“亲试进士条制”,具体规定了殿试的程序和规则。凡举人经省试合格后,须再经过殿试合格,才能正式取得出身。殿试之日于殿之两庑张帟列几席标姓名其上,举人拜阙下后入席,一日内试诗、赋、论三题,特奏名人仅试论一道。神宗时殿试改试时务策。试卷由内臣收之,封弥、誊录、考校、定等约需十天。考试成绩分五等,第一、二等赐及第,第三等赐出身,第四、五等赐同出身,其等次与省试榜常有上下。宋初有屡过省试而殿试不中者,嘉祐二年(1057)以后,凡能获得礼部正奏名者皆能通过殿试,取得出身。考试结束后,皇帝临轩,举行唱名仪式。殿试第一名称状元,以别于省试之省元。登第者依次释褐授官。殿试同省试一样,一般每三年举行一次。碰到皇帝有三年之丧则罢殿试,而以省元为榜首。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