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辛弃疾·青玉案》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两宋词·辛弃疾·青玉案》辛弃疾

辛弃疾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寒林楼观图(局部) 【宋】 佚名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注释 ①元夕:农历正月十五晚上,也称元宵。②花千树:形容元宵的灯火。③星如雨:《左传·庄公七年》:“星陨如雨。”这里形容元宵夜空下的焰火。④宝马雕车:装饰华美的车马。⑤玉壶:指灯。《武林旧事》卷二“元夕”条载福州所进的灯纯用白玉,如清冰玉壶。⑥鱼龙舞:汉代“百戏”的一种。这里指各种形状的灯。⑦“蛾儿”句:描写元宵观灯女子的头饰。⑧千百度:千百次。⑨蓦(mò)然:不经心地;猛然。⑩阑珊:零落稀少。

鉴赏 这首词的写作时间难以确定。根据稼轩弟子范开所编之《稼轩词》,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前词人闲居带湖期间。而根据词中观灯、寻芳的情节,本词似乎应作于词人首次在都城临安做官期间,也就是乾道六年(1170)到七年任司农寺主簿时。

元夕即阴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又名元宵、灯节。元夕有上灯的习俗,它是中国传统的狂欢夜,在繁华的宋代都城,元夕的活动更是分外丰富。这一晚,装点夜空的不仅有明月,有彩灯,还有焰火。宋人周密《武林旧事》卷二载临安元夕“宫漏既深,始宣放焰火百馀架,于是乐声四起,烛影纵横”。本词开篇便有一树烟花从天而降,它们仿佛是被春风吹开的。春风不仅吹开了千树繁花,还吹落了无数的星星,仿佛下了一场明晃晃的星雨。开头两句以丰富的想象巧妙地化用了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及《左传》中的“星陨如雨”之说,以东风为媒创造出花开和星落的奇特意象,把空中的烟花写得活灵活现。

本词上片工笔描绘由烟花、彩灯、车马组成的街市图景,这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冰清玉洁的白玉灯与扎成鱼形龙形的各色彩灯交相辉映,彻夜不息,与流转的灯光相和的还有不绝于耳的乐声,川流不息的街道上,装饰华美的车马撒下一路香氛……街市的繁华根本上是因为人的活动,词的下片由物转向人,专注于街头的女子。她们平日多足不出户,只有在元夕这样特殊的节日才会纷纷涌上街头,为城市增光添色,她们抓住向公众展示美丽的难得机会,精心打扮,争奇斗艳。据《宣和遗事》记载,北宋汴京元夕,“京师民有似雪浪,尽头上带着玉梅、雪柳、闹蛾儿”,《武林旧事》卷二亦载南宋临安元夕“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李清照《永遇乐》词曰:“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词人以头饰指代女子,这些女子组成了比烟花和彩灯更具有吸引力的美丽风景,她们体态娇美,所过处笑语连连,暗香阵阵,引人观赏流连,词人便是观众之一。

铺开一片流光溢彩的华美景象之后,词人的笔锋突然一转,下片的后半部分突然抖开一个包袱,将视线从繁华中撤离,投向灯火阑珊处,那里有一个幽独的佳人,词人先前遍寻她不见,却在一次偶然的回眸中瞥见了她。行文至此,方才五彩斑斓的吸引人驻足观望的一切繁华美好的景象似乎都成了铺垫,成了背景,成了拱月之星,只为等待结尾这位神秘人物的出现。先前的一切只是蓄势,待到结尾一发,出人意表,不可捉摸。梁启超说这是词人“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蘅馆词选》丙卷引),俞陛云说“结末三句别有会心”(《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她是何人,为何要寻找她,我们无从得知,但我们能够从词句中读出作者的欣喜与会心,感受到其间深蕴着的感慨和体悟。(刘珺珺)

集评 清·彭孙遹:“辛稼轩‘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秦、周之佳境也。”(《金粟词话》)

清·陈廷焯:“艳体亦以气行之,是稼轩本色。”(《词则·闲情集》卷二)

链接 宋代的灯彩制作。元夜赏灯是中国古代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因而灯彩的历史也十分悠久,经过数代的发展,宋代的灯彩技艺已经非常发达,不仅制作精巧,而且构思微妙,规模宏伟。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曾出现了匠师们集体制作的大型灯彩“灯山”,其中有文殊、普贤等神佛骑跨着狮子、白象等神兽的造型,随着神佛手指的频频摆动,神兽的口中各出水五道,如同瀑布。南宋时期,宫廷中也常在元宵节制作这样构思奇巧的大型“灯山”,所用材质有丝绸、玉石、金箔、琉璃等,令人叹为观止。

宋代的琉璃灯。宋代的灯彩制作技艺精良、构思精巧,所用的制作材质也非常考究,其中的琉璃灯彩就独具魅力。宋代的琉璃灯有圆形、方形、长方形等诸多形状,圆形的被称为“琉璃灯球”,方形和长方形则称为“琉璃灯屏”。当时安徽新安出产的琉璃灯,制作工艺独特,骨架也以琉璃制成,点燃之后,灯骨和灯彩浑然一体,如同无骨,当时就有“无骨灯”的美誉。还有一种“料丝灯”(也称“琉璃丝灯”)也非常精美,在宫灯外框画面的内外两侧依次排列白色的琉璃丝,由于有了琉璃丝的遮隔,彩灯点燃后,可隐约透现出灯彩上的五彩画面。

两宋的元夕风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元宵”条详细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元宵风俗。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会集,乐声嘈杂十余里。到正月七日,灯山上彩,锦绣交辉。彩山左右,以彩结文殊、普贤,跨狮子白象。从灯山到宣德门楼横大街,用棘围绕,叫做“棘盆”,内设乐棚,差人作乐杂戏。宣德楼上有御座,楼下用枋木垒成露台一所,表演杂剧,百姓都在露台下观看,有乐人引导百姓山呼。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元夕”条记载临安元宵风俗更为周详。禁中从九月赏菊灯之后就开始试灯,谓之“预赏”。一到正月,灯火日盛,年年出新意。灯的品种极多,以“苏灯”为最,福州所进白玉灯如清冰玉壶,新奇者如“无骨灯”等。琉璃灯山高五丈,置于大彩楼中,楼中设御座,其下为大露台,百艺群工,竞呈奇伎。夜深后放烟火百余架,乐声四起。元夕节物多样:妇人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等,多穿白衣,以营造月下的效果。吃的东西有乳糖圆子、科斗粉、豉汤、水晶脍、韭饼以及南北珍果等,往往包装精细,叫做“市食合儿”。这一晚到处是舞队歌姬、卖歌售艺者。到夜阑时分,有人提着小灯照路,寻找人们遗落的钗钿之类,叫做“扫街”,这是东都遗留下来的风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