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李师中·菩萨蛮》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两宋词·李师中·菩萨蛮》李师中

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洛阳楼图【唐】李昭道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注释 ①子规:杜鹃,也称啼鹃、蜀鸟、蜀鹃、杜宇。相传古蜀王杜宇(号望帝)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鸟。暮春至初夏,常昼夜啼叫不停,其啼声悲切凄厉,声若“不如归去”。城楼:城门上的瞭望楼。②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笙歌:合笙之歌,亦谓吹笙唱歌,此处泛指奏乐唱歌。③荔枝:我国南方的一种水果,种植和野生都有。晋张勃《吴录》有“苍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种之”的记载,苍梧在今广西境内。④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⑤信音:音信、消息。⑥岭南:指五岭以南地区,五岭为越城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南海、桂林、象郡称为“岭南三郡”。大雁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湖南衡阳城南有回雁峰,古人言“雁不过衡阳”(王象之《舆地纪胜》),而广西在岭南,故鸿雁更难飞到,此处指无法鸿雁传书。

鉴赏 北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李师中提点广西刑狱、权经略事,本词乃是嘉祐七年李师中卸任离开桂林时所作,写词人离任岭南时的深挚离别之情。上阕写清晨惊醒、上船离别、行驶于江上途中的离别情景。下阕写词人与佳人天涯分隔、音信难通的失落苦闷心情。

全词以烟雨朦胧、景色清丽的意境衬托“离别”的主题。上阕按照作别时间分三个层次展开,下阕从空间方面分两个层次展开。“城楼月”点出整首词的时空场景:“子规”“城楼”“月”暗示黎明前别时的景象,此为上阕第一层。子规暮春至初夏日夜悲啼,声若“不如归去”,使词人从梦中惊醒。看晓窗楼外,残月蒙蒙;听黎明寂静,子规悲啼。一个“破”字将词人的心情灌注到周遭的景色中。等词人乘坐着华丽的官船在“笙歌”中徐徐出发,已经是晨晓时分。“画船晓载笙歌发”,意境甚美,视觉(画船)、听觉(笙歌)、触觉(发)交织在时间之中。一个“发”字使得全词的意韵流动起来,各种意象情绪归聚在一起,呼应了离别的主题,此为上阕第二层。“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两句甚妙,画船江上之从容,时空烟雨之朦胧,传达出词人作别岭南这个自己曾经用心用情耕耘的地方时意气风发的心态,此为上阕第三层。两岸荔枝顺着船行退却,万家烟雨便被词人尽收眼底。词人在任上恪尽职守,教化一方,不负所读圣贤之书。《宋史·李师中传》称“边人化其德,多画像立祠以事,称为桂州李大夫,不敢名”。由此可推测作者卸任作别桂林时的心情。

下阕叙述整个离别时的情景和过程。在词人如此从容地驶离岭南时,除了感动于自己职守功绩,难道心中就没有其他牵挂了么?意气风发与儿女情长从来就关联在一起。下阕便从空间上展开作者与佳人分别时的苦恼。宦海之途颠簸,分合在所难免,无计挽留,词人只有和佳人相对而泣。佳人的热泪湿透罗衣,热烈而真切,使得词人颇感欣慰,二人此情此景算是不负人生相知相惜一场。此为出发离别时的场景。下阕第二个场景展开则为对别后天各一方情景的担忧。北宋陆佃《埤雅》曰“南地极燠……雁望衡山而止”,大雁南飞只飞到湖南衡阳,古人有“雁不过衡阳”的说法。广西远在岭南,鸿雁传书便是无以可能了。对于古人来说,地域阻隔所造成的离别痛苦真正是个难以克服的问题。

全词结构简洁,画意朦胧,境界浑然,情感真切,不似雕琢之辞;语言清丽,用字精练而贴切,又缘事而发,故而出真景。(张伟特)

集评 宋·范公偁:“李师中诚之,帅桂罢归,一词题别云:‘子规啼破城楼月(略)。’荔枝烟雨,盖桂实景也。”(《过庭录》)

链接 蔡襄和《荔枝谱》。蔡襄不仅是宋代书坛的大家,他对植物学的研究也颇有独到之处,嘉祐四年(1059)他完成了一部研究荔枝的农学著作《荔枝谱》。书中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荔枝的产地、生产栽培、服食、品种以及加工技术等。书中介绍的荔枝品种达三十二种之多:陈紫(蔡襄评其色香味为“天下第一”)、江绿、方家红、游家紫、小陈紫、宋公、蓝家红、周家红、何家红、法石白、绿核、园丁香(以上十二种为名贵品种),另有虎皮、牛心、玳瑁红、硫黄、朱柹、蒲桃、蚶壳、龙牙、水荔枝、蜜荔枝、丁香、大丁香、双髻、真珠、十八娘、将军、钗头、粉红、中元红、火山等。书中还记载了红盐法、白晒法和蜜煎法等多种鲜荔枝的加工方法。商人将加工以后的荔枝外运,经由陆路抵达京师、北戎、西夏,甚至船行到新罗、日本琉球和大食,时人莫不爱好。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