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周邦彦·应天长》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两宋词·周邦彦·应天长》周邦彦

周邦彦

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塘遍满春色。正是夜台无月,沉沉暗寒食。梁间燕,前社客。似笑我、闭门愁寂。乱花过,隔院芸香,满地狼藉。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郊外驻油壁。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青青草,迷路陌。强载酒、细寻前迹。市桥远,柳 下人家,犹自相识。

注释 ①条风:即东风。②夜台:坟墓,亦借指阴间。③前社客:以前的社客,此处指燕子。燕子为候鸟,江南一带每年以春社来,秋社去,故有“社燕”之称。④芸香:香草名。⑤油壁:古时的一种车子,多为妇女乘坐,因车壁用油涂饰,故名。⑥“又见”句:化用唐韩翃《寒食》诗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鉴赏 本词作于寒食之时,内容上属怀人之作。

开篇三句回忆寒食白天的情景:春风送暖,云雾消散,天空放晴,到处是春意盎然。从“夜台无月”至“满地狼藉”,则是回到当前,即寒食夜里。白天是春光明媚,无限温馨,到了夜里,则是阴暗深沉,无限孤寂。“梁间燕,前社客”,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寒食在春社后,此时燕子早已归来。也许,这梁间的燕子就是去年来此处的燕子吧。燕子“似笑我、闭门愁寂”,将燕子拟人化,却从侧面烘托出词人寂寥的心境。昼夜环境的反差很大,词人心境的落差更大,阴沉的夜色更加深了词人的孤寂。“乱花过,隔院芸香”,飞红乱舞,芸香满院,本是极美的情境,词人一句“满地狼藉”,就将这一切笼罩上了颓废、凄艳的色彩,心境之悲导致所见也尽是凄美之物。至此,词人的情绪跌落到最低点。

下阕首起“长记”二字,表示词人开始追忆遥远的事情。那时,也是寒食节,“我”与她“邂逅相逢”,她坐着油壁车,在郊外游玩。当时共度的时光是那么美好,现在回忆起来依然十分美丽。转眼又到了一年寒食之时,“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化用韩翃诗句,皆指寒食,然而佳人不在,让“我”十分惆怅。这也是上阕中词人在寒食之夜极度落寞、极度孤寂的原因所在。接下来的几句又转而回忆白天的情景,正是由于怀念当年邂逅的那份美丽,词人试图寻觅当年的那份情。于是踏着“青青草”重游故地,可惜迷失于“路陌”之中。词人不忍中途放弃,仍旧“强载酒、细寻前迹”。此处,“强”字极妙,将词人的那份执著和痴情勾勒得极其传神。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市桥远处的“柳下人家”找到当年和佳人邂逅的地方,可惜物是人非,当年是两人游玩,如今只有自己形单影只地在此处徘徊,难怪词人夜里回到住处,在“闭门”之后会陷入极大的悲伤之中,并有上阕中无限悲凉的心境。全词结以“犹自相识”,语调虽淡,却给人以揪心之痛,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全词时空交错,先回忆白天之情景,接着实写寒食之夜,继而追忆遥远而美好的往事,最后再次回忆白天的行踪。所叙之事跳跃于各个时段,回环往复,然而层次又极其分明,思维之转换也十分自然,故无凌乱之感,反觉环环相扣,层次鲜明。词中还采取倒叙的手法,上阕中词人惆怅之因,在下阕中挑明,避免了平铺直叙,构思颇为精巧。此外,该词中以淡语写深情,尽显词人笔力之深厚。概而言之,此词将词人铺叙、炼字之功力发挥到了极致,堪称美成之佳作。(郭金雪)

桃柳双燕图 【清】 刘彦冲

上海博物馆藏

集评 清·陈洵:“前阕如许风景,皆从‘闭门’中过。后阕如许情事,偏从‘闭门’中记。‘青青草’以下,真似一梦;是日间事,逆出。”(《抄本海绡说词》)

俞陛云:“写寒食寂寥情况,以‘梁间燕’、‘隔院香’衬托出之,不使一平笔。下阕,强寻前迹,而紫陌人遥,虽门巷依依,不异蓬山远隔。辞意之清永,如嚼水精盐,无尘羹俗味也。”(《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链接 宋代举行大礼之后常赐百姓酒食以为欢会。官给酒食,令天下欢会聚饮,谓之赐酺。其制始于秦,魏晋以下无闻,唐曾一再行之。宋代郊祀、封禅等大礼毕,或有其他大庆贺,则每有赐酺之举。赐酺或三日,或五日,或全国同庆,或限于某地,俱系临时诏旨决定。其在京师举行者,场面尤为壮观。若赐酺五日,则第一日最为热闹。其日皇帝御乾元楼,召京邑父老分番列坐楼下,传旨问安否,并赐衣服、茶帛。又召近臣赐饮,观赏各种游艺节目。宗室亲王等人,为设彩棚于左右廊庑。宫城前的东西大道,从东面的望春门到西面的阊阖门,百戏竞作,歌吹沸腾,车马喧阗,士庶纵观。第二日宴宰相百官于都亭驿,宴宗室于亲王宫。第三日宴宗室内职于都亭驿,宴近臣于宰相府。第四日复宴百官于都亭驿,宴宗室于外苑。第五日复宴宗室内职于都亭驿,宴近臣于外苑。皇帝往往作诗,令群臣属和。禁军将校则每日会饮于殿前、马步军之官廨。天下赐酺,令州、府长官会聚官属、父老,边州或遣内臣就赐。天禧五年(1021)曾下诏开封府:“赐酺日,罪人酗酒而不伤人者,咸释之。再犯论如法。”后著为令。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