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赵鼎·鹧鸪天》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两宋词·赵鼎·鹧鸪天》赵 鼎

赵 鼎

建康上元作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释 ①建康:今江苏南京。上元: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②水精宫:也称水晶宫,传说中以水晶砌成的宫殿,这里指汴京旧宫。五云:五色的瑞云,指皇帝所在。③华胥梦:《列子·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后指梦境或理想国。

鉴赏 本词作于建炎元年(1127),时赵鼎正辗转于从北方到仪真,后又从仪真之建康的途中。这首词写在上元节,通过今昔对比,抒写南渡心情,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黍离之悲跃然纸上。

开篇交代了“客路”背景,时金兵南下,赵鼎扈从高宗到明州(今浙江宁波),一路颠沛流离,“客路”既有远在他乡之意,又有辗转漂泊之感,身心俱惫,不觉“岁序移”是毫不夸张的。又见桃枝,才发现春已到来,又是一年。作者在上元节点出小桃不是突然的,陆游云“小桃者,上元前后即著花,其形状如垂丝海棠”(《老学庵笔记》卷四),王诜“小桃枝上春来早……华灯竟处,人月圆时”(《人月圆》),可见小桃和上元关系密切。“忽惊”用语突兀,小桃本是平常物,年年春天自会发,作者却深感惊奇,从中我们不难洞悉他那颗茫然而疲倦的心,不难理解他身逢乱世,国破家亡,已成漂泊况客的落寞。“天涯海角悲凉地”是作者此时最深刻的感受,本该人月两圆,自己却随风漂泊,流离失所。从地理学讲,建康距汴京并不遥远,但靖康之变,北宋倾覆,由汴京到建康,竟跨越了一个时代,“天涯海角”并不单纯指行程距离,更是孤单的心灵图谱,没有了故园,没有了心灵归所,所处都是天涯海角,“悲凉”之感溢满心间。

“记得当年全盛时”洋溢着一种自豪感,汴京的元宵节,是北宋繁荣盛世的折射,“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极尽繁华妩媚,词人避开了元宵之夜“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馀里”和“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的程式化描写,转而描摹曼妙的春花,溶溶的月色,富丽的宫殿。从虚处着笔,避免了一般和泛化,自然赏心悦目。从中我们可探寻汴京在作者心中的神圣地位:高贵似水晶,静穆如祥云,汴京城永远是花月相融的幽雅境界,自不是俗笔所能概括。这几句化用了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但是心情全殊。前后鲜明对比,描绘越是完美,心情愈发伤悲。纵有万般不舍,最后终成空,留得繁华一梦。“华胥梦”讲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等级,崇尚自然,无利害私欲。这也是对北宋全盛时的理想比拟,但是随着金人南下,一切归于湮灭。“分明一觉”四字,加重梦幻色彩,有一种不甘心,也有浓浓苦涩。依然是上元节,却已经物是人非,今昔迥异,恍如隔世,令人潸然泪下。“回首”句带给人多少悲怆,它已超越了一己情愁,化作了深沉的民族情愫,没有经历过那段沉痛岁月的人,是难以达到此种境界的,它把我们带回了那段凄婉的伤痕岁月,使我们驻足久久,以致心灵困顿、空缺。

全词哀婉缠绵,继上篇《满江红》后,又一次抒写“客路”漂泊,语言轻灵蕴藉,格调沉郁悲怆,将家国之痛全面展现,痛彻心扉。(张雅莉)

集评 清·况周颐:“赵忠简词,王氏四印斋刻入《南宋四名臣词》。清刚沈至,卓然名家。故君故国之思,流溢行间句里。如《鹧鸪天·建康上元作》云:‘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回首东风泪满衣。’其它断句尤多促节衰音,不堪卒读。”(《蕙风词话》卷二)

链接 宋代印制历书的机构——印历所。宋制,由太史局(前身为司天监)每年写造来年新历书,下转运司(南宋时下两浙转运司)雕刻印板,再将雕板运送至印历所印造。新历书进奉朝廷,颁赐交趾国及内外百官。印历所印毕后的雕板,即无用搁置。南宋乾道四年(1168)五月,决定将印历所印毕的雕板移交榷货务,挖去其中的“臣”字后加印,向民间出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