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火雄《红十五军纪念地:阳光下温暖的村庄》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红十五军纪念地:阳光下温暖的村庄

红十五军纪念地:阳光下温暖的村庄

周火雄

考田河在这里划了一道弯。愈接近考田水库,河道的弧线愈优美,气势也愈不俗,乱石堆叠,宽阔的河床越发狰狞恐怖。我曾经在盛夏,大洪水不息不休的日子来到这里,但见浑黄的河水推起巨大的乱石怒吼着、啸叫着呼隆隆呼隆隆奔腾向前,不知道是河水推动石头,还是石头搅动了河水,我被这里的气势震慑……但是,眼下是秋天,阳光温暖灿烂,考田水蓝幽幽一派沉静。

临岸顾影,吴祥村静静兀立。

一只鸟飞得格外高远,它嘹嘹着,嘹嘹着振动翅膀,村庄,山脊,河流,纪念碑以及红十五军军部旧址尽在眼底……

一、一个人和他的红色“小莫斯科”

红十五军纪念地为什么就坐落在吴祥?它不近城,没有多少特色,还偏僻荒疏。见我一脸的疑惑,从大河卫生院退休如今仍在骨科医院坐班值诊的老中医吴东继道出了原委。

考田镇曾经是历史上闻名鄂东的重镇。繁华的驿道穿境而过,明清两代,官家和商家的车辆络绎不绝,这里得得得的马蹄声是一道风景。

在距离考田镇不足一公里的地方,坐落着吴祥村。

吴祥,极有历史渊源的古村落,300余房人烟,依山面水,人口2000,在黄梅县极有声名。声名之一是它的险要位置,三面环山,尤其是背倚狮子山寨和太平寨,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声名之二是厚重的历史,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王仙芝在此安营扎寨;南宋年间,岳飞的岳家军曾在狮子山寨和绵延山下的养马岭(五郎关)驻守抗击金兵;元朝彭莹玉、徐辉寿、倪文俊等在此举起义旗驻守两寨打过仗,这支队伍头裹红巾被称为"红巾军";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在两寨据守御敌打仗获胜……声名之三是大片的肥沃田畴,山一样堆叠而起的粮垛,海一样铺展的新棉,让兵家相中这片膏腴之地。

衣食丰足,生活就有了新的期盼。家家读书,人人习武。吴祥村的学堂和习武堂兴旺了数百年。

一个人,一个人让吴祥与共和国旗帜血脉相连,这个人就是吴少溪。

1899年,吴少溪出生于吴祥村枫林咀小墩的一个中医世家。孩子出世,祖父将其抱到门口,就着阳光左看右看,末了在孩子屁股上打了一掌,孩子受了惊吓,哇哇大哭,祖父笑了。吴家破例在村子里摆了百十桌酒席。酒足饭饱,黄梅戏班子在村里搭起台来,唱了三日三夜。吴家数代殷实富裕,到了吴少溪的父亲吴怡凯这一辈,越发医术高超,考田镇乃至鄂东更是声名鹊起。

少溪兄弟三人,排行老二,从小聪明好学,小小年纪就考上鼎鼎有名的启黄中学。启黄中学的特别在于学子来源于黄州府属八县,学制四年,两年招收一班,不多不少,50人。董必武是董事之一。正是这样的机缘,吴少溪与董必武相识相知,竟然在精神追求上一脉相承。受董必武革命思想影响,少溪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组织任命为鄂东蕲黄广三县特委书记。

新生的革命力量如日之升。少溪回到考田镇,大力发展赤卫队、儿童团,没有武器,搜罗土铳80管,戈矛百余支,土炮一架,土炮缺少火药,他们刮下老城墙的白硝,用心提炼火药,他们把铁锅粉碎,连同火药筑在炮膛里,一炮打出去,密麻麻的铁屑把县城南大门轰了个大麻脸。董必武说,你这不行,火药分量不足。再打武穴镇,一炮掀掉了大门楼……

硝烟弥漫的岁月,“男将打仗,女将送饭,儿童站岗,爷奶洗浆”,吴祥根据地如火如荼。1930年7月,红十五军在吴祥组建,全军两千余人,军长蔡申熙,政治委员陈奇。红十五军在鄂东特委领导下,以蕲春、黄梅、广济为根据地,横扫大江南北,先后攻打和占领了太湖、宿松、英山、蕲春等20多个重要城镇……

扎根人民,红十五军如鱼得水,“考田镇,打不进;考田国,打不得”那是口碑,更是威慑。吴祥小“莫斯科”由此得名。

二、英雄热血对生存意义的灵魂拷问

这是金秋。阳光依然浓烈,熟透的稻穗在阳光下散发幽淡的芳香。

走过田野,锋利的镰刀划出极其美丽的弧线,一镰,又是一镰,刀锋起处,稻穗泛起金色的光晕,美丽,富庶。阳光考晒原野,远处一层层,一层层淡淡的紫烟,雾霭一般袅袅升腾。我的眼前又浮现起伏的稻垛……

村庄静静兀立。牛儿在吃草。

这是一幅画,一幅精美的田园山水。岁月静好。

依旧是双休日,依旧是乡村游里的青年男女。

聆听少溪和他的战友的故事,他们如同听取遥远的事情。烈士吴少溪一家9人为革命献身,献血染红考田河……

这样的付出究竟是为了什么?信念,理想,精神,这一切在生命面前,还有鲜艳的色彩吗?有人这样发问。

的确,九十年前的大革命是惨烈的,一大批志士慷慨赴死,为着理想信念,他们面对死难,眼睛都不眨一下,昂首向前。

红十五军奉命转移后,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反动派高叫“吴祥的石滚也要斩三刀”,惨绝人寰地举起屠刀,血洗红色根据地吴祥村。仅仅两天,全村36位革命烈士倒在血泊之中,十余家被灭门绝户,烈士吴少溪一家9人为革命献身,以致共和国成立时,吴祥村人口由大革命前1300多人锐减至600人。

那个黯黑的夜晚,吴少溪带领赤卫队藏进了红军洞,敌人闻讯赶来,数次威胁利诱,终于没有如意,最后敌人把伴有辣椒粉的野草点燃。

30出头的年轻人被砍下头颅悬挂于大庙桥头,临死,吴少溪高呼“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咬碎舌头,鲜血喷涌。

三、慷慨悲歌者绘就的清平世界

脑海里有一个俊朗的读书人的形象。他骑着高大的白马,疾驰在考田河边,白马咴咴叫了一声,前蹄腾空……

他就是中共六大代表吴介藩。

吴祥村人的印象中,吴介藩的家境十分殷实,伯父在汉口开商铺,家里有田契,村庄有房舍,介藩打小就爱好读书,后来被启黄中学录取。

村人说起吴介藩向来是滔滔不绝:做孩子就有同情心,穷苦人家来借盐,他把盛盐的器具堆得高高的。等到人家还盐,只收器具上面堆出的部分。年纪不大,爱憎分明,放假回家,别的孩子疯疯打打,他拿着书本,一个人在大枫树下的凉亭读书。

1927年秋天,吴介藩骑马回到村庄。一连做了几件出格的事情,先是把家里的田契当着村人的面焚烧了,接着把家里的佣人辞退,紧接着把未婚妻休了,他写了一封信对未婚妻说,革命有牺牲,我不能耽误你的青春……

牵着马,离开村庄,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前来送行,这一刻,吴介藩的眼泪猛然涌上来。扶着老母亲,他深深跪下去,这一跪,竟然是天遥地远,这一跪,竟然是生离死别……

儿啊,你什么时候回来?娘泪眼昏花。

天下清平公正,孩子有书读,农民有田种有饭吃,革命成功了我就回来服侍你老人家。吴介藩翻身上马,他的眼泪终于没有忍住,哗啦啦洒在马背上。

他再没有回来。他牺牲在江西南昌。他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

四、英雄的生命美如画

考田河畔,牛头山居高临下。这里地势险峻,站在山顶,可俯瞰蓝幽幽的考田水,远观深浅不一的山岭沟壑。

田畴纵横,色块明晰,姹紫嫣红,大自然真是绝妙的调色者。

沿着陡峭的石阶攀援而上,是一块平坦的空坪,这里松柏长青,碑体高耸,红十五军纪念碑就耸立在中央。纪念碑上,有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和军委副主席徐向前的亲笔题字。

吴祥村党支部书记告诉笔者,原以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对英雄,对先烈会淡漠,会疏远,没想到,远远近近的游客慕名而来,拜先烈,谒英雄,人们铭记那段非凡的历史,缅怀为理想信念而舍生的志士。他们大多是自发赶来的,带着读书的孩子。让孩子铭记为共和国奋斗的人们,他们在孩子心中种植了良材脊梁。

纪念碑上,铭刻许许多多英雄的名字,但是,我知道,更多不为人知的人为了这场战争前赴后继,失去了生命。是的,曾经,我受一位朋友委托,给一位寻常的烈士、一位得不到组织的认可的烈士写一份呈报材料。烈士是富农的儿子,18岁就参加了八路军。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因渡河沉船失去年轻的生命。他的遗体被军队送回村庄,临走,部队给了一块大布和两块银元。他家的门楣从此有了一块光荣烈士的牌匾。后来土改了,他家划成了富农。有人说,他是富农怎么能享受烈士的荣誉呢?一句话,牌匾取掉了。没有人再为此说话。六十年后,烈士的背负富农身份远嫁的女儿回到村庄,说到父亲的烈士荣誉,一些八十出头的男女老人说,真有这回事。这事办起来,手续繁多。烈士的女儿终于放弃了……

在城镇,面对熙来攘往,我常想,甘洒热血,生死度外,理想信念何其厚重。以低俗的价值观念去打量,去评判,无疑是对英雄的亵渎。

厚地高天,英雄浩气回荡。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美如画。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