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吃中餐
住在美国,一日三餐自然是把从当地超市买回来的米面油盐由夫人按照自家的传统烹饪方法做成美味佳肴,全家人围坐一桌,热热闹闹,吃饱喝足了,便各人忙各人的事去了。这除了食物原料的产地和质量有所区别之外,其他与在国内并没有多少区别。我这里要说的“吃中餐”,是指在国内通常的老旧说法——下馆子,就是到美国的中餐馆吃饭。
美国有的是中餐馆。有关资料显示,美国的中餐馆已经超过5万家,是日本餐、韩国餐、泰国餐、越南餐、印度餐等各国、各类餐馆总数的2倍,每年的营业总额达到200多亿美元,有93%的美国成年人吃过中餐。洛杉矶、纽约、旧金山是中餐馆最密集的三大城市,洛杉矶有6000家,纽约有5000家,旧金山有4300家。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发布的调查报告《世界眼中的中国》介绍,世界上最能代表中国的事物中,除长城和中国功夫之外便是中餐。有个说法是“有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有中餐”,也有说法是华人用中餐养活了自己,也用中餐养活了美国人。这些数字看起来眼花缭乱,说法也稀奇古怪,有些也明显是在故弄玄虚。但其实走在美国城市的街区,中餐馆也并没见有那么密密麻麻,随便什么地方都有。要找个中餐馆吃饭,依然需要向当地人打听打听,问明白了才能或近或远地赶过去。
我在美国吃中餐不是太多,印象比较深的只有两次。一次是在马里兰州的达巴尔的摩,儿子大学时期的同学兼室友张勇就住在那里。我们一家到美国东部游览也顺便到了他那里。在达巴尔的摩,我们刚到预定的宾馆里住下,张勇就来接我们到一家中餐馆吃饭。他父亲、母亲、妻子(也是儿子的大学同学)、女儿,还有他妻子怀着的即将出生的宝宝,早已经等在那里了。见我们到来,他们一家人赶紧热情地让座、端水、递餐具,还把早已经为我们盛满了大虾的盘子移过来,说这里的油炸大虾爱吃的人最多,来晚了就没有了,所以就事前盛了出来。其他的,让我们喜欢吃什么自己去选。
这是一家规模比较大的自助餐馆,自助台上一个个盛满饭菜的玻璃罩子下面,是一个个不锈钢托盘,托盘里放着各种各样的菜点和取菜点用的刀、叉、勺、铲等。菜点尽管种类繁多,但比较富有中国风味和特色的也并没有多少,有的只是看起来像是漫不经心做出来的几样炒菜、几种油炸海味、剁碎的猪脚、带骨的鸡翅、切开的螃蟹、蒸煮的茄子等。更多的是那些中不中、西不西的大众化牛肉、猪肉、鸡块、鱼块、生辣椒、生萝卜、生西红柿、生菜叶子之类。我随意挑选了几样看起来能够适口的肉、菜装上盘子,便到餐桌旁坐下来,边吃边与儿子同学的父母聊天。
他们的家乡是济南章丘,我们的山东老乡。夫妇二人为了来迎接即将出生的孙儿,刚到美国不久。老两口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夸儿子,夸孙女,更多的是夸他们的那胶东的儿媳妇。说她如何如何贤惠,如何如何勤奋,如何如何聪明,如何如会何会为人处事等。他们儿媳妇老家是胶东半岛尖角处所谓“天尽头”的荣成,我便重复了原来同北京人闲聊时演化宋玉《登徒子好色赋》里的话——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说“中国的媳妇数山东的好,山东的媳妇数胶东的好”,毛泽东祖孙三代的媳妇都是山东人,他的两个儿媳妇的老家都是胶东。大家听了都哄然大笑起来。这顿饭与其说是吃了一次中餐,倒不如说是享受了一次在异国的浓浓乡情。
第二次到中餐馆吃饭是在纽约。那天我们从中央公园大门出来,没走多远就见到一家已经点亮招牌灯的“五粮液”餐馆。儿子高兴地惊呼道:“我正找着呢,不想就在这里了。”这家餐馆尽管不大,却也称得起是美国中餐馆的老品牌。进到屋里,那种久违了的暗红色装修格调令人顿生故国之思。雅间的格子窗,屏风的祥云纹,古朴的摆设陈列,端庄的餐桌木椅,无一不是古色古香,极力渲染着中国气派。眼前洁白的桌布,软软的椅套与精致的筷子、羹匙、杯碟碗壶,令人不禁想起李白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的诗句来。我们点了一个鲁菜系里必有的糖醋鲤鱼,一个红烧茄子,一个卤汁牛肉,一个清炒油菜,数量不多,也就点到为止。儿子说在美国,这种精致正宗的中餐馆只有大城市能找到,一般地方因为没有那么多顾客,是没有哪个傻瓜老板会去经营的。他问我要不要酒,我说不要,满屋子没见有人喝酒,咱们也不喝。
“五粮液”中餐馆一进门右手边立着的酒柜里,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中国名酒,人头马、XO、威士忌、朗姆等外国名酒都有,却没见到有人去买。在这里档次高是高了,也仍旧没有在国内餐馆吃饭的那种氛围,所以也别以为进了中餐馆吃饭就是到了中国。
在美国,无论是高档、中档还是低档,中餐馆的中国元素还是非常明显的。先是门头字号都有汉字,同时也标注英文,名副其实的“双语”标识。康科迪亚市那个中餐馆门头就写了大大的“龙阁”两个字。纽约一家餐馆在门头上用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双筷子和一个老式火锅的图形组成了一个浮雕标识,庄重典雅,别出心裁。中国餐馆里面当门处大部分都供奉财神,一张供桌放上一个神龛,神龛里头或是瓷质或是木雕的文财神或武财神,都那么道貌岸然,神采奕奕。神龛前面常放着水果、点心等祭品,香炉里香烟缭绕,香灰往往溢出香炉落到了供桌上。再往里一般都或贴着或挂着“福”字,有的还有意把字倒着,寓意着“福到”。有的也贴几张年画,挂几个中国结。档次比较高的如纽约的“五粮液”餐馆,除了这些元素之外,壁上还挂了大幅的中国山水画和书法作品,内门楣的上眼处还雕刻着腾飞的神龙。厨师和服务人员大都懂汉语,有许多本来就是华人,有的还是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到餐馆打工的中国留学生。在国外住久了,平常见到的基本都是外国人,听到的基本都是外国语,偶尔进次中餐馆,不用说吃什么,就是坐坐,也有一些回到故乡的感觉。
就像美国的肯德基、麦当劳在中国,制作加工尽量向中国食客的口味靠拢一样,美国的中餐馆在烹饪、调料、配色、状形等方面不仅尽量保持中国特色,也十分注意美国人的饮食习惯。顾客进门刚坐下,一大杯加了冰块的凉水带着吸管就放在了面前,如果不习惯喝,只有特别告诉服务人员才能换上热开水。不像中国的饭店,客人坐下来服务员便问:“喝什么茶?红茶还是白茶?铁观音还是崂山绿?要不,来一杯菊花茶?”甜丝丝的嗓音也似乎带着袅袅茶香。紧跟冰水上来的就是点菜的菜谱本子,样子倒与国内饭店里的差不多,也是印了图案、价格,任客人選择。食品的种类既适合华人也适合美国人口味的居多,纯粹中国风味的麻辣、爆炒、油泼、清蒸、醋熘、酱卤之类基本没有,想吃的客人真要点,端上来的往往色香味都不那么地道,甚至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要吃到有正宗中国几大菜系特色的,只有到大城市里的顶尖级中餐馆了。还有最不具中国特色的方面就是给服务人员付小费,这是美国的西餐馆都普遍存在的,中餐馆也不例外。小费的数量大约是餐费的10%~20%。早餐少一些,午餐和晚餐多一些。小费随客人的心情和对服务好赖的评价而浮动,是餐馆服务人员的主要收入来源。习惯了国内饭店就餐惯例的人往往觉得不可思议,但仔细想想这倒是促进餐馆服务人员提高工作质量的极好办法。服务人员对客人虽然都是一样“人一走茶就凉”,但为了多得小费,周到、快捷、笑脸和甜言蜜语等就都有了,甚至增加一点账单外的食料都有可能。不然,那些莫名其妙的情绪、邋邋遢遢的做派,也就莫名其妙地撒到客人身上,客人也只好就莫名其妙地悻悻然了。
说美国的中餐馆就不能不提一下美国的中国店。“店”在汉字里有酒店、饭店、商店、肉店等意思,笼统地说“中国店”往往会让人不知所云,但在美国这却成了一个专用词。一提到中国店,就都知道是专门卖中国特色商品的店。在堪萨斯城,有一个字号为“888”的中国店,在密苏里和堪萨斯两个州的华人中是很有名的。一说买中国货,首先就想到了这里。中国店主要是按照华人的饮食习惯经营食品和调味品,当然也有那些中西都适用的大路货,如水果、蔬菜、大米、面粉、生熟肉类、肉制品等。而只有华人需要的特色食品多数是没有外国人买的,像酱油、面酱、米醋、料酒、生姜、五香粉、豆腐乳、猪蹄、猪耳朵、整条的鱼等不仅只有华人买,而且在一般的超市也买不到。除了中国特色的食品之外,中国店还销售具有中国民俗元素的商品,对联啦,年画啦,布老虎、瓷娃娃之类的工艺品啦,凡是能够吊起华人胃口,引起华人思乡之情的东西在中国店大都可以买得到,但在价格上却千万不要与国内相类比。要比,那一定会觉得贵到“天价”了。
在中餐馆吃中餐,最主要的是吃那个名。坐在名为“中餐馆”的店里吃饭,意识上就有了中国味道,而实际上吃进去更多的只是那些普通东西,这些东西在美国的普通餐馆也能够吃得到。在美国,为了让我领略这里的异国风味,儿子经常陪同我到那种美国特色极浓厚的饭店吃饭,还特意点一些在美国叫座又叫价的花样食品。有一次到一家墨西哥人开的餐馆,点了一份比萨,圆圆的一个盘子端上来,红、绿、蓝、白、紫五色杂陈,奶唧唧,黏糊糊,让人一见了就没有胃口。吃一口,说不出是酸是咸是甜,咽下去则需要紧皱眉头,总觉得不是那么顺溜。一直到后来好长时间,一想到那个比萨,我嘴里还会条件反射般地泛起酸水。有时候儿子问我:“爸,美国的饭你感觉怎么样?”我说:“美国的饭菜我能咽下去就算是好的了。”但是尽管如此,我们有机会还是专找极具美国特色的店去吃极具美国特色的饭菜。因为儿子知道我的一个观点,就是到一个地方就吃吃那里的特色饭菜,喝喝那里的特色酒水,不管适不适口也得“尝尝”。吃过知滋味,买过知价钱嘛。吃过了,也不枉美国一行。
好在,我吃不完的,儿子就都拿着吃了,吃得一点不剩。多少年在外漂泊,他依然保留着在家里养成的习惯,吃饭碗里不剩一粒米,不留一滴汤。
这是规矩,是家风,也是一种德行。
大熊猫的美国生活
华盛顿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美国国家动物园,这个动物园全称为史密斯索尼娅国家动物园,总面积65公顷,饲养着479个动物物种,其中有白虎、猎豹、亚洲狮、长臂猿、低地大猩猩等。最受欢迎的是那“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中国大熊猫。
星期天的美国国家动物园人潮如海。公园里道路两旁那些五颜六色的花、千姿百态的树、碧绿如茵的草、盘绕蔓延的藤萝、疏密相间的篱笆和栅栏,以及网笼里或悠闲或奔忙的飞禽走兽,似乎都投给游人以欢迎的姿态,热情而友好。可能美国人并没有我国那种“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观念,国人司空见惯的竹子在美国却并不多见。不过,在他们的国家动物园里,一片片亭亭玉立的竹子成了大熊猫馆的重要标志。游人看到竹子,就知道离大熊猫馆不远了。
“他乡遇故知”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与“久旱逢甘雨,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一起,被列为人生“四大喜事”。来到这个异国的动物园,就一定要看看这个我国国宝级的“他乡故知”了。我们一家人随着人流,走阔路,穿曲径,步木桥,一路走来,在绿竹的引领下来到熊猫馆。虽然层层叠叠的人抚栏环绕等待观看,馆外的“大院”却空空荡荡,大熊猫根本就不出来“接见”。于是我们知难而退,先看别的动物去了。过一会儿再回来,便看到那位慢慢腾腾的大熊猫妈妈,就像一个雍容的贵妇,已经带着自己的半大孩子在“院子”里游逛了。
大熊猫馆在绿树翠竹笼罩中形成了一个幽静典雅的环境,其“院子”实际上是供大熊猫活动的开阔场地。这“院子”有一个大的土坡,坡底比较平坦,一边还可见清清的溪水。坡上有大树,有几丛箭竹和几块硕大的石头,当门处一两级台阶,以方便“馆主”进进出出。此刻两只熊猫已经完全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熊猫妈妈似乎一直放不下那“贵妇人”的架子,时而动时而不动,动则缓缓地轻移莲步,一会儿抬眼环观,一会儿低头行走;不动则昂扬地直坐或静静地偃卧,对看客喜形于色的唤呼和问候总是傲慢地无动于衷。而那个小家伙则是一刻也不闲着,时而上树,时而啃竹,时而蹭几下石头,时而挠几爪下巴,从坡顶滚到坡底,又从坡底爬到坡顶,一面土坡被它磨得光秃秃、滑溜溜的,几乎达到了寸草不生的程度。爬着爬着,小家伙一着不慎,骨碌碌从坡顶滚到坡底,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我们看了大熊猫,也听到了有关大熊猫进入美国和它们在美国生活的许多故事——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开始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在欢迎宴会上,尼克松夫人帕特·尼克松看着大熊猫牌子的香烟盒上印制精美的大熊猫图片,似乎话中有话地连声说:“我非常喜欢大熊猫,它真是太漂亮了!”
其实,我国负责外交接待的人员对美方热切期待获赠大熊猫的强烈愿望是很清楚的。早在尼克松访华之前,美国派出的几批先遣人员来华时均要我们安排参观北京动物园熊猫馆。美方礼宾司官员更是明确表示,如果美国能有一对中国大熊猫该有多好啊!尼克松的访问团来华后,与中国商定安排尼克松夫人单独参观的项目尽管多有改变,却始终把参观熊猫馆作为保留项目。正式参观熊猫馆时,她兴致勃勃地给大熊猫喂食,与大熊猫拍照。这些情况,我国的接待人员都十分详细地向周恩来总理做了汇报。
周总理非常重视这件事。当时美方作为国礼赠送给毛主席的是瓷塑大天鵝,寓意是寻求和平、友谊、合作;我国原定给尼克松总统的国礼则是白玉提釉瓷瓶、双面杭州刺绣屏风和玻璃纱手绣台布。在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周总理说:“看来他们想要的还是大熊猫。”
2月25日晚,尼克松和夫人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答谢宴会,在宴会即将结束时,周总理对坐在他旁边的尼克松夫人说:“我们深知美国人民,尤其是美国儿童非常喜爱中国的大熊猫,尽管我国目前饲养的大熊猫数量也非常少,但考虑到美国人民的强烈愿望,我们还是决定赠送一对大熊猫给美国。”当时尼克松夫人虽然十分开心,却还像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半信半疑地问总理:“这是真的?”周总理点点头,尼克松夫人马上把这个特大喜讯告诉了丈夫。主桌上一时热烈沸腾起来,宾主都立刻起立,热烈鼓掌并举杯祝贺。尼克松和夫人多次感谢中方的好意和慷慨,并称这是中国赠送给他们的最珍贵的礼物。
此后,我国政府精心选择了一对准备送给美国的大熊猫,取名“欣欣”和“玲玲”。当年4月,美方派专机直飞北京,如同对待最尊贵的客人一般把这对大熊猫接走。大熊猫到达美国时,数千名美国儿童在华盛顿机场迎接。大熊猫进入美国国家动物园当天,数万名市民冒雨参观。“熊猫热”在美国经久不息。
“欣欣”和“玲玲”来到美国之后,一直是媒体的宠儿,不仅屡上荧屏,其“玉照”也多次登上各大报刊的显要位置。这“两口子”在美国共生过五胎,但那些熊猫宝宝用我们胶东话说都“不好养”,一个个生下来没过几天便夭折了。
华盛顿国家动物园是美国最古老的动物园之一。当年,为迎接大熊猫“玲玲”和“欣欣”的到来,动物园建起了约1800平方米的熊猫馆,比起与之为邻的大象馆和长颈鹿馆,显得格外高大、豪华和气派。
“玲玲”和“欣欣”因老迈相继去世之后,动物园又耗资800万美元将原来的熊猫馆进行了重新装修。在新装修的熊猫馆内墙画上以中国四川卧龙大熊猫生活繁殖基地为原型的山水壁画。为创造天然的大熊猫生活环境,还专门种植了冷杉树、铁杉树、红雪松等。在馆中的“院子”里模拟了四川卧龙的生态环境,增建了人工瀑布和假山,还在两个洞穴专门安装了冷气。2002年12月6日,当新主人“添添”和“美香”搭乘“熊猫一号”专机来到美国,住进这一“豪宅”之后,摄像机全天24小时记录熊猫的行为,供动物园的动物学家研究。
为了进一步提高接待能力和保持良好的参观秩序,大熊猫馆在观光区之外设置了展览区,里面有各种介绍熊猫生态和习性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装置了大屏幕电视,对大熊猫的起居情况进行实况转播,让人们在参观前先有个大致的了解。许多研究人员和大学生还积极报名担任志愿者前来服务,为观众讲解大熊猫的相关知识和解答各种问题。
“添添”和“美香”在美国生活了两年多,到2005年7月9日生出了自己的“儿子”,小家伙成为美国本土出生成活的第一只大熊猫。
这又是一件轰动美国的盛事。“添添”和“美香”的“爱情结晶”出生之后,美国“国家动物园之友”便在网站上公布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推荐的五个候选名字:“泰山”“华盛”“盛华”“龙山”和“强强”,供世界各地的大熊猫“粉丝”投票选择。这五个名字中,“华盛”和“盛华”寓指中国和华盛顿,“泰山”和“龙山”是中国的两大名山;“强强”含有强壮、强大的意思。候选名字公布之后,先后有20多万人在网上投票,其中多数是美国人,也有中国、新西兰和波兰等国的大熊猫爱好者。最后,“泰山”以44%的得票率当选。
10月17日,美国国家动物园为“泰山”举行了隆重的命名仪式和“百日”庆典。庆典仪式按中国传统方式举行,来自各地参加仪式的熊猫爱好者给小“泰山”带来了许多贺卡。中国的舞狮和武术表演队也到场助兴。
“泰山”出生8年之后,2013年8月23日,“添添”和“美香”又生出了自己的“女儿”。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和四川卧龙大熊猫基地、动物园大熊猫饲养员和动物园协会共同推荐了“木兰”“宝宝”“玲花”“龙韵”和“珍宝”五个候选名字,经网上投票后选定了“宝宝”。12月1日,动物园为大熊猫“宝宝”举行命名和“百日”庆典,电视现场直播,中国驻美使馆人员和华盛顿华人社区领袖应邀出席。中美两国元首的夫人彭丽媛和米歇尔·奥巴马分别发来了祝词的讲话录音,在现场播放。
大熊猫,作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使者,随着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中国之行来到了美国,在美国“生儿育女”,成为全美国的宠物。相信,它们这个“友好使者”的身份将世世代代延续下去,中美两国人民也一定会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好莱坞的星光大道
说到星光大道,常看电视的国人可能很少有不知道的,央视的“星光大道”无疑是众多草根歌唱家的盛宴。当然,虽然这个节目叫“星光大道”,但其实只是设在演播厅的一个舞台,并非真正的“大道”。而美国洛杉矶好莱坞的星光大道则是实实在在的街道。在洛杉矶这条街道两边的人行道上,镶嵌着一颗颗铜质的五角星,每颗五角星的中间都熔铸了一个著名演艺界人士的名字及其所从事的专业标志。这人行道因此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名人走廊”。现在这个“名人走廊”已有2400多颗这样的星星在昼夜闪耀,而争取有朝一日自己的名字也在这里占上“方寸之地”,是好莱坞和各国演艺界众多明星梦寐以求的目标。
好莱坞位于洛杉矶市區西北郊,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平均海拔84米;森林茂密,气候宜人。这里原是一个依山傍水、景色优美的小村庄,不知何时为一些拍摄外景的电影摄影师所青睐。后来慢慢聚集人气,经过格里菲斯、卓别林等一代代大师级影人顺风借势推动,逐渐形成了一个闻名世界的电影名城。1887年,一个大电影厂的厂主威尔科克斯基于自己显赫的地位,以其夫人的名字为其命名,遂叫成了好莱坞。1910年,好莱坞被扩展为洛杉矶市的一个区,区域面积1200余平方公里,现有人口达到300多万。到目前,好莱坞经过100多年的影视人的辛勤努力,虽经一次次的时移世易、风云变幻,却始终保持着世界影视业中心的地位,已有600多家影视公司聚居在这一影视高地。
好莱坞的星光大道从1960年2月正式动工兴建,到现在已经有50多年历史了。在大道的中间部位,在端庄大方的中国大剧院门前开阔的水泥地上,华裔导演吴宇森的中文签名和深深的手印赫然在目,看了实在让人生出几分惊喜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吴宇森1946年生于广州,后移居香港,1971年进入邵氏影业公司,先后导演了《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纵横四海》等,在世界影坛崭露头角并占了一席之地。20世纪90年代初,吴宇森到好莱坞发展,其导演的《断箭》《变脸》《碟中谍》等影片获得了绝佳的票房收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2年,他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留下了手印。在这里留下手印和脚印的,还有玛丽莲·梦露、西尔威斯特·史泰龙等238位电影大腕。继吴宇森之后第二位在中国大剧院广场上留下手印的华裔演艺界人士是中国香港的成龙,他除了留下手印和脚印外,还趴在地上留下了“鼻印”。成龙那“出类拔萃”的鼻子实在是引人注目,留下其独特的痕迹倒也合情合理。据悉,成龙曾经在此留下的手印遗失了,只好在十几年之后再来重按一次,他也成为第一个留了两次手印的人。另外,在星光大道嵌上名字的华人还有李小龙、黄柳霜等。
中国大剧院始建于1927年,是好莱坞最早的中国元素之一,由“剧场之王”希德·格鲁曼建造,高约27米,总体风格根本看不出有多少中国特色。据说那个主导建设的格鲁曼似乎只知道有个中国便取了这个名字,却根本不知道中國是个什么样子。因为他压根儿就没有到过中国,只凭想象建成了这所房子。后来格鲁曼不远万里从中国运来两尊气势非凡的石狮子安放在大门两侧,才彰显了十足的中国气派和中国尊严。2013年,剧院与中国企业合作冠名,更名为“好莱坞TCL中国大剧院”。谈起冠名,中国大剧院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Donald Kushner说:“中国大剧院是传承着好莱坞历史的地标性建筑,也在世界影视娱乐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我们在筛选参与冠名合作品牌时有极其严格的考量,最终从来自美国和世界各地的众多品牌中选择了TCL。不仅因为TCL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电子企业,其前沿的创新产品和技术能帮助大剧院实现内外设施改造和技术升级,为历史悠久的大剧院注入活力,带给全球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更富想象力和未来感的全新体验。更主要的是TCL尊重中国大剧院的历史传承,与我们一起为更好地保护人类这一共同文化遗产做出努力。”中国大剧院是好莱坞的电影工作室,也是影片首映礼的首选场所。从1943年至1945年,电影奥斯卡奖的颁奖仪式连续3年在这里举行。同时,将大牌明星的手印或足印保存在这里的水泥地上也是一种传统。每年,世界各地许多游客来这里观光,由一颗颗星星引导着一路走来,观看那些大牌明星留下的手印和脚印。
刚参观完中国大剧院,就有一帮打扮成电影中卡通和魔怪形象的人追过来与我们合影收钱,本来无此雅兴的我们也只好无奈地赶紧付钱脱身。紧靠中国大剧院的是杜比剧院,原名柯达剧院,因为柯达公司破产,于2012年5月改由杜比公司冠名。自2001年底开始,这里便被定为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永久举行地。杜比剧院有全美国最大的舞台,装潢豪华奢侈,可容纳3000多名观众。我们参观了剧院和剧院周围的设施,在高处的一个平台上,凭栏眺望了远处竖立着“HOLLYWOOD”大牌子的好莱坞山。朋友告诉我,那牌子的每个字母高达137米,1923年设置至今,已经有90多年了。而那9个英文字母原本是一个房地产公司的广告“Hollywoodland”,1945年整修时将其中的“land”去掉,只留了下前面的内容,作为装饰留在山上。洛杉矶的富人区就在那个山上的比弗利山庄,被称为“全世界最尊贵住宅区”,是洛杉矶市内最有名的城中城,众多好莱坞影星、NBA球星、世界著名艺术家和富豪争相在此购置地产。整个山庄豪宅遍地,人口约有35万,占地约6平方英里。其中迈克尔·杰克逊生前居住的那座三层别墅,围栏密实的巨大院落里绿化优美,有高尔夫球场和游泳池;房中悬挂摆设的许多世界级著名艺术家的真迹和价值连城的工艺品。山庄中心的罗迪欧大道两旁店铺林立,建筑各具风格,店面布置得典雅气派,名牌服饰和珠宝琳琅满目。作为世界最昂贵的购物中心,这里长期以来流行的话就是:“买东西不要问价钱,问了就表示你买不起。”听来令人咂舌。
从杜比剧院出来,我们一行便向比弗利山庄走去。开车的孙浩因在不远处的大学读书,对此地的地理环境比旅行社的导游还熟悉,介绍得十分详尽。车子进入了山庄里面没有停驻,只是放慢了一点前行的速度,算是走马观花地游览了一下街景。一条条街道两边,遮天蔽日的大树间是藤萝或灌木编成的篱笆。穿越篱笆,能够看到里面各种风格的墙壁、门窗和别致的房顶,像一个个靓丽华贵、扭捏作态的少妇,似乎有意地抱那半遮面的琵琶。尽管,对于居住于此大腕们来说,是在享受着一种完全不同于常人生活的物质和心理的满足,这当然是财富对事业成功的厚报。而对于众多慕名而来的普通游客来说,也不过就是看了一个与别处不同的景点,并没有特别高看和过多留恋。
不过我想,美国好莱坞借助生产世界顶尖影片的辉煌,也把影城、影星、星光、星宅等各种配套一笼统地打包在这座小城里,然后就有大把大把的金钱滚滚而来,真也可谓大牌之想。而这“一笼统”的打造仅仅不过百多年时间,足可见发现、决策、创造、坚持、完善和不断与时俱进地发展进步,是多么明智,多么卓有成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