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
黄炎培
今之策国是者,莫不重教育;策教育,莫不谋普及。夫教育曷贵乎普及·岂不曰教育普及,则社会国家一切至重要、至困难问题,根本上皆得缘以解决也。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尚有过于生计者乎·兴学二十余年,全国学校亦既有十万八千余所,何以教育较盛之区,饿莩载途如故,匪盗充斥如故·更进言之,谓今之教育而能解决生计问题,则必受教育者之治生,较易于其未受教育者可知。而何以国中自小学以至大学学生之毕业于学校而失业于社会者比比·此同人所谛观现象,默审方来,而不胜其殷忧大惧者也。甲寅之秋,同人有考察京津教育者。某中学学生数百人,其校长见告:“吾校毕业生升学者三之一,谋事而不得事者二之一。”乙卯、丙辰两岁,江苏省教育会以毕业生之无出路也,乃就江苏公私立各中学调查其实况。乙卯升学者得百分之二十三,丙辰得百分之三十九;此外大都无业,或虽有业而大都非正当者也。今岁全国教育联合会、各省区代表报告,则升学者仅及十之一或不及十之一。若夫高等小学,今岁调查江苏全省,毕业者四千九百八十三人,而收容于各中等学校者,不及四之一;此外大都营营逐逐,谋一业于社会,而苦所学之无可以为用者也。或曰:“此之所云,普通学校耳。”则试观夫实业学校、专门学校,有以毕业于纺织专科,而为普通小学校图画教员者矣;有以毕业于农业专科,而为普通行政机关助理员者矣;甚有以留学欧美大学校专门毕业,归而应考试于书业机关,充普通编译员者矣。所用非其所学,滔滔皆是。虽然,此犹足以糊其口也。其十之六七,乃并一啖饭地而不可得。实业学校毕业者且然,其他则又何说·然则教育幸而未发达,未普及耳。苟一旦普及,几何不尽驱国人为高等游民,以坐待淘汰于天演耶·曩岁,同人鉴于教育之不切实用,相与奔走呼号,发为危言,希图教育当局之省悟。今则情见势绌,无可为讳,盖既不幸言而中矣。简而言之,吾侪所深知、确信而敢断言者,曰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曰吾中国现时之教育,决无能解决生计问题之希望;曰吾中国现时之教育,不惟不能解决生计问题,且将重予关于解决生计问题之莫大障碍。此而不思所以救济,前途其堪问耶·救济之道奈何·或曰:“此社会事业不发达之故。”夫人才而有待夫现成之事业耶·抑事业实待人才而兴也·或曰:“此用人而违其长者之咎。”然吾闻农场尝用农学生矣,其知识、其技能,或不如老农也;商店尝用商学生矣,其能力未足应商业用,而其结习,转莫能日一安也。吾侪所深知确信而复敢断言者,曰方今受教育者之不能获职业,其害决非他方面贻之,而实现时教育有以自取之也。且教育曷贵也·语小,个人之生活系焉;语大,世界、国家之文化系焉。今吾国文明之进步何如乎·行于野,农所服者,先畴之畎亩①也;游于市,工所用者,高曾之规矩也。夫使立国大地,仅我中华,则率其旧章,长此终古,亦复何害。独念今世界为何等世界,人绝尘而奔,我蛇行而伏。试观美利坚一国,发明新器物,年至四万种;安迭生(爱迪生)一人,发明新器物,多至九百种。我未有一焉。谁为为之·无新学识以应用于实际,无新人才以从事于改良。教育不与职业沟通,何怪百业之不进步!由是吾侪深知确信而复敢断言曰:吾国百业之不进步,亦实现时教育有以致之也。同人于此,既不胜其殷忧大惧,研究复研究,假立救济之主旨三端:曰推广职业教育;曰改良职业教育;曰改良普通教育,为适于职业之准备。依教育统计,全国中学四百有三所,而甲种实业学校仅九十有四;高等小学七千三百一十五所,而乙种实业学校仅二百三十。夫中学毕业力能升学者,或不及十分之一;高等小学毕业力能升学者,或不及二十分之一。数若是其少,谋生者数若是其多,乃为学生升学地之中学、高等小学数若是其多,为学生谋生地之实业学校数若是其少,供求不相剂若此,职业教育之推广,其可缓耶·又况甲、乙种实业学校,固未足以括职业教育,而尽给社会分业之所需也。虽然,属于普通性质之中学、高等小学数既若是其多,则一时欲广设职业学校,俾适合乎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中学、高等小学毕业生升学者与谋生者之比,不惟财力将有所不胜,其进行亦嫌其太骤。故同人所主张,一方推广职业学校、职业补习学校,一方于高等小学、中学分设职业科。谓惟此于事实较便,影响较广耳。虽然,仅言推广职业教育,而谓足解从症结,则又何解于实业学校毕业生失业者之纷纷·盖吾国非绝无职业教育,其所以致此,亦有数原因焉。一曰,其设置拘统系而忽供求也。美瑟娄博士有言:“苟与我六十万金办中国职业教育,我必以二十万金充调查费。”夫职业教育之目的,一方为人计,曰以供青年谋生之所急也;一方又为事计,曰以供社会分业之所需也。然则今时之社会,所需者何业·某地之社会,所需者何业·必一一加以调查,然后立一校,无不当其位置;设一科,无不给其要求;而所养人才,自无见弃之患。今则不然,曰农、曰工、曰商,不可不备也。农若干科,工商各若干科,苟为法令所无,匪所宜立也。其所汲汲者,在乎统系分明,表式完备,上以是督,下以是报。而所谓时也、地也,孰所需,孰非所需,均在所不暇计。二曰,其功课重理论而轻实习也。自小学校令有加设农、商科之规定,各地设者不少。顾农无农场也,商无商品也,不过加读农、商业教科书数册。其结果成为农业国文、商业国文而已。所谓乙种农、工商学校,亦复如是。即若甲种,其性质既上近专门,其功课更易偏理论。今之学生,有读书之惯习,无服劳之惯习。故授以理论,莫不欢迎;责以实习,莫不感苦。闻农学校最困难为延聘实习教师。夫实习既不易求之一般教师,则所养成之学生,其心理自更可想。而欲其与风蓑雨笠之徒,竞知识之短长、课功能于实际,不亦难乎·三曰,其学生贫于能力而富于欲望也。实习非所注重,则能力无自养成。然而青年之志大言大,则既养之有素矣。上海某银行行长,录用学校毕业生有年,一日,本其经验语人曰:“今之学生,学力不足而欲望有余,不适于指挥,徒艰于待遇耳!”夫银行,新式事业也,犹且如此,则凡大多数之旧式事业,学徒执役,则极其下贱,学成受俸,则极其轻微,其掉头不屑一顾可知。夫生活程度,必与其生活能力相准;办事酬报,必与其办事能力相当。若任重有所不胜,位卑又有所不屑,奚可哉·此第三病根,实于受普通教育时代种之。故同人所主张,改良职业教育必同时改良普通教育。救济之主旨如上述,其施行方法奈何·曰调查,曰研究,曰劝导,曰指示,曰讲演,曰出版,曰表扬,曰通信答问。其所注意之方面,为政府、为学校、为社会。而又须有直接之设施,曰择地创立都市式、乡村式男、女子职业学校,日夜、星期职业补习学校;而又须有改良普通教育之准备,曰创立教育博物院。迨夫影响渐广,成效渐彰,又须设职业介绍部。其为事:曰调查,曰通告,曰引导。今欧美之于职业教育,可谓盛矣。德国一职业学校,分科至三百多种。美国黑人实业学校,凡房屋以及房屋之砖、之瓦、之钉,屋内一切家具,马车以及车之轮、之铁、之褥、之油幔,马之缰及马之豢养,御者之衣及履,食物如面包,以及制面包之麦、之粉,若牛肉、若牛油、若鸡蛋、若牲畜之豢养及屠宰,无一非出学生手。凡归自欧美者,莫不艳称而极道。然试考其发达之源,英仅自一九〇八年苏格兰设教育职业局始;美仅自一九〇七年波士顿设少年职业顾问所始,其后经舆论之赞成,极一时之响应,以有今日。可知谋事无所为难,作始不嫌其简。同人不敏,所为投袂奋起,以从事于本社之组织。十年而后,倘获睹夫欧美今日之盛,学校无不用之成材,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乃至野无旷土,肆无窳②器,市无游氓,因之而社会、国家秩序于以大宁,基础于以确立。斯皆有赖夫全国同志群策群力之赞助,以底于成,而非同人一手一足之所能为役矣。同人所敢言者,矢愿本其忠诚,竭其才力,终始其事。一切组织,具如别订。盖诚目击夫现象之大危,心怵夫方来之隐患,以谓方今最重要、最困难之问题,莫生计若,而求根本上解决此问题,舍沟通教育与职业,无所为计。惟我教育家、实业家与夫热心谋所以福国家、利社会诸君子有以教之。原载1917年《教育与职业》第1期
〔注释〕 ①畎(quǎn)亩:亦作“甽亩”。田地;田野。 ②窳(yǔ):恶劣,粗劣。〔鉴赏〕 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是同黄炎培的倡导和努力分不开的。在20世纪初,他就投身于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传统教育。先在国内十多个省、区进行调研,后又到美洲、日本和南洋进行考察。先是提倡“实用主义教育”,后又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再从倡导职业教育到提出“大职业教育”的方针,在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上,起到了创榛辟莽的作用。“九一八”事变后,更是把实施职业教育与争取民族解放联系起来,立足现实,锐意革新。1917年,黄炎培与伍廷芳、蔡元培、张元济等人,在上海发起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并任理事长,这份宣言书是为该社成立而撰写的。细读全文,有三层意思。首先,揭露和批评了当时教育体制的种种弊端。指出教育的目标,是要解决人们的生计问题。让人感到不解的是,在教育较发达的地区,饿死的人依然像过去那样多,匪患强盗依然像过去那样到处横行,情形一点也没有改变。毕业等于失业的现象相当普遍,还有很多人苦于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只是谋职业用以糊口而已。有纺织专科的毕业生,当小学美术教员的;有留学欧美的大学毕业生,成了与所学专业毫不相干的编译人员。更有十分之六七的职校毕业生连工作都找不到,想吃口饭都很困难。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有人说是社会事业不发达的缘故,有人说应归咎于不能用人之长。黄炎培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农校毕业生去务农该是专业对口了吧,但知识和技能不如老农;商校毕业生去经商,也该是用其所长了吧,但知识与能力不足以应付商业活动。所以,还应从现今教育本身中去寻找原因。说因社会事业不发达而造成人才难以找到工作,实际上是倒因为果。社会事业有待于新知识新人才而兴起,哪有反过来人才有待于现成事业才能发挥作用的道理·黄炎培说:“无新学识以应用于实际,无新人才以从事于改良。教育不与职业沟通,何怪百业之不进步!”说到底,都是不切实用的教育制度造成的,这是最深层的原因。人们重视教育,从小的方面说,个人可藉此获得谋生的手段;从大的方面说,这是一种文化和文明的传承,是使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动力。睁眼看世界,美国每年发明的新器物有四万种,光爱迪生一个人就多达九百种,而我国一种新发明都没有。黄炎培强烈地反讽说,幸好这样脱离实际的教育还未发达普及,否则,“苟一旦普及,几何不尽驱国人为高等游民,以坐待淘汰于天演耶·”这样的教育不仅不能解决生计问题,反倒成了社会进步的阻力。现在的情形是越来越糟,真让人不胜担忧。对职业教育,黄炎培指出它存在着的三个弊端。一是不顾实际需要,只讲求学科设置的完备;二是在教学中有重理论而轻实习的倾向;三是学生的能力弱而欲望强。由于轻实习,能力自然无以养成,加上学生普遍较注重待遇,不知办事报酬必与其能力相当。结果造成对任务重薪金优厚的工作不能胜任,对能胜任薪金低微的工作却又不屑一顾的困局。这种病根在受普通教育时就已酿成。其次,鉴于上述种种弊端,黄炎培提出推广和改良职业教育的主张。当时,职业教育学校的数量远少于普通教育学校。普通教育中学毕业能升学者不及十分之一,高等小学毕业能升学者不及二十分之一。既不能继续升学,势必要谋生,因此推广职业教育,为年轻人就业做好准备是非常必要的。职业教育本身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说推广职业教育就能解决生计问题,又怎样来解释职校毕业生也存在失业现象呢·黄炎培认为:“夫职业教育之目的,一方为人计,曰以供青年谋生之所急也;一方又为事计,曰以供社会分业之所需也。”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解决青年的就业问题,从长远说则是要有助于引导社会的分工和长足发展,这是良性互动的两个方面。再进一步说,“改良职业教育必同时改良普通教育”。脱离实际的毛病,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中是共通的,因此不能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最后,黄炎培提出了实施方法。具体地说,是从加强调查研究入手,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等的作用,举政府、学校和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择地创办各种形式的职业学校。只有在建立健全各类相关组织、制度和改良普通教育的过程中,共同努力,教育改革才有成功的希望。黄炎培在对德、美、英等国职业教育兴旺发达的情况作了介绍后,展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十年而后,倘获睹夫欧美今日之盛,学校无不用之成材,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乃至野无旷土,肆无窳器,市无游氓,因之而社会、国家秩序于以大宁,基础于以确立。”这是全国同胞群策群力的结果,基础却是现在确立的。这份宣言书是全面改良和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划时代的大纲。即使在今天,对办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仍有启发意义。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