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普及民族音乐之我见》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说起民族音乐,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有民间歌舞音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器乐等。

民族音乐是音乐文化之源,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都与民族音乐息息相关。然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乐器——钢琴、小提琴、萨克斯等盛行。然而,中国有许多音乐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不少的民族音乐在国外比较受欢迎,反而在国内不受大众的青睐,还没有真正走进家长和学生的视野。

我出生在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可以说是蒙古族长调、马头琴曲调等民族音乐伴我成长。参加工作后,先后在乌兰牧骑和文化馆工作,自然对民族音乐接触的也多,喜欢的也多。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稳步提升,民族音乐呈现逐渐下滑的发展趋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边缘化”、“遗产化”、“交响化”等种种传统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正是这种民族音乐情结,让我多了一份紧迫感,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的责任感也就随之与日俱增。

目前,酒泉城区酒泉市文化馆飞天老年民乐团、肃州区群星民乐团、酒泉童心民乐团等常年活跃在城乡舞台。这些乐团团员大都是离退休人员和从事过行当的人员参与,排练演出的曲目也是以红色为主,耳熟能详,喜闻乐见,很受广大人民群众喜欢。尤其是群星民乐团坚持周周排练、月月活动、年度考核,既有红歌经典,又有符合当代正能量的曲目。比如乐团排练的《长征组歌》和《红色经典》在进校园巡演期间受到师生的高度评价。演出的形式丰富多彩,有合唱、合奏、独唱、独奏和示范演奏等,把我国民族传统音乐和器乐特有的艺术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学生们认识了一些民族乐器,掌握了许多民族音乐的知识,反映良好。诚然,普及民族音乐,我认为进校园是非常好的途径。

在进校园活动中,明显感受到学生和农村的学生对民乐的兴趣爱好、认识理解、认同欣赏水平等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城市学生对“民乐进校园”活动不太感兴趣,介绍乐器时,反应冷漠麻木。而农村学生激情很高,精神饱满,唱起歌来嗓音宏亮高亢,对音乐的节奏感反应很强,似乎每一个音符都冲击着孩子们的内心与渴望,给乐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采访了解,城市学生有80%的学生对民乐的个别乐器有所了解,大部分学生对二胡、板胡、笛子有所认识。但对板胡、三弦等乐器显得有些陌生;98%左右的学生对乐理知识掌握不够;少数的学生掌握一点肤浅的常识。而农村的学生对民族乐器和乐理知识掌握不容乐观,只见过二胡、扬琴、唢呐、钹等几样乐器。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和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诸多因素有关。

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事,决不能可有可无。”我认为,对民族音乐的普及教育迫在眉睫。教育系统和学校要重视民族音乐的教育工作,特别要加强对民族音乐教师的培养,要深刻地认识到对民族音乐教育的普及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社会要关注,家长要关注,学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爱好,以唤起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综上所述,导致城市和农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爱好与认识差别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现代冲击。城市学生受现代各类传媒、娱乐文化及西方思潮及特殊的地理环境与人文氛围的影响等,造成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陌生和淡漠。而在农村之所以热情很高,是因为从小接触少,师资力量缺乏,学生们感到神往、新奇。二是培养误区。城市家长对培养孩子的興趣爱好方面有误导,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上有误区,一味追求西洋乐器,冷落了民族音乐。而农村学生受父辈们热爱民族音乐的影响,所以表现出了对民族音乐的亲和力。三是缺少氛围。校园缺少艺术素养教育,往往是重文化课教育,轻传统音乐的培养。在校园里看到打篮球、跳绳、玩耍的学生多,但缺少校园乐团演出和比赛,久而久之,学生就远离了民族音乐的丰厚土壤。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国家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振兴传统文化有了明确方向,也给我们带来了发展民族音乐的机遇。传统的民族音乐中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文化以及特有的民族情感。所以一定要做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工作,各级政府都应该对发展民族音乐提供政策支持,为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创造优异条件,推动民族音乐的持续良好发展。文化和教育部门应为营造出良好的民族文化学习环境提供帮助,在发展民族音乐工作上提供资金支持,多多举办民族音乐比赛,以弘扬民族音乐为前提通过音乐比赛的方式为普及民族音乐知识。同时也应当大力支持民族音乐工作者,为各类民族音乐艺人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与条件。相信通过政府对民族音乐发展的大力支持和不断加大民族音乐知识的普及力度,一定能够加快民族音乐的发展。

我们相信,民族音乐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有效的传承和保护,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一定可以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发扬并得以有效传承,让民族音乐之花社会主义伟大复兴和振兴文化的道路上越开越艳,奏响新时代民族音乐发展的最强音。

作者简介:乌 兰,女,蒙古族,甘肃酒泉肃北县人。1969年4月4日生,1985年考入肃北县乌兰牧骑任舞蹈演员,2002年调入肃北县旅游局任科员,2012年调入肃州区文化馆任文艺辅导员至今。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